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歐美人真的做起“亞洲蹲”很痛苦嗎?如果是,那麼為什麼呢?

剛剛他爹


那是因為他們有根筋不對。

胡哥說一個自己公司的事情。

胡哥的公司在做一個視頻節目叫《嘿老外》,公司裡有三個老外員工。以前的公司大樓廁所裡安裝的是馬桶,而搬了大樓之後廁所裡是蹲廁。

這對中國人來說一點壓力都沒有,但老外每次上完廁所都是扶著牆回來的……

那麼這些老外怎麼上蹲廁呢?

據胡哥的俄羅斯同事說。他們不會完全蹲下去,而是稍微把屁股抬高,頭放低。或者抓住前面的廁所門把手,維持半蹲姿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姿勢)。

但據絕大多數歐美人告訴胡哥的,他們不是蹲不下去,而是不能久蹲,而且不能腳跟著地。如果恰好碰到便秘這種情況,估計還要有人衝進廁所把他扶出來……

歪果仁為什麼不能“亞洲蹲”?

首先是他們腿太長,蹲下去重心不穩。

實事求是的講,歐美人的腿大部分比中國人要長,所以他們蹲下去之後重心會很高,一不小心就坐到地上了,只能踮起腳尖保持平衡。如下圖(最右是中國人):

其次是有的老外很胖。

這點胡哥最有發言權。在我還很苗條的時候蹲哪裡都可以,怎麼蹲、蹲多長時間都可以。但一胖毀所有,現在蹲下去也是很不容易了,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

最後,大部分老外們腳踝部位有根筋不如中國人靈活。

他們的腳踝足背屈不行,也就是說他們的腳踝不太靈活,彎不過來。一般不會亞洲蹲的老外,他們的足部跟腱都比較短,很難讓腳掌彎過來。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hi!玩美瑜伽,我是Sherry,習練13年。

是的,整體來說,歐美人做起“亞洲蹲”比我們難一點。

瑜伽中有一個流派叫“陰瑜伽”,1979年創始人Paul Grilley就是發現西方人偏愛練肌肉,所以總體來說柔軟度都會差一點(他本人是醫學博士),這是原因之一。當然我看到這裡寫的幾個問答挺全面地回覆了這個提問。

而我此刻要分享一個提高“蹲”能力的瑜伽動作“禮拜式”和“花環式”。

蹲幾乎可以說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最常見姿勢。

最大影響“亞洲蹲”的原因可以說是身體的僵硬,要特別加強整個身體後側的柔軟度。比如:下背部,髖屈,腿內側,小腿後側及跟腱柔軟度。

我看到有一個回答說到“骨盆前傾”,“骨盆前傾”確實也會讓你蹲不下去。然後骨盆前傾的很大一個原因也是下背部太僵硬腹部沒力而引起。

所以我們重點可以選擇一個姿勢,每天花點時間練好它,輕鬆保持健康。因為整條後側也是評估人體柔軟度的關鍵。

第一步:“禮拜式”

第二步:“花環式”

謝謝收看,分享到這,請繼續關注:

【Sherry玩美瑜伽】“有錢 有趣 有身材”

一系列原創教學視頻美照美文首發~~~


瑜伽雪莉


眾所周知,崴腳是日常生活和運動中很容易受到的損傷。很多朋友在意外崴腳之後便開始了小心翼翼的生活,走路不敢走,上樓不敢上,甚至連去廁所都很難蹲下去!

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崴腳之後我們為什麼會蹲不下去。

我們為什麼會崴腳?

我們先了解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崴腳,崴腳一般最容易傷的是哪呢?——外踝的韌帶。

防止崴腳的韌帶主要有三條: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而崴腳最容易受傷的韌帶也是這三條,所以我們一般把

踝關節的崴腳分為三級

第一級

距腓前韌帶 損傷

第一級是單純的崴傷距腓前韌帶,這個是最常見的一類,也是最輕的一類,甚至有一些崴完當時只是局部的按壓痛很輕微的腫脹,我們冰敷處理即可。

當然習慣性崴腳是不包括在內的,因為他們的韌帶已經被拉松,輕微的崴腳已經拉傷不了那條韌帶了。

第二級

距腓前 + 跟腓韌帶 損傷

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都受到損傷是第二級的崴腳,也屬於比較常見的類型,這級崴腳一般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腫脹

這個時候就是需要注意了,崴完的前兩天抓緊消腫,可以採取冰敷、包紮、抬高,有條件的小夥伴們可以通過淋巴迴流術、超聲波、消腫肌貼等措施達到加速消腫的目的。

肌貼消腫

腫脹大概消除後,就可以嘗試做勾腳

的動作了,甚至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做一些簡單距骨回位的動態關節鬆動術。

大家一定要注意早期的消腫,及時的消腫更容易讓你的距骨回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否則很可能導致周圍的軟組織增生,距骨的位置就更難回去了。

第三級

距腓前 + 跟腓 + 距腓後韌帶 損傷

第三級是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都傷了,甚至還伴隨脛腓前韌帶損傷,當然這個級別的崴腳發生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

說了這麼多,不知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不管怎麼樣崴腳,最容易傷的還是距腓前韌帶。

距腓前韌帶損傷,和蹲不下去有關係嗎?

一般來說,我們蹲不下去有兩種情況:後面扯和前面擠。

——感到後面扯,這跟小腿的肌肉緊張有關,可以通過牽拉和泡沫軸放鬆緩解;

——感到前面擠,即腳踝前面的內外側很緊,這個情況就是距骨前移卡在那了。

崴腳最容易損傷的距腓前韌帶,主要作用為防止腳踝過度的內翻,同時限制距骨的向前移動,所以它一旦鬆弛或斷裂,距骨就容易向前移。

正常下蹲的時候,小腿往前,距骨會相應往後移;而你崴腳後,距腓前韌帶損傷,距骨容易往前移,這個時候再嘗試下蹲,前移的距骨便卡住無法順利往後,就會導致我們感到腳踝前面很擠而蹲不下去。

那我們如何糾正距骨的位置呢?

我們可以通過做關節鬆動術來糾正距骨的位置。

第一個是綁一個彈力帶卡在距骨的位置往後拉緊(一定要拉緊),雙側拇指從後面頂住內外踝骨兩側,再重複屈伸活動腳腕的動作。

第二個是從後面繞一個彈力帶在外踝上面兩到三釐米

往前拉緊,再做一個往後活動小腿的動作。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亞洲蹲指亞洲人常採用的,雙膝分開,雙腳完全著地,臀部貼近腳踝的蹲姿。據說這可是隻有亞洲人才可以做到的動作,所以才會命名為亞洲蹲。有研究說,歐美人做起“亞洲蹲”很痛苦,能做到的人只有不到10%。大部分的歐美人也會做出蹲下的動作,但也只是用腳尖著地,抬高腳跟以保持平衡。除歐美人與我們亞洲人有著較為不同的生活習慣外,也與身材比例有關。

正確的亞洲蹲是我們整個身體的重量基本都靠我們的腳後跟來支撐,而不是靠腳掌和膝蓋來支撐的。然而大多數歐美人都沒有發現訣竅,全靠前腳掌著地支撐著較為龐大的身材,因此不是往前倒就是往後靠,就算蹲下來了,也堅持不了多久,一會就不行了。也因為生活習慣和水平的問題,導致大多數的歐美人都蹲不下去吧,他們都是經常坐椅子上的,腳踝和臀部不太能活動開。身體的韌性和柔軟度不夠好,所以即使看著教程也都很難蹲下去。

亞洲蹲是亞洲人常採用的蹲姿,所謂的亞洲蹲是我們亞洲人的雙腳要完全著地,臀部貼近腳踝而雙膝要分開。一直以來亞洲人如廁時常常選擇採用蹲姿,長久下來鍛鍊了腿部的力量,也能掌握一個比較舒適的方式。歐美地區的人歷史上習慣於坐姿排便,因為長期這樣排便,腳就比較省力,從而也就對大腿或是小腿缺少一定的鍛鍊,久而久之就更加難蹲下來了,就更別說亞洲蹲了。

隨著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和現代化,很多很多的家庭一般都採用坐式便器,蹲式如廁這一方式也越來越少見,現在一些亞洲地區的孩子從小採用坐式如廁,所以也難以做到亞洲蹲了。

說到身材比例的話,歐美人身材相對魁梧高大,較長身也長。歐洲人很難做到這個蹲姿,而亞洲人身體相對均衡嬌小,能輕易做到。所以亞洲蹲在歐美人眼裡只有少數歐美人能做到,非常的困難。


【評論】留言刷屏信息較多,無法一一回復,見諒

【諮詢】如需諮詢,請“+關注”@骨科王健醫生,私信留言

【警惕】評論區會有膏藥、按摩、祖傳......等各種水軍,自行鑑別


骨科王健醫生


有的人覺得能不能下蹲和身高、體重、蹲下去的姿勢有關,實際上沒什麼關係,能不能做“亞洲蹲”主要取決兩個因素,重心和穩定極限。

穩定極限就是我們保持不動時的一個平衡範圍,主要和前庭、視覺、足底感覺有關,這三種功能比較弱,穩定極限也會小,當重心超過了穩定極限,就會摔倒,穩定極限太小不僅影響下蹲,也會影響到人體很多平衡活動,不過穩定極限其實可以通過鍛鍊來提高。對自己穩定極限有信心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這個動作:

它比“亞洲蹲”更難,只能依靠自身的穩定極限來維持

此外,能不能下蹲跟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功能有關,膝蓋、腳腕、髖關節都會影響到下蹲功能。至於歐美人是不是做亞洲蹲很痛苦,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的數據對比研究去論證這件事,網絡上的熱點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健識局


其實不是歐美人很難完成“亞洲蹲”,許多亞洲人或者中國人也無法完成這個動作哦。這主要與我們的肌肉有關。

一、什麼是“亞洲蹲”(Asian Squat)

請看下圖

亞洲蹲是指在全掌著地的情況下,下蹲到最低處,大小腿完全摺疊靠攏,臀部靠近腳跟的蹲姿。

但作為一家康復機構,我們發現“亞洲蹲”的姿勢和SFMA中過頂深蹲模式類似!

那麼,無法完成“亞洲蹲”究竟意味著什麼?

二、“亞洲蹲”中涉及的肌肉

下蹲動作中被拉長的肌肉從上到下依此為

豎脊肌

股四頭肌

小腿三頭肌

提示一:豎脊肌緊張;腹部無法與大腿重疊,上半身向後傾倒,重心不穩容易“屁股蹲兒”。

提示二:股四頭肌緊張;離心收縮變差時,無法完成下蹲動作。

提示三:小腿三頭肌緊張;也就是踝背伸肌群受限,下蹲中會出現踮腳,無法做到全掌著地。

提示四:臀大肌離心收縮變差;往往出現不敢下蹲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見很多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臀部鬆弛無力,完成下蹲動作時需要有所攙扶就是這個道理。

提示五:膕肌無力;膕肌在膝關節的運動中扮演了“鑰匙”的角色,膕肌無力,下蹲時不能發揮膝關節後側鑰匙的作用,無法把外側半月板往後拉以防止屈膝時脛骨關節對半月板的擠壓。

提示六:髖外展肌群無力;髖三角外展肌群無力無法向外牽拉脛骨關節,下蹲時膝關節內旋,相對緊張的股外側肌向外牽拉髕骨,以致於下蹲時膝關節外側前上方疼痛而受限。

綜上所述

下蹲動作由腰-髖-膝-踝四個關節協同完成

任何一塊肌肉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亞洲蹲功能的喪失

當然

蹲不下去還可能有一個原因——太胖!

三、相關肌肉的處理

針對上述問題,有什麼好的鍛鍊方法呢?

1、豎脊肌的放鬆

2、嬰兒式伸展

起始動作:雙膝跪地,大腳趾相接觸,坐在腳跟上,分開膝蓋與臀部同寬。

動作要點:呼氣,軀幹向前靠在大腿上,手臂垂直放於身體兩側,手掌向上。

小腿三頭肌的放鬆

3、弓字推伸展(Solid Support Push)

起始動作:站立在垂直支撐物旁,在手肘伸直支撐,雙腳以一前一後的方式站立,後面的那隻腳僅以腳尖踩地。

動作要點:前方的腳彎曲到接近130度,上半身往前傾斜,後面的腳伸直且腳跟需平踩於地面,從而產生腳踝背屈角度。

4、股四頭肌的放鬆

5、跪姿後躺伸展(Rearward Lean)

起始動作:呈跪姿,將雙腳併攏在一起,坐在腳跟上,保持背垂直於地面,雙手輕放在兩旁。

動作要點:身體向後傾倒但記得不可以離開原本的位置,彎曲膝蓋到最大限度,使大腿後側和小腿緊貼在一起,髖關節完成後伸的動作,雙手往後協助支撐。

6、臀大肌激活訓練

(Tabletop Heel Lift)

動作要點:手膝跪姿,腕關節在肩關節下,膝關節在髖關節下方,保持脊柱的中立和穩定,將一側腳後跟儘可能高的舉向天空,過程中保持脊柱中立位與膝關節90度,在動作過程中不要讓腹部塌陷,同時保證腹部收緊。

7、臀大肌離心收縮訓練

動作要點:雙腳與肩同寬,將球放在腰部和牆之間,脊柱保持中立,下蹲不低於90°,保持膝蓋和第二腳趾在同一條線上。

8、髖外展肌群訓練(側抬腿)

側臥位,踝關節背屈,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將下肢向外側抬起45°,循環操作。


喜歡我們的回答請點贊哦~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也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肌骨疼痛、運動損傷知識!


脊近完美康復


據說只有約10%的歐美人才能完成這一動作,因為幼年時的行為對於成年後的運動能力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不少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一對夫妻經常會撫養兩個子女,甚至部分家庭養育多達四五個孩子。家中的父母為了方便管理和照顧孩子們,在家庭活動時會盡量保持孩子的姿態固定。比如說吃飯和看電視的時候,父母會給每個孩子配一個小板凳,或者將孩子放在兒童座椅上,讓他們各自坐好後再照顧他們。

反觀國內的情況,父母往往不會特意糾正孩子們的坐姿,或強迫孩子們保持固定的位置。小孩子活潑好動,在沙發上跑跳、椅子上晃來晃去、地攤上滾來滾去,嘰嘰喳喳很難有一刻保持不動。

除姿態習慣外,我國使用蹲便器的普及率也遠遠高於馬桶,這也是更多地使用了全蹲的模式來進行日常活動的表現。


倩Sur


很高興與您討論“亞洲蹲”。作為亞洲大國,中國人的一些動作應該是在長期的勞作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的農業長期為手工勞動,我們的先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刨土耕種,彎腰收割。他們要在菜園裡伺候蔬菜。一天的勞作很累,直不起腰,吃飯時,他們喜歡蹲在地上,不知您見過蹲在木櫈吃飯的嗎?這種姿勢可以緩解腰部疲勞。老照片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照片。後來,人們在勞作時使用牲畜,牛馬驢騾。這樣可以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大凡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他們常年累月勞作很累,好辛苦。幾十年前,我們看到老年人,尤其是老農沒腰駝背的很多很多。為什麼?累壞了腰。現在您看,很少見駝背的老年人了,為什麼?現在已經機械化或者半機械化了。長期的勞作使他們的肢體動作成就了蹲功。現在的旱廁在農村還很普遍,城市公共如廁照樣還要蹲坑,實際上,已經有坐便器了,多數人感覺不衛生,很少用。只是到了自己家中使用坐便器。蹲地出恭是從小練出來的,俗話說,小孩拉屎,挪挪。真的改為坐便到不習慣了。亞洲國家黃種人居多,他們肢體較歐美人比更加靈活小巧對他們來說,蹲功照樣可以練出來。不過年齡關係,80歲老者蹲著確實有些費勁,如果大腹便便,他就更蹲不下了,只能半蹲,厥著屁股了,哈哈!很不雅是吧。當然,中國的武術,印度的瑜珈,蹲功更是了不得,歐美人學習的不少。


哈哈95128931


如果你四周沒有人

你不用考慮是否帥氣優雅

以一種最舒服的方式

你會怎麼蹲


一定是下圖這樣


這種在中國大街小巷遍地都是,連

都會的姿勢!


可是這種姿勢卻被西方人分門別類,定義為“Asian squat(亞洲蹲)”,或是“kimchi squat(泡菜蹲)”。

泡菜國你開心麼,哈、哈...哈...


為什麼西方人要叫它為“亞洲蹲”?

因為西方人不會這麼蹲!


他們怎麼蹲?他們這麼蹲!





看到相似之處了麼?


他們的腳後跟是翹起來的!


華爾姐不由得為最後一個外國友人倒吸了一口冷氣,親,這樣好危險。

可是他們卻覺得這樣蹲,比較舒服。


你不信?

我們來看看關於亞洲蹲最系統的描述:



到底有多少西方人會“亞洲蹲”?



再看看外國網友們都怎麼說:



華爾姐也是醉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麼這麼大,難道西方人真的只能把它當成瑜伽動作一樣去練麼,腦補了一下覺得畫面好有喜感,在瑜伽室裡,若干深眼窩高鼻樑的學生們虔誠地望向前面的老師,只聽她拽著印度腔兒的英文說," hey guys, now we will do Asian squat, take it easy..."

畫面太美,細思極恐..


漫漫的幸福小窩


這個還真不是笑話,的確是這樣。對於大多數亞洲人——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東南亞各國,正蹲——腳掌完全著地蹲下,根本不是個事兒,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確有和別人做不到。他們要蹲下必須欠著腳,不然就會往後坐倒。

這是我去年看綜藝節目,JYP現場展示的,他就蹲不下去,所以上廁所只能坐馬桶。馬桶這東西之所以會被髮明出來,就是這個原因——有人蹲不下去。要不然直接挖個坑兒完事兒一埋不就好了?何必要一個桶?

小時候,我嫌廁所太臭有都是蛆爬來爬去的,不願意去廁所大號,就是拿個小鏟子到地裡,找到個隱蔽的地方刨個坑就解決了。該不會有蒼蠅來搗亂。80年代北京城裡更是廁所那叫一個髒亂差!我去月壇斜街的姑姥姥家寧可憋著也不上廁所。那會兒幾乎都是蹲廁,舊時候的筒子樓也都是蹲廁。只有去農大家屬樓,獨立單元,進屋裡的廁所才是馬桶。不過那會兒的抽水馬桶是水箱在上面,拉繩子抽水的,比現在的差多了。

抽水馬桶是外國人發明的,之所以會發明抽水馬桶,正是因為許多外國人都蹲不下去!記得去希臘參觀古時候的廁所,就發現他們從公元前的公廁就是坐式的。那時候練紙都沒有,擦屁股用裹著布頭的棍子在屁股上蹭蹭。我是很不理解,為什麼在中國考古就只發現灰堆——也就是垃圾坑,而從來沒有發現過廁所遺址?

原因就在於生理結構。

我們與生俱來可以做到的事情,歐洲人就是做不來,他們要蹲下就得欠著腳,不然就會往後坐倒。原因就在於跟腱的長度和硬度不同。所以以前外國人拉屎,只能是上身前傾,屁股後撅,雙肘支在膝蓋上,像蹲馬步似的拉屎。這樣很不舒服,所以才會發明坐式的公共廁所。最終發明了抽水馬桶。

而農耕的中國祖祖輩輩,拉屎就拿把鐵鍬到地裡挖個坑就解決了。後來為了積攢糞肥,就挖個大坑上邊搭兩塊板子做個圍子一檔,便是最早的廁所了。而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我們蹲得下去,拉屎對於我們來說是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古人趕路從來不需要為上廁所費心,來感覺了下了道,找個樹叢一蹲就解決了。直接用草葉子樹葉子就當做擦屁股紙了。男女皆是如此,頂多女人上廁所通常會結伴而行,一人如廁,一人把風——這大概就是為啥女生上廁所一定要搭伴去的由來。如今雖然不需要把風了,可根深蒂固的習慣已經刻在了靈魂裡。改不掉了。

好啦就侃到這裡吧,我就是個話癆習慣聽我侃大山,就點關注,每天都會有好玩兒的問答送上。拜拜了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