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水画这么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吗?

在中国画的三大主题中,山水画所占的比例是最重的。画中的山山水水看似熟悉,但要真正领会其中的美,其实并不简单。因此很多书画爱好者都有疑问,怎么才能看懂山水画?

欣赏山水画,不是为了看风景

山水画中的“山水”二字绝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它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比如:山是阳、水是阴,象征着阴阳互补;山是刚、水是柔,体现了刚柔相济;山是实、水是虚,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概念。

不过,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被赋予这样深层的意义。最初的山水画只是人物的背景。最典型的就是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这是一幅人物为主的作品,山山水水只是人物的背景或作为场景的转换而出现,而且在这幅画中,山水画比例并不是很协调,可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山水画这么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吗?

▲《洛神赋》部分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用了四年,这四年间他画画停停,时断时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幅画记录了他的困惑与迷惘,他精神世界的起起落落。在四年时间里,他悟出一点,就加一点上去,他画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画出了心态的变化以及对艺术的感悟。

山水画这么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吗?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在技法上,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画家们开始把书法用笔运用到了绘画中。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中题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主张在绘画中强调书写性的线条。从此,书与画合二为一。

看不懂笔墨,是因为你不懂毛笔

静下心,只是欣赏山水画的前提,要真正入门,还得掌握些门道。

艺术的高妙往往与工具材料有密切关系,要看懂笔墨美,先得了解笔墨的工具——毛笔,了解了毛笔的运用奥妙,有助于感知中国画的精妙所在。

中国的毛笔与西方的油画笔有诸多不同,毛笔是圆锥形的,有笔尖、笔腹、笔根,而油画笔有点类似扁平的刷子,这就在技术上决定了这两种艺术所运用的技法是截然不同的。

山水画这么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吗?

▲黄公望的皴法

笔墨中蕴含着中国山水画的诸多技法。首先是勾、皴、擦、点、染等基本技法。此外,用墨、用水、用色的技法还包括:积墨、泼墨、破墨、洒、拓等。设色的技法有浅绛、青绿、金碧。从画法上来说还可分工笔、意笔、没骨等。对这些技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欣赏山水画时就不再是外行看门道。

笔墨在纸绢上会留下不同的痕迹,如点、线、面,这些笔墨痕迹还有不同的变化:粗细、大小、长短、浓淡、干湿等等。一幅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将不同的笔墨形态合理、优良地进行组配,产生有美感的作品。

中国画的程式,好比画家的“手眼身法步”

戏迷们都知道,看一出戏,看的是角儿的“手、眼、身、法、步”,即程式之美,不同的角儿即使演的是同样一出戏、同样的程式,都能演出各自的风格。欣赏山水画也是如此。

中国山水画的程式主要包括石的皴法、树法、云水法、章法等。

以皴法为例,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五代画家董源擅长以披麻皴表现南方较松软的土石,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潇湘图》。李唐、马远的大小斧劈皴则擅长表现山石块面的分明与石质的坚硬。

山水画这么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吗?

▲董源《潇湘图》

该怎样看懂山水画?

对于大多数收藏书画的人来说,欣赏山水画只止于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这种造型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这幅字画他们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

这种欣赏的方式其实就是线性的思维方式,很片面不深入。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山水画,一般来说,工笔山水比较容易看懂,因为他描绘的都比较真实。

如果水墨大写意山水画,就很难欣赏了,因为它具体,太抽象。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山水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山水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 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山水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山水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山水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山水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山水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山水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山水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山水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字画鉴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山水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山水画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这幅山水画作者想要表现什么?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最后山水画的欣赏,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美得体验、文化知识、生活感受等进行丰富的想象、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欣赏到山水画的美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