06.07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軟”了,是故意的

昨天,2018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開幕。

非常特殊,今年的WWDC“只和軟件相關”,這讓國內眾多媒體直呼“蘋果徹底軟了”。更有人說,“蘋果失去創新力啦!”, “這屆不行啊... ...”

蘋果真的要完麼?當然不。

華爾街是聰明的,就在會後,蘋果股價應聲上漲,今天更是達到市值的歷史最高紀錄。由於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順便成為了目前人類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到底是什麼切中了華爾街的點?當然是,軟件。

可別忘記了兩年前。2016年,蘋果那個慘痛的春天。

2016年4月末,蘋果發佈當年第一季度財報。結果讓世界震驚。這個全球創新力最強的公司,在業績取得連續13年的增長後,第一次出現下坡。

財報顯示,公司幾乎所有指標均大跌,全面Miss掉所有Goal。和2015年同期相比,公司總營收降低13%,而最引以為豪的iPhone銷售量也同比下降16%。

華爾街大失所望。第二天,蘋果股價應聲下跌8%,市值蒸發460億美元。Tim Cook迎來接管CEO以後的最艱難時刻。企業不行,員工先慌。直到今天,我都清晰地記得,那段時間幫很多Apple的員工內推了我司。

好在,Tim沒慌。清醒的他,在公司各項業務報表裡苦苦找尋,企圖發現幸運的蛛絲馬跡。最終,他找到了。在公司全線業務下跌時,有一項營收格外亮眼:Services。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這項名為Services(服務)的業務,涵蓋了包括蘋果App Store,iCloud在內的所有軟件服務。Services類營收,在其他業務全線下跌的情況下,同比增長高達20%,創下59.9億美元記錄。

59.9億多麼?多。同期的Facebook財報,全公司上下也僅僅創下了53.8億美元營收。蘋果一項業務的營收,等於一個全球頂級互聯網公司。

另一方面,雖然iPhone的營收依然是公司盈利的最大佔比,但是iPhone的增長,已經到頂了。

數據說明了一切。縱觀十年的iPhone全球年銷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之後就“萎”了。2016年和17年,均沒能實現繼續增長。同時個人臺式機時代早已經過去,希望顯然不能寄託於Mac。

於是,在努力保持和提高iPhone盈利能力之外,Tim也賭上了“軟件”——這個最強的增長髮力點。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此後,蘋果的股價兩年間一路“逆風翻盤”。而Services類業務也不負眾望地“向陽而生”。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2017年底,Services項取得了18%的全公司最快業務增長率,達到71.7億美元。Tim開心地向世界預計:2020年底,包含公司幾乎全線軟件業務在內的Services類別,目標實現營收翻倍。

2018年,就在上個月,蘋果公佈一季度財報,Services更是取得了31%的驚人增長率。軟件產品的優勢,在一個硬件公司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邊際收益高、迭代快速、增長迅猛。

WWDC和蘋果軟件的主邏輯

這次WWDC2018,蘋果全面注重軟件升級,一口氣發佈了8000多個軟件更新。看似繁雜,但是在這背後,透露出了蘋果軟件產品的全生態佈局策略。

那就是:以蘋果為樞紐,聯結開發者和最終用戶。有了這條邏輯後,WWDC上這一切看似雜亂的軟件更新,就更加清晰明瞭、有跡可循了。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先從蘋果自身說起。蘋果本身軟件的更新主題,都脫離不開“企業正直”。這個線,拉動著iOS12更新的重要邏輯。

2018年初,蘋果深陷“故意讓系統變慢”的電池醜聞,中美消協全面約談,企業“誠信正直”強烈受損。於是,今年iOS12的第一項重大更新就是:系統性能顯著提升,且支持蘋果老舊設備。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變慢風波”尚未平息,今年早些時候,持有蘋果20億美金股票的兩大基金(California State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 and Jana Partners)施壓蘋果,要求科技企業著手應對“手機成癮”問題,尤其對於青少年。於是,就有了iOS12的另一個重大更新:App使用時間詳細統計,和防沉迷系統。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今年4月起,“隱私”成為全球科技界最大熱點,Facebook深陷“劍橋分析”事件,歐盟GDPR隱私協議生效。於是,iOS12的又一重大更新,便是隱私保護:取消開發者對隱私的多項權限,賦予用戶限制隱私數據傳輸的權利。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再來看“開發者”端,主題就是“開發者體驗”。身為硅谷一線的iOS工程師,參與世界用戶最多的iOS App開發的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在新Mac OS Mojave推出黑色主題時,全場的開發者發出一陣歡呼聲。因為,黑色是碼農的情懷色。其實黑底增強了屏幕對比度,讓整個代碼指令清晰易讀。這也讓xCode和其他編譯器風格統一,尤其適合全棧開發。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不僅這種“表面功夫”,蘋果還向開發者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包(Kit)。昨天,包括我在內,全球的蘋果開發者們都收到了一封官方email ---重點推介開發工具的更新。我發現,最大亮點的在於三塊:ARKit2,Core ML2,和UIKit的Mac OS兼容。

增強現實工具ARKit2的亮點在於:多用戶合作和數據統一。蘋果推出了一個統一的3D文件格式:usdz,這一點的成就,堪比秦始皇的“車同軌”。這讓跨App間的3D數據傳輸成為了可能。

Core ML2 是蘋果給開發者提供的機器學習開發工具。在過去,為完成預測,開發者需要自己搭建本地模型,或將數據傳到服務器跑模型,又慢又麻煩。Core ML2提供了眾多機器學習算法和模型,並支持調用本地GPU運算,又快又簡單,完全解放了碼農。

MacOS上開始支持UIKit,則是另一個解放碼農的亮點。UIKit是iOS上的UI開發包,可是MacOS之前是不支持的。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同樣功能的代碼,要在mac和iOS上寫兩遍。為了快速開發,很多企業的Mac版App,其實就是一套H5而已,體驗很差。現在好了,直接移植iOS App即可獲得原生Mac App。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蘋果深知,正是這些開發者創造了無數的創意App,才讓iPhone站穩腳跟。“伺候”好了這些開發者,是一切的基礎。這就是“開發者體驗”成為主題的原因。

最後,再來看看人們討論最多的,“用戶”端體驗。蘋果打造用戶端產品的主線思路是:按照三大使用場景 - 工作、娛樂和生活 - 分別發力。

macOS上的大部分更新,都可以歸結於“工作”場景下的生產力提升。Mac用戶,除了碼農最多以外,設計師、攝影師和剪輯師等視覺工作者也是最主力群體。因為需要大量和圖片打交道,光是支持大圖片的快速操作一項更新,估計就能讓各大美劇的剪輯週期有效縮短了吧。更別提蘋果最新的桌面圖標管理、錄屏截圖、電腦手機聯動功能了。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包括“社交”在內的“娛樂”場景下,則囊括的更多。像AR的多人遊戲,多人facetime,3D表情,還有Apple Watch的多人運動記錄PK和對講機。可見,把產品變得“更有趣”,這個方向上的發力點。

“生活”場景下,蘋果力求讓用戶的生活更加便捷。於是便有了智能相冊搜索、Siri的Shortcut(智能執行一系列指令)、通知摺疊和一鍵刪除、新勿擾模式、AR空間尺子,和更多健康和智能家居功能。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足夠好的答卷

“開發者+蘋果+用戶”,這便是蘋果本次WWDC軟件生態更新的內部邏輯。面面俱到,這也使得這次WWDC,成為軟件更新和佈局最為完整的一屆。蘋果能交出這樣一張答卷,並且把採分點都涉及到了,這本身就足以讓華爾街微微一笑。

別忘了,蘋果是一家很有個性的硬件企業。他的文化,真的和硅谷的軟件公司不符。當年,喬布斯以神一般的存在,定義了整個公司文化:強烈的中心化、保密化,各職能部門分離。這在一切向硬件看齊的時代非常管用。

蘋果“軟”了,但也更好賣了

但做好軟件就不行了。軟件,尤其需要各個部門間充分自主的交流,更需要從下而上的主動創意。比如Google,跨部門交流豐富,且沒有溝通障礙。今天,我們能在WWDC的舞臺上看到各軟件部門的Leader輪番上臺,並且推出很多跨產品的大合作項目,真的非常難得。可見,蘋果在公司內部管理和文化上,做了多少我們看不到的努力。

“可這,確實沒啥顛覆式創新啊”,是的。但不可否認,蘋果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著。

這已經足以讓華爾街滿意。因為他們深知“隨機漫步的傻瓜”的道理,也就是顛覆式的成功大部分靠的是運氣,再等到一次iPhone級的創新已經很難。畢竟,整個硬件世界也都沒啥顛覆式創新,與其做些“山寨電子貨幣”般的神奇對賭,理智一點反倒來得實在:蘋果“軟”了,卻賣的更好了,賺錢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