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前言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了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戰之初數個月,在德軍的猛攻下,龐大的蘇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德國幾乎贏得了這場戰爭。

為了粉飾自己的不宣而戰,納粹德國極力聲稱蘇聯已對德國做好了戰爭準備,並稱蘇軍在其西部邊境的軍事部署是進攻性的,為了保衛國土安全德國迫不得已提前發起進攻,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並列舉了一系列所謂的證據。

至今,仍然有相當多的人認同希特勒的說辭,認為當年的蘇德戰爭無非是誰會先動手的問題,德國進攻蘇聯並沒有什麼錯,還找出所謂的蘇軍總參謀部制定的進攻德國的軍事計劃。

那麼我們現在就按照希特勒的思路,從當時蘇聯的戰爭準備、西部邊境的軍事部署來分析一下,看是否確如希特勒所說的一樣:蘇聯準備進攻德國!?


蘇聯的戰爭準備

1935年以後,歐洲政治局勢的威脅與日俱增。1939年,歐洲戰爭全面爆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蘇聯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謹慎地進行改革,大規模擴充和平時期的軍隊,力求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要求蘇聯的武裝力量儘快做好戰爭準備。

蘇軍總參謀部針對不斷變化的外來威脅精心變更作戰計劃,並根據最新版計劃改進紅軍的兵員生成和動員體制。1937年到1939年,蘇聯軍隊的兵員配備體制從傳統的地方民兵-民兵制轉變為正規軍-基幹制,以增加軍隊的總兵力,提高軍隊在和平時期的戰備水平,這也有利於軍隊在必要時轉入戰時狀態。

1939 年9月1日頒佈的《普遍義務兵役法》,為這個新體制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所需的人力資源。

上述這些措施使和平時期紅軍的總兵力從1938年1月1日的150萬人增加到1941年6月的500餘萬人,為實現“悄悄爬入戰爭”創造了條件;也使蘇聯的動員體制在和平時期就為紅軍儲備足夠的幹部,可供戰時組建500多個各種師使用。

1939年,蘇德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皆大歡喜。德國消除了兩線作戰的困擾,可以全力對法國用兵;蘇聯可以置身歐洲戰爭旋渦之外,獲得了寶貴的戰爭準備時間。隨後雙方又簽訂了一系列經貿、軍事合作協議,德國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維持戰爭所必需的原料供應,打破了英國的封鎖;蘇聯則獲得了德國先進的科學、軍事技術以不斷完善自身的工業和軍隊建設。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39年8月蘇德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西歐國家對蘇德條約的諷刺漫畫

1937年到1939年歐洲的各次危機期間,蘇聯人多次演練了自己的動員體制。蘇軍總參謀部運用從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在1940年全年和1941年的6月22日之前,通過多次分析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舉行高級別戰略規劃會議和戰略戰役規模的首長司令部圖上演習,完善了自己的動員計劃和國防計劃。修訂後的計劃估算(主要來自德國和日本的)潛在威脅的規模和配置,並針對這些威脅相應地調整了蘇聯在和平時期與動員後的軍隊實力水平。

蘇聯領導人在為一場全面戰爭打造自己武裝力量的同時,還利用在波蘭、蒙古、芬蘭和羅馬尼亞的一系列局部衝突,檢驗了紅軍的戰備狀態。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紅軍沒能通過這些考試,他們在戰場上的失敗令人尷尬,軍隊的戰備水平明顯不夠,這就給戰略規劃者的工作帶來了新的緊迫感。他們要在紅軍被迫投入歐洲的全面戰爭以前加速進行改革、重組和裝備更換。正當此後的“鐵木辛哥改革”方興未艾之時,戰爭就在1941年6月22日爆發了。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蘇芬戰爭遭受慘重傷亡的蘇聯紅軍

1941年4月到6月間,由於情報顯示德國的威脅與日俱增,蘇聯政府宣佈部分進入“特別危險的軍事時期”,並安排軍隊秘密實施戰略展開,加快“悄悄爬入戰爭”的步伐。

1941年6月22日以前,蘇聯政府已經為“特別危險的軍事時期”完成了許多必要的準備工作,但並非全部。長期的戰備項目仍在繼續,局部動員正加速進行,軍隊正轉為戰時編制,戰略和戰役軍團也在集中和展開。雖然這些措施需要落實到前方的各軍區,但斯大林擔心德國將其理解為挑釁,於是嚴格限制在戰役和戰術層面上採取類似措施,而戰爭爆發時,動員仍在進行中。


蘇聯在西部邊境的軍事部署分析

  • 蘇軍的整體軍事部署

1941年夏季,蘇聯的武裝力量由工農紅軍(RKKA)、工農海軍艦隊(RKVMF)、邊防軍(PV)和內務人民委員部內衛部隊(VV)組成。總兵力為570萬人。紅軍由陸軍(SV)、國土防空部隊(PVO strany)和空軍(VVS)三部分組成。

1941年6月,陸軍包括4個方面軍,27個集團軍,29個機械化軍,62個步兵軍,5個空軍戰役軍團,4個騎兵軍,共計303個師、57個築壘地域和5個獨立步兵旅。由10個反坦克旅、94個軍屬炮兵團、75個後備炮兵團、34個工程兵團提供支援。這303個師包括198個步兵師、61個坦克師、31個機械化師、13個騎兵師。陸軍和防空軍總計455.3萬人。

整個西部邊境分為三個方向:北,西,西南,覆蓋波羅的海到西部再到基輔特別軍區這一廣大空間,戰前分為五大軍區,由北至南分別為:列寧格勒軍區、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和敖德薩軍區。這幾個方向上的駐守的地面部隊包括15個集團軍,20個機械化軍,32個步兵軍,3個騎兵軍,3個空軍戰役軍團;163個師(97個步兵師,40個坦克師,20個摩托化化師,6個騎兵師),41個築壘地域,2個步兵旅,10個反坦克旅,87個炮兵團(52個軍屬炮兵團、35個後備炮兵團),18個工程兵團。總人數約為290萬人。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由6個集團軍,16個步兵軍,4個機械化軍,83個師(59個步兵師、7個騎兵師、11個坦克師、6個摩托化師),16個築壘地域、3個獨立步兵旅、65個炮兵團16個工程兵團組成。

戰略第二梯隊由統帥部預備隊的6個集團軍共57個師組成,到6月22日,剛開始沿德維納河—第聶伯河一線進行展開。

最後,戰略預備隊包括其他軍區和遠東方面軍現有和正在動員的全體軍隊。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41年6月蘇軍西部五大軍區的整體部署圖

邊防軍是一支總兵力為16.5萬人的邊境警衛力量,負責協助紅軍保衛蘇聯國界,主要分佈在從巴倫支海到黑海的西部邊境和遠東地區。這些主要裝備輕武器的國土安全部隊被劃分成8個邊防區(okrug),依次由49個邊防總隊、10個獨立邊防大隊(komendatura)、7個護衛艦艇總隊、8所區級初級指揮員學校,以及專業保障部隊和分隊組成。

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的特別兵團和部隊負責保衛主要政府設施、鐵路線、工業中心和場所。鐵路治安部隊共有62100人,編為9個NKVD師和5個旅,負責保衛1697個目標。到1941年6月時,新成立的地方防空(MPVO)總局共轄有3個防化工程兵團(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巴庫)和4個防化工程兵營。其餘的地方防空部隊正在組建,共計有1個師和5個旅,編制人數29900人,用於保衛145個目標。

最後,內務人民委員部還有一支負責押送戰俘和看守戰俘營的部隊。這支押送部隊還與另一支國內保安部隊一起,負責維持蘇聯境內各個勞改營的運作,這些勞改營因其縮寫“古拉格”(GULag,即勞動改造營管理總局)而聞名於世。1941年6月,這支押送部隊共有38311人,共編組為2個師和7個旅。在6月22日,內務人民委員部內衛部隊總人數為171900人。

1941年6月蘇聯在遠東以一個軍區重兵防禦日本,同時在其西部邊境部署了其陸軍總兵力的60%以上,一線兵力達290萬人,看似兵力龐大,好像是進攻性部署,但無論是從整體看蘇聯在西部歐洲部分國土的縱深梯次兵力部署、還是從局部看邊境五大軍區的兵力兵器的配置,很明顯都是防禦性的戰略部署。

  • 以縱深防禦為主的軍事部署

紅軍按照戰前的規劃,沿縱深方向呈梯次配置。戰略第一梯隊包括西部各軍區的作戰軍隊共計171個師(104個步兵師、40個坦克師、20個摩托化師和7個騎兵師),分佈在巴倫支海到黑海的4500公里戰線上。

這些作戰軍隊中,以56個師和2個旅組成邊境軍區各掩護集團軍的第一梯隊;52個師組成這些集團軍的第二梯隊,分佈在後方50至100公里處,62個師作為各邊境軍區的預備隊,分佈在距國界100至400公里處。築壘地域分佈在1941年國界、後方1939年前的蘇-波國界,以及基輔等大城市的接近地。

整個部署依託新國境線、1939年的舊國境線以及後方核心大城市做梯次防禦部署。北方以列寧格勒為後方核心,里加、塔林為核心前沿進行築壘,任務是保衛從邊境到列寧格勒的波羅的海沿岸國土;中部以莫斯科為後方核心,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為核心前沿進行築壘,任務是保衛白俄羅斯以及通向莫斯科的奧爾沙路橋;西南以基輔為核心,敖德薩為核心前沿進行築壘,任務是保衛烏克蘭;

三個方向只要確保各自的核心不丟,戰略縱深就不會丟失。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上圖為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三個五角星組成的核心防禦三角形;圓圈是核心前沿的築壘城市,藍色為梯次配置;可以看到蘇軍的梯次配置並沒有全部完成,且西南方向的基輔、敖德薩缺乏前沿縱深的掩護)

如果是進攻性配置,那麼就不應該在離國境線如此之遠的後方分散佈置如此規模並多梯次展開的預備隊,而應將預備隊配置放在主攻方向之後,同時在主要戰略進攻方向做兵力兵器的重點配置

。比如1940年6月法國戰役中德軍加強“A”集團軍群的攻勢部署以及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前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部署。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40年5月法國戰役中處於進攻方的德軍對阿登森林的主攻方向加強了兵力和兵器配置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41年6月蘇德邊境的兵力對比圖,德軍在中央主攻方向重點配置了兵力特別是裝甲部隊

  • 西部邊境五大軍區的兵力兵器配置分析

由北自南蘇聯邊境五大軍區中,最北邊的列寧格勒軍區面對芬蘭,波羅的海沿岸軍區面對德國東普魯士方向,西部軍區面對華沙、柏林方向,基輔軍區、敖德薩軍區面對波蘭南部和羅馬尼亞方向。

如果蘇軍是進攻性的部署,就應該做出如下部署:

1)、西部軍區的兵力兵器部署應該最強,以西部軍區正面平坦的波德平原為主要戰略進攻方向,因為這個方向地勢平坦,只有兩條不太寬的維斯瓦河和奧得河可以作為天然防守屏障。從比亞為斯托克突出部到柏林直線距離為600多公里,這個方向是對德國威脅最大的方向,整個地域內德軍無險可守,蘇軍可以憑藉強大的裝甲兵力直插德國的心臟。

2)、西北方向為輔助進攻方向。波羅的海沿岸軍區的兵力應該予以加強,其任務是保護主要進攻方向上西部軍區的北翼安全,同時攻佔東普魯士或者孤立德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主要城市例如梅梅爾和柯尼斯堡。其增加的兵力就應該以減少列寧格勒軍區的兵力部署而獲得,因為列寧格勒軍區已經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獲得了足夠的戰略縱深,其面對的芬蘭單獨進攻蘇聯的可能性很小。

3)、西南方向為輔助進攻方向。基輔軍區的主要任務是確保西部軍區主要進攻方向上的南翼安全,同時應該前出至喀爾巴阡山脈的各個山口,切斷柏林與南方地區的聯繫。最南邊的敖德薩軍區的任務是掩護基輔軍區的南翼。

實際上,1945年的蘇軍不就是這樣乾的嘛!在軍事上,地勢地形可以決定戰略進攻的主要方向。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從蘇軍西部軍區所在的比亞為斯托克突出部到柏林直線距離為650多公里,一路無險可守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蘇軍對德國最有威脅的主攻方向應從位於比亞為斯托克突出部的西部軍區發起,可直取柏林。兩翼做輔助進攻

但實際上,1941年6月的蘇軍在其西部邊境並不是以上的進攻性部署。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41年6月蘇軍西部五大軍區的兵力兵器配置,西南的基輔軍區的各項配備是五大軍區中最強大的

由北自南,西北方向上遠離蘇德邊境的列寧格勒軍區比部署在前沿的波羅的海沿岸軍區的兵力配置更強大,很明顯就是為了防禦來自蘇蘭方向上德國和芬蘭可能的聯合進攻,列寧格勒是整個西北地區的後方核心和補給基地,蘇聯可以為了其一個城市的安全不惜和芬蘭大打出手,蘇聯也可以放棄整個波羅的海沿岸,但是絕對不會放棄列寧格勒。


從縱深防禦的角度來看,西北方向蘇軍的部署不無不妥,但這絕對不是進攻性部署。

西部軍區的兵力兵器配置並不是最強的,雖然蘇軍在比亞為斯托克突出部集中了其整個軍區兵力的3/4,但還是在距離邊境250公里的明斯克預留了強大的預備隊。

其主要兵力前置部署可能是因為白俄羅斯多沼澤地區限制或者是一種威懾部署,但怎麼看都不像是做主要戰略方向上的進攻部署,因為整個西部軍區沒有得到兵力兵器加強。

其面對強大的德軍並沒有兵力兵器的優勢,加上蘇軍低劣的戰鬥力,西部軍區以此兵力在後面一段很長的時期內都不可能發起主動進攻。如此的兵力前置部署更像是一個錯誤,在隨後爆發的蘇德戰爭中,蘇聯西方面軍慘遭圍殲的明斯克戰役證明了這一點。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背鍋的巴甫洛夫大將

蘇軍最強大的兵力,部署在西南方向的基輔軍區,並向後做了多梯次的縱深部署,很明顯就是一種防禦佈置。

基輔軍區所處的烏克蘭地處遼闊的歐亞大草原,除了第聶伯河之外根本無險可守;其後方核心城市基輔距離國境線太近,缺乏縱深保護;而且烏克蘭又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煤礦等多種戰爭原料的基地;如果丟掉烏克蘭,蘇聯南方的克里木、高加索、廣闊的頓河流域都將門戶洞開、無險可守。其後戰爭的進程也證明了這一點,1942年德軍在蘇聯南線進行的局部重點進攻就一直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從防禦的角度看,蘇軍在西南方向的基輔軍區配置最強大兵力兵器,做縱深梯次展開是非常正確的部署。後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烏克蘭緩慢的進展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如果是進攻性部署,這個方向面對的是距離邊境不遠的喀爾巴阡山,蘇軍集中最強大的兵力,難道是為了讓坦克翻過山去進攻布達佩斯或者普洛耶什蒂油田嗎?就算攻下了,如果讓德軍一個反擊封鎖喀爾巴阡山各個山口會怎麼樣呢?被甕中捉鱉嗎?

顯然在這個方向上蘇聯配置最強大的兵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守對蘇聯至關重要的烏克蘭,同時趁德國與英國交戰不能東顧,以重兵威懾東歐各國,蠶食羅馬尼亞,儘可能將國境線向西推進,從而獲得保護烏克蘭的戰略縱深,改善基輔的防禦態勢。

而最南方黑海沿岸的敖德薩軍區很明顯因為兵力不足而缺乏縱深梯次部署,對基輔軍區的南翼缺乏保護。其後戰爭的進程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正面受阻的情況下,利用了南、西南方向的蘇軍防禦弱點進行迂迴基輔的戰術動作。


結論、蘇聯的政策和英國的態度


至1941年6月,雖然蘇聯一直在進行戰爭準備,但其戰爭準備是防禦性的,並沒有做進攻德國的準備,更沒有在其西部邊境做任何針對德國的進攻性軍事部署,甚至其梯次防禦部署都沒有完成,很多二線部隊還在組建中。蘇軍不僅沒有做好進攻的準備,他們對德國的進攻也同樣缺乏戒備。德國屢次派偵察機到蘇聯境內偵查,蘇聯只是進行驅逐,壓根就沒對德國進行主動偵查,甚至在開戰前蘇聯仍然在向德國運輸物資,以致當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竟然不相信是真的,

因為從理智的角度出發,德國在擊敗英國之前,不應該對遼闊的蘇聯發起主動進攻。

斯大林的核心政策是置身歐洲的戰爭旋渦之外,看準時機能撈一把就撈一把,不輕易表態,不輕易站隊,靜等德國和英國戰爭的勝負再做抉擇。蘇聯的政策已經在之前的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軍波蘭西部、蘇芬戰爭、佔領波羅的海沿岸三國、蠶食羅馬尼亞、莫洛托夫訪問柏林等等行為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如果德國沒有在1941年進攻蘇聯,而是強行登陸英國,如果德國贏了,斯大林肯定會選擇時機和德國結盟,並南下參與瓜分大英帝國的遺產;如果德國輸了登陸戰,斯大林則會繼續進行戰爭準備,依舊不會輕易站隊,仍然作壁上觀,靜待時機,因為英國只是擊退了德國的進攻,兩者還沒有分出勝負。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39年蘇德對波蘭的瓜分,斯大林對進軍波蘭東部時機的把控可謂十分精準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1939年9月-1941年6月,歐洲各國大打出手,蘇聯也趁機把西部邊境向西推進了兩三百公里

對納粹德國來說,進攻蘇聯是對是錯?蘇德戰爭是否不可避免?看看英國當時的態度就知道答案了,1941年6月22日,丘吉爾在得知德國進攻蘇聯後,立刻在下院發表演說,宣佈英國將支持蘇聯,同時開心地表態:“如果希特勒下地獄,我也會在下院為惡魔說幾句好話”。

二戰蘇德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沒有巴巴羅薩,蘇聯也會進攻德國?

微笑的首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