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说东北三省的粮食基地至今仍发挥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你怎么看?

黑龙江的黑黑


东北三省的粮食基地至今仍发挥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的确如此。如果东北的耕地不打粮了,那么国内的粮食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自古以来,东北就是重要的粮食基地,从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发展到现在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国米都,很不容易的。东北凭借每年一季的单产扛起国内粮食安全的大旗,这是谁都不能忽视的。

目前,东三省保守耕地面积3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其中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耕地比例较大,辽宁省最小,主要得益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优势,作为两大冲积平原对东三省的粮豆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幸,我在地处三江平原的黑龙江农垦下属某国营农场工作,对三江平原的大农业、大现代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难以想象,在国内还能有农业机械化这么发达的地区;也很难想象在国内真的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耕地;也真的很难想象在祖国的最东极,农业发展的能如此的现代化。曾经听一个朋友说,建三江管理局的某个农场,每年的水稻产量在13亿斤以上,平均每个中国人都能分到一斤水稻。这还只是黑龙江农垦中的大型国有农场中的其中之一,而北大荒集团耕地面积总计3650万亩以上。

对于松嫩平原来说,对东三省的粮豆产量影响比较重要。而且,松嫩平原的粮食结构更加的合理,玉米、水稻、大豆还有其他的粮食作物相互搭配,并且松嫩平原的积温更有优势,在粮食单产方面要比三江平原更有优势。

所以,东三省的粮食产量至今仍发挥着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一点不夸张,要不怎么能对得起“东北大粮仓”的美誉。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有一次坐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来自浙江的女人,她在本市的一个建筑工地务工。她跟我说,你们这的大米真好吃,吃饭时,啥菜都不用,只要有点咸菜,就可以吃几碗大米饭。我说,你们那里不也有大米吗?她说,大米是有,但没有你们这的大米好吃。我说,你没给家里捎点回去?她说,捎回去了,给家里人分了。我们当地的大米也不贵,两块多钱,但闷出的米饭🍚,那是真好吃,而且有米的特有的香味儿。口感特别好。只要普通的电饭锅就可以。吃过南方的大米,水了吧唧的,没有米的味道,价格也不便宜。现在吃大米,就吃本地的。起码保真。


与猫有缘


我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上大学的时候有南方的同学,有一年我带两个要好的同学去我家里玩,我家在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下面的一个村子,从齐齐哈尔市到我们村坐了四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我南方同学就说怎么这么远?我就说东北每个地方基本都这样,从市里道村屯都很远,每走一段就会看见大片的耕种田,这就是为什么东北粮食产量这么高的原因,虽然一年一熟,但是地广,尤其现在农业机械化之后,农作物改良品种的引进和发展,东北一直都会是中国的粮仓,虽然网上一直有地域黑的在黑东北,但是我们依然每年大量的粮食输入到国内外的每一个地方,不能让中国人挨饿时我们的宗旨,


小宋有时候也能整一瓶


我老家是黑龙江的,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们吃东北大米长大真幸福!其实小时候很少吃东北大米,我们一家5口人,一个月大米定量只有5斤,白面只有一袋,主食还是苞米面!大米和白面都运出省了!当时粮食只能国营,一到秋收时,四五道关卡,抓私自卖粮贩粮的。国营粮店也有议价大米卖,太贵买不起。1992年在杭州上大学,杭州市面上的议价东北大米1.3元一斤,老家的议价大米1.5一斤!当时杭州的居民月收入是我老家的三倍!贫困的主产地比富裕的江南卖的还贵!这就是现实!


王工54643331


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最近这些年确实在增加,但相对的其他作物面积就要减少了,我小时候光豆科植物我自己亲见的就有24种,现在不多了。

我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没种过地,这是听我大娘说的,豆类要超过24种,但泰来有一种豆角很出名,叫“勾勾黄”,现在也很少见了,串种的多。

国土资源部(现在是自然资源部)在网站发过一篇报道,黑龙江省粮食在出口量占比全国百分之五十,报道时间是2015年前后,太具体的记不住啦,当时看着感觉挺骄傲的,后来想一想有哭的感觉,第一产业发达,就意味着二三产业落后、经济落后。

下面我要说的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分布并不一样,水稻主产区在哈尔滨往东的地区,而且全省真正的种地大户是建设兵团,现在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其实我有点傻傻的分不清),主要集中在建三江,而且那里水稻种植面积大而集中,亩产量也高,还有的种粮大户是司法厅下辖的劳改农场。地方上农民手里的地就不好说了,很不平均,林场多的,人均就少。

出省的次数很少,只去过大连、北戴河、威海、吉林市,白城子市。大连的大米吃着一般,但还算东北大米;北戴河是吃的是线儿(这个发音,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写错了,就先道个歉)米,吃着发pao(一声,不会写),没啥米味;威海天天吃馒头、面条了,确实比家里的好吃,所以没吃米饭;吉林的米饭不错就比我家这差一点点,白城子下面的镇赉县和我们这里紧挨着,基本不差啥了。这里额外说一句,我三姨去海南过的年,闲不住,就去一家饭店打工了,负责做米饭,她说当地吃的米发青,哪产的不清楚,但饭店做饭的时候要加入少量的油,具体啥油没问,不加油不好吃。泰来的水稻加工出来的大米颜色是乳白色的(我们当地吃的),做出的米饭油亮油亮的,有口感(有说这叫粘牙的),有嚼头,饭香味扑鼻,看着就有食欲。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所以我不标榜东北的大米有多好,只是希望大家有机会来东北旅游出差的时候吃过东北大米的,别说多次儿就行。


封号


虽然我的家乡是粮食产量第二大省——河南,而且我也曾经说过山东是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如果让我说哪个地区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的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它的名字——东北!

东北: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粮食的人都绕不开东北这个地方,它在中国粮食生产以及粮食安全过程中的作用好比是“定海神针”一样,不单单是产量巨大,品质优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大量的商品粮外运,实现真正的“一处粮源供应全国”。
以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当年度我国粮食总产量依旧达到了6.5亿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之一,其中来自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发挥着巨大作用,所占比例超过了24%以上,总量来到了1.6亿吨左右。

其中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产量第一大省,玉米,粳稻以及大豆产量同样是全国第一,同时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此外,吉林,内蒙古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我国的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能够不必担心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能够一心一意搞发展的背后功臣就是诸如黑龙江,吉林这样的商品粮供应大省可以每年外运出大量的优质粮源。

东北: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粮基地。

随着这几年东北地区一直连同“喊麦”或者“烧烤”等关键词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报导中,其实从我国的粮食生产以及市场来说,东北地区依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定海神针”,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不过很多人意识不到而已。
众所周知,由于东北地区这些年开展农业种植活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有较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较大的粮食增产潜力,所以一直以来的粮食商品率较高,能够常年稳定地提供大量余粮。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实事求是来说,东北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及商品粮供应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在我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和饮食相关,都能够看到东北粮食身影,东北优质大米,东北优质玉米,东北优质大豆,这些物美价廉,品质卓越且供应充沛的东北粮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味蕾上的常客,而且令大家久久难以忘怀。


粮油市场报


东北做为全国粮食主产地,建国后一直源源不断为全国输送粮食。直到今天,粮价这么低,绝大多数农民依然保持种粮的传统。

也许有人会说,是东北农民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懂得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或多种经营产品。

可是,我想问你,思想是那么容易转化的么?

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当年全国差不多一半的产业工人汇聚于此。我们都学过《政治经济学》,工人阶级最强调纪律性,那么多年国家耳提面命的教育深入骨髓,我们广大的工人阶级是多么听话啊,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可是市场经济之后,工人下岗,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低谷期。

东北农民也是一样,作为全国最大的产粮区,早年交公粮,近年销售商品粮,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就是在种粮微利的今天,仍然保持相当大量的粮食供应。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前提,但是粮食价格低却一直困扰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你说东北农民思想僵化也好,你说他们生活在过去的惯性里也好,但他们总归会有想明白的一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到东北农民更多人放弃农业,去做别的产业的时候,国家的粮食安全靠谁来维护呢?

也许是我站在局部杞人忧天,但做为布局者,未雨绸缪还是需要的吧!


辽宁纪元


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其中玉米、粳稻及大豆产量比较大,同时还种植了很多杂粮作物,再加上东北粮食外流较多,在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但要说半壁江山还有点夸张。

一、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将近6.2亿吨,其中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占比约19.2%,将近1/5的产量出自东北三省;如果再加上内蒙古,四个省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的比例达到23.7%。

二、虽然没有调出量的数据,但东北玉米及粳稻的外运量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玉米,由于品质较好,在南方销区具有比较好的市场。在华北黄淮玉米大量供应期结束后,东北玉米的作用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另外,东北大米在京津冀及黄河以北地区的市场份额比较大。

三、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纯的是指可以提供足够的且让人买得起的粮食,而是逐渐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中国人口众多,消费结构分化也比较大,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从基础的口粮,到粮食转化之后的畜禽产品、深加工产品等,都有着很大的市场。这其中,不可否认东北产粮区的重要地位,但各地区的粮食生产在保证本地粮食供应中发挥的作用更大,特别是一些即使人口大省、又是粮食主产省的地区,能够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供应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贡献。

所以说,东北地区优质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粮食作物,对满足销区粮食市场供应、特别是玉米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说是作为粮食基地至今仍发挥着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的作用,确实有点夸大了。


粮小咖


东北三省粮食基地的作用,那是不能抹杀的,虽然不能说至今仍发挥着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也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61791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是6018万吨,位列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吉林省的粮食产量是3720万吨,排在全国第四位,辽宁省粮食产量是2136万吨,排在全国第十二位,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是1187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20%!


虽然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0%左右,但是东北的黑土地是粮食生产最稳定的地区,也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安全地区,虽然天有不测的风云,但是东北三省这几年的粮食产量都是平稳上升的趋势的,2015年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是11874万吨,2016年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是11876万吨,2017年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是11876万吨,从这三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上看,东北三省稳定的粮食产量,也确实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虽然不能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那也是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的,总我开头的那句话说,也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东北,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中国最优质的黑土。

东北,东经和西经各自130精度,覆盖美国和英国,2045年白令海峡铁路通车,2040年中日韩铁路通车,中欧班列已经通车。北向本世纪第一经济热土北极,南下京津沪长三角,东出海日韩。

东北是世界上唯一覆盖主要发达国家的地区,东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中心,其他国家精度东西划分,都不对称,而且不能到陆地,只能到海。

中原的称号迟早归东北。

这不是黑东北,是事实。因为土地就在那放着,你无法用嘴洗去。

特朗普购买格陵兰岛就是北极大开发的证明。俄罗斯美国的白令海峡铁路规划就是证明,韩日海底隧道的规划也是证明,中欧班列的通车更是证明。

东北必将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