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在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志願者一直是應急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志願服務組織能夠有效配合政府部門,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能動性,是對緊急狀態下政府應急救援隊伍的及時補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蘇州市文明辦、蘇州市志願者總會緊急部署,及時發出志願防疫倡議,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動員全市廣大志願者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志願服務中,並迅速組織對接相關專業志願者組織,統一組織、統一部署,最大程度發揮志願者的積極力量。

  截止目前,全市已緊急成立志願服務團隊2238支,組織開展防疫志願服務活動7835個,共計參與志願者122781人次,其中防控宣傳5000餘人次、體溫檢測1800餘人次、衛生檢疫3500餘人次等,累計提供志願服務120餘萬小時

  而作為志願者個人來說,在保障個人安全的前提下,服從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有序開展志願服務工作,才能為社會和人民貢獻最大的力量。

  春節期間,面對疫情防控任務,蘇州不少志願者放棄休息,主動請纓,堅守崗位,用自己的力量為蘇州防控疫情助力。

  春節期間,蘇州青年應急救援志願服務總隊快速啟動響應,在做好志願者個人防護的前提下開展了疫情防控志願服務。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根據嚴峻的防控形勢及防護用品急缺的情況,志願者們首先前往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支援生產,讓更多的防護用品更快地抵達疫情防護第一線。同時,他們也在蘇州市內各大交通要道進行志願支援,幫助職能部門做好疫情防控。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面對支援需求的缺口,蘇州青年應急救援志願服務總隊發起了青年志願者招募,短短數小時就招募到了150名青年志願者。新招募的志願者都接受了崗前培訓,更好地保障志願支援的安全和效率。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蘇州驢先生等公益機構的志願者們積極投身到車站、高速路口等各個重要交通卡口,密切配合公安、交運、衛健等部門,逐個排查進入蘇州的車輛和人員,對車上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詳細詢問和登記每一輛車的出行路線,尤其是對疫情高發地區的車輛進行排查,做好人員登記。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不出門,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湖北老鄉要登記”。春節期間,蘇州不少小區、廠區、街區內,都有穿著紅色、藍色馬甲的志願者,在移動“播報”關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常識,並動員湖北的老鄉要積極配合登記。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防控知識,“小馬甲”門每天一大早,都將一些防控常識和《通報》放到居民家門口,碰到在外面的居民,也勸說他們少出門,早點回家,避免聚集。

  蘇州工業園區湖東僑聯聚集著一批海歸志願者,作為新僑人士,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緊急關頭,他們積極作為,主動擔當,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要點分別翻譯為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5國語言,助力居住在蘇州的外籍人士及時瞭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要點,加強對於外籍人員的疫情防控宣傳。

  春節期間,姑蘇區虎丘街道虎阜社區網格員和黨員志願者堅持在小區內進行宣傳和監督,對居民是否自覺把廢棄口罩剪壞並投放在小區廢棄口罩投放處進行指導和監督。另外,為維護小區的正常運轉,虎阜花園西區北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志願者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時聯合物業一日兩次對該投放點進行消殺。

  與此同時,虎阜花園東西區共投放5個廢棄口罩扔放處,供轄區居民投放廢棄口罩。春節期間,志願者們嚴格遵守值班制度,為轄區居民能過一個愉快健康的春節保駕護航。

  為全力支持抗擊肺炎疫情,除夕之夜迎春花聯合會就第一時間籌集醫用物資。經會員孫諭醫生推薦和迎春花愛心聯合會黨支部的研究決定,迎春花愛心聯合會積極籌集三十餘萬醫用物資捐助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1月30日上午,第一批醫用防護物資順利到達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為抗擊疫情貢獻迎春花志願者的力量。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集結號|同心抗疫情,萬餘名蘇州志願者傳遞蘇城溫暖與力量

  面對疫情,蘇州緊急集結了一支專業的心理服務志願者團隊——“雲平臺心理援助專家志願者團隊”,以滿足廣大市民群眾的各類心理諮詢需求,為廣大市民群眾構築心理防護的安全網。

  團隊以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副院長杜向東為隊長,成員包括臨床精神心理專家、心理諮詢師、以及護理、藥學、呼吸、感染等多學科專家及社會工作者、心理專業志願者,針對受到此次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各種心理煩擾或困惑,對市民進行線上科普教育及答疑。來源:名城蘇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