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创办仅4年学生就遍布省内顶尖名校,这位52岁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被广元电视台、《广元晚报》、广元新闻网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五位学员在小升初中分别勇夺绵阳和广元两地四所名校的特等奖学金!夺取奖学金数额合计达26万之巨!

连续3年的小升初,当地最好的一所初中的录取率均达到50%,远超全市5%的平均录取率!有9位学员被享有四川第一初中美誉的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录取!

创办仅4年时间,学员就考取了成都七中、成都外国语、绵阳东辰等省内所有顶尖名校,实现了大满贯!

…………

你猜,这会是一家什么样子的机构,是名师云集还是品牌加盟?

如果我告诉你这家辅导班只有一位教师,还是一位中年大叔,您相信吗?如果这位中年大叔还是一位做过开颅手术的三级肢残人,您相信吗?

我就是那位中年大叔。

❑ 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打不败的宿敌“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听话、聪明、还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占据着你都整个童年烦恼的1/2。

而初二时作文就发表在《少年文艺》杂志,数学成绩稳居第一的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毕业后,也找到了人人称赞的工作,并且在8000名员工的国企里勇夺即兴演讲比赛第一名、在广元市首届歌舞大赛中荣获优秀歌手奖等,一时间好评如潮。

那时,正青春,前途一片光明。

创办仅4年学生就遍布省内顶尖名校,这位52岁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正常来说,接下来我的人生,不会出任何差错,很好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一切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 生活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生活之所以迷人,不过是因为它充满变数,不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一翻风顺的我,遭遇了难以承受的噩梦。

由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突发脑溢血,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和家人的精心护理,在昏迷了20多天,心脏和呼吸数次停止工作后,终于苏醒过来。但左半肢体已完全瘫痪,连翻身都需要别人帮助。

死里逃生,却生不如死。

感觉自己一下又回到了婴幼儿期,翻身、起坐、下蹲、行走、吃饭……一切从头学起。记得术后写的第一篇日记,不到300字的内容,错、漏、重复的字竟有30多个!

创办仅4年学生就遍布省内顶尖名校,这位52岁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一时间,我陷入极度的痛苦中,像被困在了一间暗无天日的黑屋子里,渴望突破重围,重见光明。

自己还这么年轻,难道人生就这样停滞不前、沉沦下去吗?

我重拾起曾经的文学梦,一边创作一边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拿下了该专业的文凭,并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数十篇。

但却始终没有找回那份久违的充实和自信。

❑ 平静生活中,转机突然而来!

那是女儿读小学二年级的一个下午,女儿的数学老师对我说,女儿的基础没有问题,但奥数题上还有待提高。

于是我到书店凭直觉在名目繁多的小学奥数教材中选择了一套(事后证明是最好最畅销的一套,也成为后来自己办学主要使用的一套教材)。

打开奥数教材的那一刻,我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了,后来每晚睡觉前躺在床上都要看上好一阵奥数书,每攻克一道奥数难题,就像破解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玄案。

我一边自学一边教女儿,真可谓功夫在诗外,没想到多年的文学创作和曾经的演说才能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我总是能用生动形象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语言把艰涩难懂的奥数讲解的深入浅出,简捷明了。

很快,女儿也成了奥数高手,小升初考取了本市最好的初中名校的特等奖学金,又考取绵阳一所省内名校的二等奖学金。

女儿的成绩引来众人的羡慕,也令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2010年厂里推出内退政策,自已刚好符合要求,便义无反顾地内退了。

创办仅4年学生就遍布省内顶尖名校,这位52岁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退下来后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一家辅导学校,我想自己能教会女儿,也一定能教好别人家的孩子。果然,凭着兢兢业业认真耐心的教学态度、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和骄人的教学成绩,自己很快便在当地声名鹊起。

许多家长慕名而来,请自己给孩子辅导,《广元晚报》也对自己做了专题报道,一所大型辅导学校以高出原有两倍的薪酬诚邀自己加盟。

考虑到校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我还是婉拒了。但在这个期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回了久违的那份充实和自信

不忘初衷,匠心教育

两年后,老板去外地另谋发展,学校转手了。许多家长极力鼓励我自己办一所辅导班。

说实话,当时自己心里完全没有底,很犹豫。担心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胜任不了这副重担。但在家长和朋友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终于还是下了决心。

不怕大家见笑,刚开始时,已有几十个学员报名,周末就要开课了,但教室、桌椅、黑板等都还没有着落。我虽然在教学上得心应手,但对这些却完全陌生。

关键时刻,家长和朋友们站了出来,伸出援手,帮忙低价租来教室,采购桌椅、黑板,并且开车拉回来,搬进教室安顿好。

第一堂奥数课终于如期开课了!

当时家长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扰新,感动至今——“你只负责教,其他的交给我们!”

创办仅4年学生就遍布省内顶尖名校,这位52岁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创办5年来,我没有发过1张宣传单,没有做过1次广告,辅导班甚至都没挂牌子,影响却迅速覆盖全市,并扩展到周边市县,至今,已有3位省外的学员利用暑假千里迢迢前来学习。

但我没有招聘老师、扩大校区,我做这个的初衷就是因为自己懂而且喜欢,我觉得把我会的教给学生,就足够了。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但凡做教培的追求的都是快速做大做强,而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匠人,安静地守着自己的作坊。每一位学员都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精雕细琢,细心烘焙,直至闪亮出炉。

办学5年来,若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真的不是金钱,不是名气,不是荣耀。

是学员毕业时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学员和家长一声声真诚的道谢,是自己终于找回了那份久违的充实与自信,是自己终于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座标与方向!


芝麻酱:

张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做培训机构,会营销、懂定位、学管理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应该也必须要把教学摆在第一位。

李宗盛致匠心里面有句话说的极好,“人一辈子,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的起光阴岁月。”

我觉得“教育行业从业者”也应该是“匠人”。

教育说白了是个长期的活儿,也是个良心的活,而老师们用一生,做教育这一件事,慢慢打磨自己的教学水平,淬炼心性,用学生的成绩回报时光与岁月,配得上“匠人匠心”这四个字。

身为教育者,我觉得,很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