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方方日记?

云岭观世


能够记下血的教训!

敢于面对血淋淋的红尘之事!

她不是圣人,她说出了无奈,作为日记,自己保存可以,大疫之际发出似乎缺乏理性……





杨老帅


网上对这个武汉作家以日记体裁,反映疫情的作品议论很多,有褒有贬,分岐很大。为此,看了一下她写的东西,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个作家,方方无疑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作为一个女作家,方方对疫情给自己,以及推己及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无疑也是敏感和细腻的。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是认可的。

分岐点在于,许多人认为她没有参加抗疫的具体行动,反映的都疫情带来的痛苦,以及对抗疫中一些失误和行动的看法和异议,没有对抗疫中令我们感动的无数人物和党、国家的行动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认为她传递的是负能量。

其实,我个人觉得,虽然大家说她是公众人物(但我之前并知道这个作家),应该如何如何。但在此时此刻的武汉,她实质上也就是一个既被保护,也做出了自己牺牲的普通百姓。只要她说出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引起许多武汉人、湖北人和其他人的共鸣,让大家的痛苦情绪有所宣泄,也并非没有积极意义。

毕竟,这场大疫情给国家,尤其是武汉和湖北带来的痛苦是真切的,我们有些层面和个人的应对和表现也远非完美,总不能不让百姓们诉说一下吧!

我们敬佩和赞扬一切在抗疫前线抗争和牺牲的人,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他(她)们!我们也为我们的祖国在这次抗疫中的整体表现自豪和骄傲!我们当然也能容纳、会记住方方以及“方方们”帮助我们记录这次大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痛苦。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应该就是方方日记所体现出的现实和未来的意义。


天泽1967


如何看待方方日记?

方方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类作家!

对于她在这段武汉疫情特殊时期,坚持写日记这件事,引发了议论异议。有许多网友认为,在这个特殊生活期,多应把精力投放在疫情战争中,比如无其能至少可以积极可做一个志愿者,也是对这场疫情战的一片热心贡献!反而觉得在这个时期,在社交平台推行自己的日记,不太切合当下实情,而是有一个作家的作秀典范,让人感觉不是怎么起敬的举动。

有的网友觉得更体现出一个文学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文学人应绽放的魅力。记录每一天生活史,也是一个作家应有应负的责任心态。不同的议论看其都有其理。

究竟怎么看待方方日记

我觉得站在一个文学作家本质性理性观点立场上认识其作为!

方方作为一个从事几十年的女作家,在武汉疫情特殊时期,能坚持为自己的文化写作,也是令人感憾激动的,续写作,是几千年来之所以应有的魅力,也就是因为有许多许多作家按照自己的心灵去写作;文人的笔,物当其用,记录一天天的生活变化、希望!

可以说是文尽其情,有体察,有悲悯,有担当,有召唤。

我们看过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将疫情悲歌写成赞歌,也是一个作为文学人底线不允许的事实生活,她只是在力所能及地呈现底层的原生态,将被虚化的事实,被遮蔽的真相而呈之于众人面前。

文学虽则消灭不了病疫,但写作的人每天映现出必有的态度则是高度和温度。反而我们反思,在任何一场灾难的背后,若如没有纪录真实的倾吓和反思,没有改进和修正,那历史便会一次次重蹈覆辙。

再说,当大多数人都心安理得地明哲保身时,方方写下每一天不用生活变化,我认为她是一个敢怒敢言的表达者。她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人间烟火更是她通向更高精神的必经之路。她无意成为一个战士,在特殊时期的生活纪录,衬托像一个孤胆勇士。

作为一个文学作家纪录特殊时期生活日记,在此时看,显得很无力,但纪录下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抒发自己的想法,却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同样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在疫情中,也可以说是热爱父老乡亲之邦,对于和她同呼吸共命运的所有武汉乡亲,她只是一个心怀忧患,心洒热泪的女儿。特殊时期纪录了特殊生活遗史,可让历史记住远久文明古典存在的这座武汉城市。保护武汉是生活在武汉祖辈珍惜的生活宝地。说透白,一个作家在生活环境特殊变化时间,记录每一天变化,也就是记录了一段历史真迹。


(优秀文学作家:方方)


文笔缘


方方的武汉日记,每篇都读。日记很耐读,也很喜欢。

微博上有人攻击,说她大部分内容都是新闻和报纸上来的,还有听来的她应该去“前线”。

我不赞同。

我觉得方方老师就是在前线。想起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实记录你所在的时代,身边所遇到的人和事,哪怕是平淡无奇的,只要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一种创作”。

是的,我们今天所经历的,我们今天的所思所想,过了今天,就不复存在。

方方老师在武汉中心,她所听来的,所遇到的,是我们其他人都没遭遇的。所以,方方老师用朴实的文字,记录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者。多年后武汉的人们若看到那样的文字,会知道当初武汉发生了什么,人们遭遇了什么。

因为,那段历史值得被记录,需要被记录。[玫瑰]



路痴珺


对方方日记的看法,我是持批评意见的。但回答就不再写了。

因为就在几天前,我写的回答推荐到首页后,又在动态里被删掉了(动态里没有,广大读者就看不到。但小编在主页里为我保留了下来)。我想这也许是有人举报,说咱回答有问题不妥吧?有兴趣者可点击我主页查看。

抗疫必胜!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人人都要做出牺牲。少发牢骚多加油,全民团结战瘟神!



默金cc


起先有些赞同,此后逐渐发现她的说法不能苟同。大疫当前,对逆流而行,迎难而上的一众医务工作者的赞美;对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大义的歌颂是出自人类对保护自己的英雄的由衷感激。就和方方、大眼之类关注疫情中出现的无奈,部分地区执法者权力的滥用一样并无不妥。方方把颂扬人性中最美好一面轻率地定位于“谄媚”,而她自己却不遗余力地“曝光”所谓的悲凉,无助。本来任何人对事物的观察都可以有自己的出发点,方方文中描述的情景如果属实,那也并无不妥。但她首先把一众正面报道抗疫人和事的文章定义成马屁文,又用小说的手法来描述这次国难中的各种不如意,立意和方式均难服人。

又及:一众报道抗疫前线的作品,即有文字也有图像。它们全面反应一线医护人员的苦乐甘甜,艰难困苦,一般而言带给我们心是感动和激励。而方方的作品,比如“堆满一地的手机”,有没有自己亲眼得见或者图像呢?


码农60123


同为中国作家,一些人却在抗疫一线努力。请问方方的日记价值何在?

眼中不要总是国人的错,换一个角度解义,世俗皆是纯粹而真诚的活着。

这个时候,写一些呻吟类类的文字,也许能忽悠一些懵懂的负能量群体。

英雄都在一线抗战,为何不能放下作家的头衔,去社区报个志愿者呢?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以为会写日记,就是圣人。


薛红娟


方方日记她有她不便说或不敢说的思想或看法,他对社会有情绪,作为作家应该有胆量有气魄对社会不良现象予以严肃批评,不应该在疫情关键时刻用消极的文化教育社会,批评社会。

从她的日记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责任的人,国家给了她的地位、荣誉她应该报效国家,感恩国家。从她的言论可以反映她不是厚道人。

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好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国家培养的文学家,更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和义务。

国家的进步,善意的批评是必须的!出发点必须端正。


风沙路途


没有看全,看到一部分。有几点感慨:

一,日记所记,是否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换句话说,是否全部真实?有无不真实或者夸张?因为方方这期间说她没有下楼,在家,那么日记所记的,大多都是听人讲述。

二,如果完全真实,我确实心痛,很多的无奈和不安。也为方方能够真实记录敢于直言表达敬意。


慕容三十二


世界是立体多维的,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既有春秋也有夏冬,有白天也有黑夜。我们用白天耕耘工作享受生活,我们用黑夜休息放松思考人生。官媒已经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新闻信息,我们从中看到很多正面积极的现象和精神,给大家以信心勇气,激励大家去战胜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现实,这世界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许有些人性之恶被病毒打出了原形。社会底层的难总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里的悲伤哭泣不应该被遗忘。方方恰恰是做了一个作家应该做的,换了视角看我们的社会,审视我们究竟在如何照顾弱者,甚至怎么面对一个个曾经美满而今时光不再的个人和家庭。和平年代人人憧憬幸福,不料幸福缺如玻璃般易碎,不幸的人们什么都没干就无端深陷困难,这都值得我们深思。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最终极的体现就应该是让最黑暗寒冷的地方亦感受到光明和温暖。希望洒水车能够避开迷失在过道的窘迫的流浪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