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没有一点耐心,却对别人提问的教育问题不厌其烦?

甜也尚


对自己孩子没耐心,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孩子每天都和我们生活在一块,而且每天我们要面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耐心肯定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有耐心,是因为别人只是偶尔提出问题。不会和自己孩子一样,每天生活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给他们解决。而且解决其他人提出的教育问题,可能能刷自己的存在感吧,能显示自己知识比较渊博,毕竟在家里对孩子没耐心,别人是看不见的。但是在外人眼里,这些事情都被看在眼里,所以我觉得面子问题居多。


梦林儿


我是一个老班主任,自己也有孩子,所以可以对此说几句话。

我见到过这样的家长,前年,班上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成绩非常的糟糕,学习品质更是糟糕中的极品,上课没办法专注到三分钟。他的父亲好像很焦急,平常也会在微信里和我聊天,谈到孩子的问题也有条有理,而且交流起来有时候都交流一个小时多,像我学校很难有这样重视教育的家长,交流过几次之后,我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这个家长是这么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及时差也不至于差到这个程度吧?而且似乎和家长交流之后孩子并没有什么改变。

我忽然领悟到,这个所谓的谈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手段,用这种学术的探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这样的会给人种“我正在教育孩子”,不过这只是错觉而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后来,我到这个学生家里,学生的爸爸不在家,学生的爷爷和奶奶在家,我问起他的儿子是否关注他孙子的学习,学生的爷爷说:他咋关心孩子的学习?从来都不管,从没有见到他问孩子学习。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所以和别人谈教育并不意味着真正对孩子教育感兴趣,很可能只是对学术感兴趣很可能只是想用我懂教育来掩饰自己在教育上失败。因此二者还是不能等同。

那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没有耐心呢?我认为主要还是角色感知,和自己孩子接触的时候,老师也就变回和其他家长差不多的家长而且还有一个劣势,对孩子水平有虚高的评价,孩子什么问题不懂得做,老师看认为这有什么不懂得做,你早应该懂得了,这么还没懂?所以心里自然就准备好批评的话语了。而对待学生,老师则以职业的身份来面对,职业要求老师要做出符合职业规范的事情,包括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回到家自然不想再职业化再隐藏自己的情绪,


门前海蓝蓝


答:回答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感同身受。确实是这样,身为教师,教育班里的孩子,可谓是循循善诱,无微不至,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教育自己的孩子,总觉得没有时间,更没有那份耐心。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我特意把他安排在了别的老师班里,对他仅有的指导,只是每天看看他的日记,对于他的数学没有教他做过一道题,看他日记,是因为他喜欢拿给我看,而且从他的日记里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

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不是!对于我来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任别的老师的教学能力就像信任我自己的能力一样。把孩子放在别的老师班里任由别的老师教育,可以让孩子开阔视野,接受多种方式的教育。

二、自己的孩子自己从小一手带大,现在孩子也不多,平时生活上也比较由着孩子,而学习上是不能由着孩子的,这样一来,在孩子面前就出现了双重的面孔,一面是慈祥的,一面是严厉的,时时地交替这两种面孔太麻烦了,所以就没了耐心。

三、 对别人的孩子不厌其烦,那是因为身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俗话说教师吃的是良心饭,稍微有点良心的教师都会对她的学生的教育不厌其烦!

一点点体会,希望能解你心中之惑。


海霞之声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好像是常态,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第一,讲道理比真的做到要容易。

对别人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唠唠叨叨提很多建议,这叫讲理论

但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实干。所有事放到实干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细节要处理,很多大道理,没办法解决细节问题。关键是这些问题会搞得人焦头烂额。

所以我们多数人都是道理讲了一辈子,没法过好自己这一生。

第二,好为人师带来成就感。

当我们帮别人解决他的教育问题时,我们的姿态是老师,是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的。如果我们的建议被采纳了,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典型的刷存在感。

而每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对别人的教育问题指手画脚。

放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我们常发现各种我们搞不定的,或者跟我们想象的不一致的,或者不是我们控制的…而所有这些状况都会让我们感到无力,这种无力感当然令人厌恶。

第三,对于自己孩子的问题,我们是当局者迷,对于别人教育的问题,我们是旁观者清。

所以当我们是父母的角色,要处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们有很多迷茫和不开窍。

但看别人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以及找到出路。

如果我们能从帮别人看到教育问题,受到启发,转而反省自己的教育,那就是我们帮别人解决教育问题时得到的最大收获。

第四,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们是第一责任人,容易感受到压力。而对于别人的教育,我们顶多是协助者,不是第一责任人,就不会压力山大。

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如果出现了问题,责任就在于我们。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有很多的控制,有控制,孩子本能就会想逃离。

别人教育孩子,我们来协助,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是客人,孩子也容易接纳我们的观点。我们就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 而父母和孩子的积怨往往过深,一旦孩子远离了父母,再想拉近关系很难。

所谓知行难一,看别人的问题,总是简单,真要自己来做时发现不容易。尤其做父母,既不能太控制,又不能过于放纵。其中尺度的拿捏,需要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根据孩子性格的不同来调整。但正因为管教自己的孩子,容易没耐心,容易出状况,所以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我们更容易得到修炼和成长,事上磨练出真知。

我是心理咨询师莲君,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亲子故事莲君说


为什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没有一点耐心,却对别人提问的教育问题不厌其烦?

哈哈,感觉在说我。言归正传,可能有一下几点原因:1.对自己孩子没耐心,一方面因为成人本身比孩子懂的多,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优越感,从而忘记自己当年学习这个内容时的艰难。注意这个多只是指范围。单从一个领域,尤其是这个孩子喜欢的领域,成人不一定比孩子懂得多。曾经,我被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虐的体无完肤。他用思维导图给我讲周易,五行。

听到这个事,如果不是孩子的父母,第一反应是:这娃厉害👍。但是他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你说那有啥用?有那功夫还不如补补他的数学”这是他父母的原话。这也侧面体现了另外一点:对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更加苛刻,容易盯着不足。和不足一直纠缠,让我们失去耐心。

第三点:有些人性格使然,把最好的脾气留给外人,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文化素养,原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予深究。

为什么会对别人的教育问题不厌其烦?

首先,出于成年人的交往规则,不好表现出反感。这样朋友可能没得做了,成年人的世界多个朋友多条信息来源。能聊教育问题,把他的困惑讲给自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会让人有成就感,从而产生愉悦感。人们都愿意做让自己愉悦的事。

其次,这是一种输出。一种彰显自己能力的输出,解答问题必须有理有据。他能解答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方法。人们给别人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总是一副家里全是学霸的样子,我就是教育专家的感觉。解答别人问题对他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最后,聊教育问题能舒压,毕竟现在陪写作业心梗的也不少。大家一起聊一聊就知道:哇,原来他家孩子也有问题。或者:哇,我家孩子这样一比较还是不错的。最后得出结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舒压了。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现实的生活与教育


选择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好有趣,也很有现实参考意义。

我有两个孩子,我同时也是一个作文培训的老师,我也要接触到很多的别人家的孩子。

是的,我也常常问我自己为什么对别人的孩子那么有耐心,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那么有耐心呢?

我自己觉得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距离感。

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亲近的人。每天都要面对,所以日积月累也就失去了耐心。

仔细想一想,曾经我们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孩子十分有耐心的。只是时间欠了,我们都 忘记当初的耐心了。

别人的孩子,我们只是上课的时候,见面的时候才会在一起,那么在短暂的时间,或者不长的时间里面,我们的耐心还是很够的。

另外,自己的孩子,我们会觉得是亲近的人。别人的孩子是有距离感的。

都说,我们把最好的脾气留给了别人,却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亲近的人。


二、不敢。

对着别人的孩子发脾气,我们始终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即使我们生气,即使我们觉得不耐烦了。我们仍然需要耐着性子继续很友好地对着别人的孩子好好说话。

但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敢直接地对着自己的孩子吼起来,我们好脾气就会消失了。


三、性格。

其实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 会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没有耐心,也有的父母的性格非常的好,对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的友好的。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的性格本来就非常的好,所以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其实都可以非常的有耐心。

只是,这样的父母并不多而已,不多并不是没有。


四、要求。

我们对于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要求不同,期许也不同,所以我们的态度也会不同。

对于别人的孩子,我们不需要负责任,或者说我们负责的方式不同,只是需要对他们当下这个时刻负责。

但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同,我们需要对他们的一生负责,所以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对他们有更多的期许。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大体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请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

这个是我要回答问题的真正原因。

因为自己是做教育了,因为自己常常把最好的脾气和耐心给了别人的孩子。

所以我常常会提醒自己对于自己的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的聆听孩子的心声,多理解孩子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想法,不难发现,其实每一个调皮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小天使。


艳艳小说家


这个问题特别适合身在其中的我来回答。本人是一名在编教师,对这个有趣的问题深有感触。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来答。

我们为什么对别人的孩子有那么多耐心,无论那些孩子问什么问题,我们都能保持温和态度,平静的心态去回答呢?

首先我们本性是善良而纯洁的,能长期保持耐心,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愿意跟他们相处。同时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找到自我价值和简单地快乐。孩子给了我们最简单的世界,让我们能放松沉浸在真实的生活中。

其次,比如我是一名老师,这样的身份让我通过实践总结出,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一些方式方法。实践让我们懂得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发现他们的需求,耐心地引导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也是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第三,面对别人的孩子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特别亲密的群体,当我们和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本身就存在一种距离的美感。

为什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就没那么耐心呢?

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近距离接触,他的优点缺点我们一目了然,而我们心中对他有超过其他孩子的期许,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往你所预定的方向,你就可能产生反感。而且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制造出的琐碎事情,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作为家长完全可能失去耐心。

  • 这就像有的妈妈天天面对自己的孩子焦头烂额,看到别人的孩子又温柔得发光。
  • 也像有的家长单独辅导自己的孩子时,因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爆发的消极情绪。

如何改善这种矛盾的情况呢?

我曾经深刻检讨自己对学生那么乐此不疲,对两岁的女儿却不耐心。放轻松,放慢脚步,就像有一篇文章里写的,带自己的孩子时,要假装自己带着一只小蜗牛在散步。咱们需要放慢脚步,跟他一起学会欣赏路边的小花,感受迎面吹来的微风。

学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他的优点,学会享受跟他一起认知世界的过程,不要发脾气,不要给脸色,温柔地慢慢地和他互相沟通。


童心闪闪


作为儿童心理咨询师,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四个字,“知易行难”道理很容易懂,真正踏踏实实去践行却没有那么容易。

“知易行难”出自《尚书》,全句为“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从道理到践行到成功,中间需要克服5个难关:

从心理解孩子

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比如,2、3岁的孩子喜欢在地上摸爬滚打,如果试试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

你会发现这个角度看世界,真的很不同,很有趣。

耐心等待

有些期望孩子暂时达不到,不等于永远达不到。

给他一些时间,智力、体力、理解力自然成长后,孩子自然就达到了。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耐心等待的时间。

退一步,向前看

退一步,是给孩子留出自己发挥主动性的空间;

向前看,是在孩子现有年龄基础上,往前看半年一年,孩子需要磨练的身心技能是什么?

在后退的空间里,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挑战新技能。

跟随孩子同步成长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观察世界中学习,他们对世界的接受能力远超大人。

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电脑手机用的比你还熟悉,遇到问题比你解决的快,那你的知识就需要更新换代了。请教孩子这个小老师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哦。

懂得放手

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我们,独立成长。

是牵肠挂肚?还是目视远送,遥相祝福?

我只想说,有独立内心的孩子更强大,走的更远。

当我们真正做到“知”与“行”合而为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就离成功不远啦!


和妈妈一起长大


这种现象很具普遍性,其结果就是医不自治,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心理不够成熟

只追求工作中的成就感,忽视了生活中的成就感。

对自己孩子性格习惯的养成和心理健康成长及学习进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懒得花时间,更懒得花心思。

二.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育学生时,介于老师的身份和威信,学生比较信服。即便有时学生还不是太明白,也会认为是自己理解得不透,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整个过程比较和谐。

而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和孩子都很放松,尤其孩子,问题内容和发问方式都令家长不满意,而介于第一方面的原因,家长对这种状况的应对往往捉襟见肘,结果孩子和家长对这整个过程都不满意,其后难免产生不良循环。

三. 环境和心理状态不同

学生问问题时,场合和老师的身份都比较正式,老师为使学生听懂搞明白,方式也比较正式,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而家长跟孩子接触,基本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双方都很随意,稍有交流不畅,家长首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可以概括大部分的状况,但如果老师能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加以避免和克服,事情是会有很大不同的。

像大家都知道的,武亦姝的家长,就是做得很好的。他差不多每天下午四点后,都会关了手机陪孩子学习,心理上足够重视,方式上足够正式,准备也应该是足够充分的。

也就是说,对自己孩子问问题,家长应该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作为成年人,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情绪失控有百弊而无一利,既如此,何必明知故犯呢?假如做家长的成年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呢?

其次,对孩子的教育要系统,不仅是内容,更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孩子遇到的问题,自己都有准备,避免平时对孩子关注不够或干涉过多,一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便大光其火。

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帮孩子习得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

这样,逐渐地,孩子让家长烦恼的情况就会减少,家长与孩子相处得更愉快。

总之,如俗语所言,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情绪稳定,孩子就会健康快乐。


未来的召唤


这个问题我有高度的发言权[捂脸]

因为亲身感受亲身经历,碰巧看到你的提问,那就分享一下吧[呲牙]

有一句老古话是这么说的:

爱之深责之切!

因此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你会以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当他无法与您期望的目标一致时,你就会感到非常的愤怒及沮丧。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反复,你便会失去耐心,变得越来越暴躁。[我想静静]

而对于别人的提问,你是处生事外,当然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即使百般回答也不会失去耐心。

所以当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需客观的评价孩子现在的学习基础。以合理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伴随着她一同成长。[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