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是騙子太壞,還是我們太傻?

前幾天,武漢市誕生了一位“神醫”,自稱用自己的辦法,治好了新冠肺炎。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這位“神醫”名叫李躍華,是武漢漢陽愛因思中醫專科門診部法定代表人,自稱畢業於某軍醫大學。疫情發生後,他不但治好了新冠肺炎,而且治療期間不戴口罩,因為他提前給自己打過“苯酚”,有神藥護體。因此他被稱為“再世華佗”和“民間英雄”。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不過,2020年3月1日,湖北省衛健委綜合監督局發佈文件稱,李躍華的《醫師執業證書》系偽造、變造、買賣,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已連續兩年未按期校驗作廢。其行為已經構成了非法行醫。

可是,李躍華被查處後,仍有許多人為他“鼓與呼”,部分網友甚至稱,應該忽視李躍華涉嫌非法行醫的行為,讓他進入一線,去檢測對新冠肺炎療法是否有效。

有人說,大難之時,必有妖孽。其實,妖孽一直潛伏在民間,趁著亂局跳出來興風作浪,去迷惑那些恐慌的民眾。

李躍華出名是蹭了湖北司法廳原副廳級幹部陳北洋拒絕就醫事件的熱點。

陳北洋一家被確診新冠肺炎後拒絕入院隔離而“出名”,其拒絕住院的藉口之一就是“一家三口經李躍華治療後已經痊癒”,沒必要住院了。

而李躍華就此順坡下驢,開始在網絡上發佈信息稱自己治癒了9例新冠肺炎病例。一時之間,他的“穴位注射微量苯酚”治療術被不少網民認為是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李躍華甚至被稱為“神醫”。

一、李躍華用的到底是什麼療法?

他穴位注射的苯酚,和乙醇、福爾馬林一樣,是一種消毒防腐劑,具有一定的毒性,也就是說,苯酚根本就不是用於人體的藥物,也沒有任何機構批准過苯酚可以用於注射。

福爾馬林也是一種消毒劑,如果給患者注射福爾馬林行不行?

給患者注射苯酚,本身就是非法的!

二、他所說的治癒完全是編造的

李躍華自稱治癒了9例新冠肺炎,但經過調查,陳北洋夫人第二次檢查呈陽性,最後還是進了醫院治療。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另外記者根據李躍華提供的“治癒”患者名單,採訪了多名患者,發現其中有人稱當時確實感覺控制了病情,但最終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而住院。

一位43歲的王女士說,她們一家三口確診為新冠肺炎,經李躍華打針後好像是沒有加重,也不能說有緩解,退燒也不是特別明顯。

另一位劉女士,一家四口確診,三人經李躍華治療後持續發燒,最後只能住院治療。

也就是說,李躍華口中所說的治癒,其實根本沒有治癒,而是他為了誇大他自己而信口編造的。

試想一下,連執業證書和自己的身份都是偽造的,他說的話還有多少可信性?

三、即使9個人確實治癒,也不能認為是有效

藥物是否有效,有公認的判斷標準。

日本發佈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案稱,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而且50歲以下患者多數能夠自愈,僅採取對症療法等持續觀察即可。

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是可以自愈的,用不用藥都可能自己好。

就算那9個人真是治癒了,也不排除是自愈的結果。

而且,治癒9個人,也根本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影響療效的因素有很多:

一些疾病能夠自愈;病人的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療效,比如給病人服用並無藥效的安慰劑,也會出現一定的療效,有時能達到30%甚至更高;有些慢性病,病情自己會時好時壞;還有一些疾病的病情好壞,取決於病人的自述或醫生的主觀判斷,其結果很容易受到病人或醫生主觀願望的影響。

為了避免上述因素,在臨床測試一種新藥或者療法的療效時,就必須精心設計試驗方案,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一組病人接受新藥或新療法治療,其他組可以用安慰劑或者其他療法治療。入組病人必須經過隨機分配,而且兩組病人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因素必須一致,具有可比性。

也就是說,兩組病人所有的條件都是一致的,只是某一藥物不一樣,如果最後的結果不同,那就可以認定是這個藥物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其他因素影響。

而且為了避免主觀干擾和心理影響,還要使用盲法原則,最起碼的是雙盲——患者不知道用的藥是新藥還是安慰劑,醫生、護士也不知道。

如果排除了所有影響因素,而且足夠的人數都有效,而且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的結果才能認為這個新藥有效。

治好了幾個病人,就開始鼓吹如何神奇,如果不是醫生客觀上愚蠢,就是主觀上欺騙。

四、即使有效,也未必成為藥物

現在一個新藥的研究,動輒幾十億美元,而且週期漫長,從發現有治療效果到被批准成為一個藥品,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其中,相當一部分時間和金錢是花在安全性研究上。

這緣於藥物開發慘痛的教訓。

我舉兩個例子。

上世紀80年底初,日本有部電影叫《典子》,講述的是一位天生殘疾的女孩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政府職員的故事。這個典子被稱為“海豹兒”。

很多婦女在懷孕早期會出現噁心和嘔吐反應,頻繁的噁心嘔吐不僅使孕婦無法正常的攝取必須的營養,還可能引起失水和電解質紊亂。

於是,上世紀50年代,德國的格蘭泰集團開始向歐洲市場投放了一種可以顯著抑制孕婦妊娠反應的藥物叫“反應停”(沙利度胺)。反應停一經上市,便廣受歡迎,許多孕婦紛紛選擇使用這種藥物來緩解妊娠反應的痛苦。不到一年的時間,該藥便風靡全球。

然而,幾年後,歐洲的醫生髮現畸形嬰兒的出生率明顯上升,這些畸形表現為四肢畸形、顎裂、盲聾或者內臟畸形,因此被稱為“海豹兒”,見圖。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經過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沙利度胺就是導致這些不幸的罪魁禍首。

1961年,格蘭泰集團開始召回沙利度胺,這種藥物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它所造成的危害卻無法改變。僅在德國就有3049例,而全世界範圍,大約有1萬多例嬰兒受到了沙利度胺的影響致畸或死亡,給無數的家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還有一個例子更是慘痛。

1897年,德國拜耳製藥公司同時上市了兩個藥品:阿司匹林和**********。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發現了****的成癮問題和濫用現象,所以一直在尋找****的替代藥。當**********合成後,動物實驗發現止痛效果非常好,公司員工試用,除了止痛外,而且還有止咳等作用。不僅如此,所有使用者感覺用藥後很有力量,精力充沛,大有英雄氣概,所以,便將此藥命名為******(德語英雄之意)。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最初,拜爾公司宣傳******的止痛效果是****的8倍,而且副作用更小,沒有成癮性。除了止痛外,還可以治療咳嗽、哮喘、胃癌、抑鬱等疾病,幾乎無所不能,堪稱神藥。甚至健康人也能從******中找到很多樂趣,個別登山俱樂部建議俱樂部成員在登山前服用此物,因為它能使呼吸更為順暢,能讓他們登得更高。

藥品上市僅一年,就銷往20多個國家,主要銷往美國。1902年僅這一種藥的利潤就佔整個藥品行業的5%。

開始,也有醫生提出異議,認為它沒有經過驗證,不排除具有毒性和成癮性。但這些不同意見很快被狂熱的喝彩聲所淹沒。

後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個藥物的成癮性和毒害遠遠超過****。於是,各國開始限制******的銷售,1924年,美國永久性禁止了******的使用。

遺憾的是,配方早已流傳到民間,已經無法控制了。

現在,這個“藥”帶給人類的不是危害,而是災難,遺禍無窮。

我國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前些年的“龍膽瀉肝丸”造成許多人腎衰竭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不能說,某個成分有治療作用,就一定可以作為藥品去給病人使用。

沒有哪個藥品天生就是安全的。有些藥品標榜“無毒、無副作用”並非真正的無毒副作用,而是他們就沒有做過毒、副作用檢查;有些藥品說明書“副作用尚不清楚”,就是他們省略了毒副作用檢查這道程序。

藥物是把雙刃劍,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帶來的往往是災難。

一個物質,要想昇華為藥品,必須遵從嚴格的程序。如果程序錯誤,必然產生錯誤的結果。

世衛組織對新藥和新療法一直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要麼幫助病人,要麼不傷害病人。

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美國FDA對新藥的審批越來越嚴格。

而反觀我們,對新藥的態度越來越寬鬆,不定從哪裡冒出一個阿貓阿狗,隨便組幾個方子,治療了幾個病人,就敢鼓吹神奇。

更神奇的是,有人就敢批准,有人就敢喝彩。

此次疫情期間屢次提到的幾個進口抗病毒藥,在分別治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感染方面已經取得了明確療效,但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都不敢說明確有效,專業人士也只是謹慎推薦。

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的磷酸氯喹和治癒者血清抗病毒治療,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基於前期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結果,即使如此,也是謹慎的推薦。

而一個連行醫執照都是偽造的土郎中,用一個毒性那麼大的物質、不靠譜的方法,治療了幾個病人,用自己的標準判斷說“治癒”了,就敢公開的鼓吹神奇。

哪裡來的自信?

一個人,偽造了一個駕駛證,開著一臺滿是安全隱患的破車,到處橫衝直闖,怎麼反倒成了“好司機”了呢?

那請問,用偽造的駕駛證開車,發生了交通事故算是涉嫌犯罪嗎?

李躍華自稱是中醫(其實,他沒有資格證,根本稱不上醫生),但他使用的苯酚卻非中藥,注射也是現代醫學方法。請注意,這種非中非西、對西說中、對中說西的把戲,是一個江湖騙子的典型伎倆。

現在,好幾位中醫已經發文表示,表示他跟中醫沒有關係。

建國後層出不窮的各路“神醫”,玩的也全是這一套。

胡萬林、張悟本、肖紅慈、王林,莫不如此。

最好的醫生,是遵從規範,規規矩矩給患者治病的人。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神醫”。

那些自稱神“醫者”,十有八九都是騙子。

所以,不妨靜下來思考——

是騙子太壞,還是我們太傻?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是骗子太坏,还是我们太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