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關於中西醫之爭,我們如何看?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中國醫學家屠呦呦,使得綿延一個多世紀的中西醫之爭再次掀起高峰。

是殊途同歸,是科學和迷信,還是先進與落後,百年已降,處在現代化轉型時代的中國,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都遭遇著觀念性的挑戰,中醫也是如此。

百年以後,全球化的時代,傳統的中醫和現代西醫之間的爭論,依舊沒有停歇。不過也同樣有不少評論者提出,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型的逐漸完成,許多傳統本身也在不斷地現代化,中西之間、新舊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中西醫之爭應該停止了。

治病是醫學的目的,而疾病並不分中西。那麼,醫學之爭,又該何去何從?

科普作家

方舟子:新舊之爭更合適

中醫準確地說應該叫漢族傳統醫術,西醫則應該叫現代醫學,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醫學,和其他科學學科一樣,雖然起源於西方,但是已經被世界各國各民族接受,融入了世界各國科學家包括中國科學家的貢獻。所以所謂中西醫之爭,也可以說是舊醫與新醫之爭,實質是傳統醫術與科學醫學之爭,是地方醫術與世界醫學之爭,是非科學醫術與科學醫學之爭。

傳統醫術和現代科學的界限是很清晰的,因為一個是非科學,一個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這就好比鍊金術與化學、占星術與天文學、風水與地質學的區別。

因此,即便是在現代化的時代,分辨清楚其中的差別依舊是很有必要的。由於對中醫的迷信,妨礙了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普及,不利於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很多人因為迷信中醫,損失錢財,延誤病情,吃中藥吃出嚴重疾病乃至死亡;浪費了醫療資源,用於無效的中藥和中醫療法;還浪費了大量的科研資金去研究中醫的“科學性”,例如尋找所謂的“經絡”。所以中西醫之爭,不僅僅是觀念的爭鋒,更事關科學普及、公眾健康、醫療資源和科研資金合理利用。

能治病就是好醫術,這固然是一種觀點,但是應該明白,如果沒有科學的評判標準,是不是真得了某種病,病是不是真被治好(還是自愈),治好了之後藥物有沒有留下長期副作用,都是不清不楚的。所以靠中醫是沒法準確診斷疾病、判定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只能靠現代醫學。

當然,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傳統醫學也在不斷地進步,吸取現代技術的成果。不過有一些理念還是應該界定清楚的。現在也有很多中醫搞現代化,但卻只是為中醫理論的正確性和中藥的有效性尋找科學依據,或者是想讓中藥量化,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中醫理論是正確的、中藥是有效的,只不過試圖利用人們對科學的相信來宣傳中醫藥,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徹底拋棄過時、落後、不科學的中醫理論,承認大部分中藥很可能是無效的,少數有效的也應該用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驗證是不是真的有效,有效的話是不是安全,也就是我說的“廢醫驗藥”。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李興國:應該反思對中醫的態度

中西醫是東西方文化和人類創造的財富,也是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寶貴的部分,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生存、繁衍,乃至生活質量的保障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西醫都是比較強勢的,不論是醫生的數量,還是在醫學管理人員中,都是西醫佔據優勢。中醫則比較弱勢,有統計顯示,當前的中醫數量比解放前還低,也一直有不少有識之士呼籲保護中醫,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效果上並不是很明顯。

造成這種局面的緣故,也與歷史的發展有關,近代以來,我們的國家多災多難,我們的落後使得我們陷入了漫長的苦難時代,遭遇了太多屈辱,因此在學習西方現代知識和保存我們自身的文化之間,也曾經出現過激烈的爭論。中醫也是其中之一,在那個救亡圖存的年代,出現矯枉過正、過於偏激的做法和觀點,這都可以理解。

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就不該再偏激了,我們的國家已經崛起,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自身的文化,應該有更多的重視,而不是摒棄。就如漢字一樣,當年不少人主張廢棄漢字,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就亡,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有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事實證明,電腦發明了,漢字依然沒有消亡,也沒有落伍。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應該有一個更好的心態去對待我們自身的文化。屠呦呦的獲獎,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那麼多的好東西,我們自己不重視,但是不代表別人也不認可。現代世界上有許多學習中醫項目的人,證明它即便在現代,也有它的價值。

更進一步說,中醫不論是古代現代,還是在未來,都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它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哲學緊密相關,代表著中國文化的一個高峰,即是哲學理念,也是救命的方法。

今天應該是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夠更加理智地對待中西醫的問題,不能過於偏激,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應該有更好的保護態度和措施,對於中醫,既不神話,也不貶得一無是處,從各個方面正視我們的文化,也是正視我們自己的未來。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張曉明:整理傳統更重要

圍繞中西醫的爭論中,有一個絕大的問題往往不被注意,就是大部分人其實是在用西醫的標準和觀點去看待中醫。不論是支持中醫的,還是反對中醫的,都是如此。

這其實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中西醫是誕生於兩套不同的思維方式之下的,而這兩套思維方式的差別,使得很多爭論看起來言之鑿鑿,但最終都說不到點子上。

比如這一次屠呦呦獲獎,人們的觀點也各有不同。一種說法是,這個成果本身是從中醫中獲得資源,包括一些方法,但本質上還是採取現代西醫的方式,所以雖然資源是傳統中醫的,但成果還是現代醫學體系下的,中醫只是一個資源庫的問題。

這樣的說法揭露了一個問題,資源庫並不是產品。正如當前的很多設計會取材於傳統文化,但本質上還是一個現代商品,誰也不會拿著以前的衣服原樣不動地去穿,那也不方便,同樣的,誰也不會拿以前的房子原樣去住,又陰又潮,也沒有現代化設施。

所以,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去爭論這個獎到底是給了中醫還是西醫,而是去真正整理、發掘中醫本身的內容。在我看來,其實中醫有很多傳統的方法和理念都非常不錯,丟掉了可惜,但是從現在看來,對這些理念的開發還遠遠不夠。

屠呦呦的獲獎,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即現代化的問題,中醫現代化,在中西醫爭論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觀點。不可否認,現代化系統確實是目前最成功的系統,包括我們的國家,之所以取得目前這樣的成績,也得益於現代化。但這並不表示,傳統就不重要。

如何對待傳統的東西,恰恰是後現代人一個重要的特徵。後現代最重要的,就是把前現代的東西拿出來,重新去整合、理解。

所以,以中醫的思維去看待中醫,以後現代人的理念去對待傳統,這應該是當今我們如何看待中西醫之爭的合適的態度。

清華大學教授

唐文明:發展需要兼容幷蓄

中醫是優秀的傳統,也是偉大的發現,歷經數千年的累積和不斷的發展,成為了一整套完整的系統。

百年來的中西醫之爭,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說是科學之爭,即中醫是否科學的問題。我傾向於中醫也是一種科學,只不過和現代科學有所差別。有一種說法認為,不僅僅中國古代的科學,包括西方古代的科學,也和現代科學不同,但不可否認,它們也是科學,比如亞里士多德傳統下科學。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中醫,或許紛爭會少一些。

有一個問題應該是值得注意的,醫學為治療疾病服務,所以,有效應該是衡量醫學的一個重要標準。現在有不少人認為,能治病的就是好的,不論中西,這種觀點,有它的合理性。

屠呦呦獲獎,引起了很多爭論,應該說,這個成果,中西醫都起了作用,這可能也是醫學發展的一個方向,傳統的中醫,和許多傳統的東西一樣,在現代化社會中,面臨著一些和以前不同的局面,在歷史上,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方法等等,都相對穩定,而現代化的到來,帶來的是根本性的變革,因此,許多傳統,在今天正在發生著顯而易見的改變。中醫也是如此,今天的中醫,和傳統時代的中醫,並不完全相同,同樣也吸收了許多現代技術和理念。

所以,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不必做非此即彼的選擇,對於西方醫學,我們不可能拒絕,事實上也無法拒絕,應該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同時,對於傳統的中國醫學,也應該加以重視,認真整理、努力挖掘,發揮它優秀的一面。中國文化一直都是兼容幷蓄的,放棄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行的,但是,拒絕進步,拒絕吸收別人優秀的文化,也同樣不行。

關於中西醫之爭,我們如何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