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他用27年的時間,把一個淨資產19萬元、瀕臨倒閉的小廠建設成為一個職工1萬多人、淨資產60億元、年繳稅8億元的現代化製藥集團公司;他用自己的行動深刻回答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企業家、如何做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問題,成為新時期沂蒙精神的集中體現。

人物簡歷

趙志全,男,漢族,1956年11月出生,山東費縣人,中共黨員,生前任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4年11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57歲。

一生致力於振興民族醫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曾先後被授予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2015年11月,被省委宣傳部追授“齊魯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16年9月26日,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建成“500強”

趙志全是改革創業的典範。1987年10月25日,郯南製藥廠成為臨沂地區首家公開招標承包經營的試點對象。年僅31歲的趙志全一舉中標擔任廠長。當時這家制藥廠賬面上只有19萬元淨資產和2萬元貸款,倉庫原料僅能維持3天,人心渙散,瀕臨倒閉。

剛一上任,趙志全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分配製度三項改革,走上“以改革為動力”的發展道路。1994年前後,乘著股份制改革的東風,趙志全將企業改組為山東魯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並在當年11月進一步推行分配製度改革,按勞分配,摒棄大鍋飯、平均主義的陋習。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面對各種困難,趙志全常說的一句話是“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難走,我就認一個理:為了企業的發展、職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許會失敗,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條。”

1996年,面臨銀行斷貸、貨款回收不到位的嚴重困難,趙志全立下“完不成任務就自動辭職”的軍令狀。為了拓展市場,他親自帶領業務人員輾轉全國,靠著這種拼命三郎精神,當年即實現利稅5000萬元,增長近6倍,成為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02年,魯南製藥已經發展成為中西藥兼產、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當所有人都認為應該鬆口氣、好好享受的時候,他又做出“投資100億元建設新時代藥業”的決定。趙志全提出併發揚“不怕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魯南精神,推進改革堅定不移,終於實現了企業跨越發展。如今的魯南製藥集團位列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總資產100億元,淨資產60億元,連續七年榮登山東省納稅百強榜。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科研人員的薪酬比老總還高

趙志全是科技創新的先鋒。他始終秉持重視科技、尊重人才的創新理念。2001年以來,魯南製藥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都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達18%。面對這麼高的科技投入,許多人不理解,趙志全的回答很簡單: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只有深化企業改革、強化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才會有不竭活力。

為了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趙志全把人才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無論是薪酬、還是福利待遇都首先向科技人才傾斜。2000年,公司規定博士月薪為8000元,碩士為3000元,這在當時的沂蒙山區可謂轟動一時。2006年,公司還給每個博士免費配送了一輛嶄新的桑塔納轎車及130平方米的住房。科研人員的薪酬比老總還高,這成為魯南製藥一道獨特的風景。

多年重視人才和科研,讓魯南製藥集團不僅僅成為一家生產企業,更成為一傢俱備了獨立研發能力的集中藥、西藥、生物製藥於一體的創新型企業,為振興民族醫藥產業做出巨大貢獻。

在趙志全帶領下,公司擁有了一支由20多名博士、1200多名碩士組成的優秀科研團隊,設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手性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位研發平臺。先後完成200餘項科學研究課題,其中國家重大項目79項;128個項目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27年累計捐款捐物近億元

趙志全是勇於擔當的企業家楷模。他常說:“企業家做小了是為自己,做大了就是為社會。我們企業大了,社會責任更大了,要服務沂蒙,放眼全國”。為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趙志全把“環保、質量、安全”作為企業長青的基石,加大環境治理投入,投資9600萬元建設了大型汙水處理站,投資1.86億元建成萬噸汙水處理中心,投資近2億元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環保技改項目。

面對就業難的社會問題,趙志全每年招收幾百甚至上千名大學生,還把一部分就業名額留給下崗職工,目前職工隊伍已經達到1萬多人。為了讓員工共享發展成果,趙志全先後投入8億元建設了3000多套住房;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兩座現代化的省級規範化幼兒園;投資2億元建設了大量文體場所和設施。從職工的健康體檢、取暖、婚姻、孩子入托入學、福利、學習、休閒度假等等,他無不一一關注。在魯南製藥集團的員工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你不到魯南來,就不知道趙總對魯南人有多好。”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

趙志全積極回報社會,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在費縣投資建設了萬畝金銀花生產基地,完善了生產加工產業鏈,使金銀花成為“致富花”,僅此一項群眾人均年增收1100多元。27年來,趙志全在扶危濟困、捐資助學、打井修路、抗震救災中踴躍捐款捐物,累計近億元。在他離世後,臨沂地區數萬職工群眾自發組織為他送行,緬懷他為職工、群眾、家鄉、社會所做的貢獻。

一套40平米的房子住了20多年

趙志全是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他常說:“怎樣當好共產黨員?就是聽黨話、跟黨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讓群眾說共產黨好。”

趙志全嚴於修身,嚴於律已,生活作風嚴謹,從沒有風言風語出現過,被稱為是一個心中只有企業的“純粹的人”。他為造福社會不惜千金,對自己卻“很摳”,一臺普桑跑了60多萬公里,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20多年,而職工們都先後住上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直到最後房子面臨拆遷,他才搬進了企業內部的新房。

為了企業的發展壯大,趙志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工作最緊張的時候,曾經九天時間跑遍了東北三省18個城市;在腿部骨折的情況下,他硬是坐著輪椅,讓工作人員推著上了飛機。長期的過度操勞,2002年趙志全被確診為胸腺癌晚期,但隱瞞病情從未長期住院治療,始終堅持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趙志全去世後,在女兒趙龍的悼詞中,魯南人才知道真相,“爸爸在熱愛的員工們面前是意氣風發的帶頭人,自己卻獨自承受著所有的壓力和痛苦。爸爸不能割捨對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和使命,要給大家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希望。”他罹患癌症的12年,也是魯南製藥集團發展最快的12年。

趙志全在遺囑中提出了新的領導班子人選方案,裡面沒有出現妻子、女兒的名字,接班人和他非親非故,是他生前最欣賞的一名干將。而在此前,他的親屬也沒有一個人在公司擔任中層以上職務。許多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而趙志全在親情私利和企業的長遠發展之間,毅然選擇了後者,走出了民營企業家慣常思維定式,展現了趙志全勇於犧牲、敢於奉獻的無私情懷。

趙志全:沂蒙山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