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有什么讲究?

皖靈天下


这句话一般是农村的木匠说的。在以前的时候,做木匠可是个比较体面的行当,而这句话我以前也听木匠提起过,其原话是来源于《鲁班经》,“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时,这些器具的尺寸!

从古至今,中国人讲究吉利,都喜欢把一些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一些器物之上,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源远流长,人们用谐音代替了这种意愿!所以这句话也有很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其中!

床不离七:七谐音通妻,只要在做床时,尺寸都带个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所以,木匠在做床时一般都是二尺七寸,双人床多为四尺五寸七!

棺不离八:在过去,农村做棺材都是八尺,八谐音通发。有升官(棺)发财的意思。也是图个吉利!

桌不离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为主,无论桌子的边长和高度都要讲究九,且九谐音通酒,寓意着主人待客热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其外,还有凳不离三:木匠在做长条木凳时,长度一般以三结尾,如二尺三。这个三取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有忠义之说!

门不离五:指门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结尾,五则代表着五福临门的意思!

农村的一些老话,要么代表着对生活有一定美好的祝愿,要么就是人们通过生活总结的一些经验,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希望我们能一直延续下去!

骏景——殷


骏景农业


我的老家在陕西农村的大秦岭山脚下,俗话说,靠山吃山,由于秦岭里有丰富的木材,我的几个伯伯自小就学了一副木匠的手艺,把这个行当整整干了半辈子。

小时候,有人家邀请伯伯做家具,伯伯拿着卷尺比划和计算尺寸时,常常在嘴里念叨: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那时,我还不到10岁,每每听到伯伯念叨这些话,就忍不住要问:伯伯,你说的什么呀?伯伯说: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直到20多年前的1992年,我快要上初中时,由于要离开本镇去外镇转学,我就给伯伯说:你给我做个小木箱吧,我要装东西用。

没过几天,伯伯把一个小巧的桐木箱子送到了我面前,伯伯说:怎么样,还满意吧?我使劲点点头。伯伯又接着说:这个箱子长一尺六寸,宽一尺,高六寸,你用着大小刚合适。

我有些纳闷,问道:怎么长和高都带六寸呀?伯伯说:傻孩子,六是吉利数字,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希望你在外地上学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听完这话,我才明白伯伯的良苦用心。

后来,在某年暑假,伯伯做木工活时,我又在他旁边观看。看他双手握住木工刨子,压在木板上,用力向前一推,一块木板就一点一点被修整平整。薄薄的木屑从刨子刀刃旁边的缝隙吐出来,延绵不绝,随即卷成卷儿,非常的神奇。

过了一会儿,伯伯觉得木板修整的达到要求了,就拿起卷尺、直尺、墨斗、铅笔,在光滑的木板上划线了。正划线时,伯伯嘴里又念叨出了“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我立马说:伯伯,你该给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伯伯笑着说:你长大了,也能明白其中意思,我就给你说说吧。

伯伯放下工具说:我们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家具,最初,这些家具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给家具中加入了许多美好的文化寓意,同时,人们不断改进各种家具的尺寸大小,使他看起来在比例上更和谐,更美观。

伯伯接着说: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实质上指的是各个家具最合比例的尺寸大小,这个尺寸大小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久而久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木匠们都按照这个规矩和尺寸做家具。

床不离七,因为数字七跟夫妻的“妻”同音,床又是用来睡觉的,夫妻之间肯定都希望两人永远同床共枕,和和睦睦,组建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直到白头到老。因此,木匠做床时,一般都会把床的宽度做成二尺七,三尺七,四尺七,高度以一尺七和二尺七为多。既做了家具,又给新人送去了美好祝福。

棺不离八,指棺材的长度都做成八尺,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就超过了270厘米,这样的话,即使个头再高的人去世了,也能完全装进去。再一个,八跟“发”谐音,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受尽了人间的各种苦难,希望他去世后,能在天堂幸福快乐,吃好喝好,同时,能保佑在世的家人升官发财,发达起来。

桌不离九,就是说,木匠做桌子时,在尺寸上都要带有九,一尺九、二尺九的高度最为常见。在古代,桌子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吃饭和放置东西的,有两层含义。一是,九与“酒”同音,如果人们每顿饭都有酒喝,岂不是证明生活好,不愁吃喝,这是每家人都向往的事。二是,九与“久”同音,如果一户人家的桌子上长久放有各种东西,也是这家人富贵的证明,人们都希望做富贵人家。

我听得非常入神,总算明白这些。也不禁感叹我们的老祖先真聪明,能给生活中灌注这么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图二、三、四分别为伯伯曾经用过的工具——木工刨子,伯伯几十年前给我家做的长桌,伯伯给我家老房子做的门框。


鸿鹄迎罡


这是一句流传在传统木匠行业中的一句谚语。在机器大生产的今天,已经逐渐被人们忘记。自太祖爷爷开始,我家就从事木匠行业。二十年前,爷爷以及手艺好的叔伯都会带几个学徒,我小时候围着他们转的时候,叔伯在教徒弟手艺的时候,最常说的话就是这句“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后来上学,我家在我这一辈就把木匠这门手艺给放弃了。大伯家的哥哥因为不曾上学,倒是继承了下来。每年过年,大伯当年收的徒弟,都会提酒提肉的去看他。

继续正题。当时的木匠识字不多,手艺大多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而真是这些识字不多的木匠人,说的话,却是现在读书人都不曾知道的东西。“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出自《鲁班经》。

《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是一本民间木匠奉为圭臬的经书,涵盖了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等内容。而我们所说的“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出自《鲁班经》中对“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的规定。

三、五、七、八、九这几个看似玄妙的数字,其实并无玄妙之处,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心里上的一种庇护之意。

《鲁班经》规定,木匠在制作凳子时,凳子的长度,最后一个数字需以三结尾。取 “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取其忠义。同坐一凳,便是兄弟。

指的是门的尺度。无论大小宽窄,其尺寸末尾数都离不开“五”,取其“五福临门”之意。

妻也。《鲁班经》规定,床的尺寸末尾之数为七,结构也是七。床板二尺七寸,双人的床四尺五寸七,穿樘是七根,床头靠背也是七根,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

发也。指的是木匠在打造棺材时,不管是给什么人打棺材,个子高也好,矮也好,从来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八”同“发”谐音,“棺”字与“官”中同音,取发财,升官之意。

指的是桌子的尺寸。不论是方桌,还是八仙桌,边长尺寸,尾数都为九,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九”和“酒”同音,指无酒不成席,“桌上无酒难留客,心口不一难做人”。


应作如是观


这句俗语是木匠行业的俗语,我的父亲是一位木匠,他也常常唠叨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的全句是“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我曾经问过父亲,父亲说,他具体也解释不清楚,他师傅曾告诉他为什么?因为做这些家具按照这些数字来做会有福气。

后来我也查阅一些资料,所谓的三,可能就是忠诚的意思,例如桃园三结义。也可能是三生万物的意思,蕴含着道家的思想。


门不离五,听到这个五是不是想起五福临门,或者五子登科。五福临门比较直接,五子登科就是从家门走出去,到外面创一番事业。


床不离七,七与妻谐音。做床哪能离开妻子呢?床就是夫妻共同安榻之地,离开妻子还能叫家吗?所以床不能离开妻子。


棺不离八,其实这个八,我思索好久也没有想明白。难道是八仙过海的意思,明显不是。有人说八和发谐音,这个我不认同,小时候农村很忌讳八,认为八是疤疤癞癞的不好。不过这个八尺的标准却执行很多年。具体云因待考。

桌不离九,这个好理解,桌子怎么可能离开九,有九的人家才会越过越富裕。


综上所述就是这句俗语的意思了。


民工札记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有什么讲究?

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诙谐有趣的谚语,它们采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希望。就比如一些地方人们结婚的时候要在床上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象征着人们对新人美好的祝福“早生贵子”。过去结婚的时候一些家庭买不起家具,就只能请人来制作家具,木匠在那时候可是一个非常火的职业。在木匠这个行业中也遵循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打床的时候尾数要留“七”,制作棺材的时候尺寸都是“八尺”,制作桌子的时候边长尾数要有“九”。


第一“床不离七”,七和妻谐音,床上离不开妻子,象征夫妻婚后生活和和美美、白头到老。木匠打床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尺寸和结构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块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宽度二尺七等。这就寄予了家人对于新郎、新娘美好生活的祝福,也有说法说希望睡在床上的人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第二“棺不离八”,八和发谐音,棺和官谐音,寄托了人们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中国人对于祖先都有一种崇敬,认为祖先能够保佑自己家族兴旺发达,所以在丧事礼节上都尤为重视,任何一个细节都很严谨。所在在制作棺材的时候基本都是选择八尺的,以此来寄托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第三“桌不离九”,九和酒发谐音,桌上离不开酒证明这家人宾客很多,预示着家族兴旺。每当去到亲戚朋友家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会拿出美酒来进行招待,桌的尺寸上留“九”,寄托了主人家希望自家“宾客满门”的期盼。宾客愿意来证明这个家庭有人愿意来,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象征。


这些有趣的民俗语言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中华民族底层人民智慧的体现。有些可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希望大家可以辩证的对待,不要被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左右了选择。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农民说事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用”,到底在什么讲究?

这是农村俗话,是过去农村木工在乡下做手艺形成的木工传统规矩,也是一种木工传统文化。它是古代木工手艺人传承下来在具体操作中好记好用的通用标准。“床不离七”,“七”是谐音“妻”的意思。这就是说,木工师傅做的木床永远是夫妻不离不弃的晚上安身之处,是对床主人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它又是指床长六尺七寸,宽三尺七寸到五尺七之间,高二尺七寸的规格标准。

“棺不离八”,“八”是同“发”的意思,是说棺木主人和后代永远发财。过去和古代,农村很贫穷,希望有好日子过,人们长期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手艺人迎合社会上人你意愿而产生的说法。也是指木工在做棺木时对长宽高的标准和要求,即长六尺八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八寸。“桌不离九”,是说对桌子主人生活美满富贵的夸赞,每餐吃饭离不开酒,有酒的饭,是说生活是十分充足富有,是主人的奉呈和祝愿。它也是做木饭桌的尺寸,长二尺九寸,宽二尺九寸,高二尺九寸的规矩。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在留言区处留言,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文化作者旭日东升付先。


鄂东三农


感谢题主:回答这题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句话是早些时候木匠入门需要老师傅传授的口诀。原话是从一到九针对不同家具定义不同的尺寸含义。在古代很多木材十分珍贵,一个比较厉害的木匠看一眼原木根据原木尺寸,一下子就能算出来大概能做几件家具。实际做出来的往往更多,加上一些吉祥的顺口溜,往往在干完木活以后能多拿到一些工钱。在一些木材稀缺的地方,甚至会将剩余的木材作为谢礼送给木匠师傅。在木匠当中也有“空手出门,抱材(财)归家”的谚语,所以干完木活都会从主人家讨要一些木材得个好彩头。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凳不离三,从迷信角度讲叫“暗合三才”,五格剖象法术语,即天格、地咯、人格对应的天才、地才、人才。取合运天地,运势通达之意。也有桃园三结义,座中皆兄弟的说法。

门不离五,主要是为了能合五行(金木水火土)、迎五福(福禄寿喜财)所以老木匠在做门的时候处处留五。比较厉害的木匠做门要坑害主人家也有“留七家破、留八人亡”的说法。(要想知道为什么,就关注我私信回答)


床不离七,主要是说女主人。七谐音妻,床不离七既有白头偕老之意又有家庭和睦的意思。也有一种迷信的说法:睡觉有顺应天道阴阳相交的意思,床不离七也有上合北斗的意思。古人担心一觉不醒,所以做床的时候就会想到北斗相卫,抵御妖邪。

八不离棺,主要是取“升官发财”之意。以及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合八也有四平八稳的意思在里面。在风水学中又有八卦镇棺的说法。

桌不离九,主要是九与酒谐音。因为古代中国,酒是十分珍贵的东西。普通百姓也希望桌不离酒来憧憬美好生活的开始。长长久久的美好生活,从桌上开始。

这些谚语主要是讲木匠艺人,在古代木匠地位非常高。就是因为日常生活有太多地方离不开木匠。甚至还有皇帝想当木匠。在名誉和地位面前当然要有绝活,甚至有一种说法叫一个木匠半个道士的说法。

明清书画鉴赏


农村俗语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谐音字,出现谐音字原因主要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因为有些字出现在俗语中并不吉利,所以用另外的字来代替。就像这句“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就很有代表性。

什么是床不离七呢?其实就是床不能离开妻子,既然有了床,就得有女主人,离了女主人的床,那不是指代这个家庭已经分崩离析了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都要娶妻生子,所以床不离七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棺不离八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丧文化,农村人最看重自己的身后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后能够风风光光,万世长存。从皇家帝王到普通百姓,莫不如此,所以许多人生前会给自己备一幅上好的棺材,但是这幅棺材一定要是八尺宽。

为什么呢?正所谓堂堂七尺男儿汉,死后不能太窝囊,如果等于七尺,显不出男子汉的霸气。可是如果小于七尺,那就更不行了,人得蜷缩在里面。但是太大了也不行,太大了费木料,农村人承受不起。

算来算去,也只有八尺这个数字比较吉利了,八又指代发,死后还能接着发,这岂不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情吗?所以绝大部分的棺材都是八尺的,左右离不开这个数字。

桌不离九又是什么意思呢?九与酒谐音,也就是农村人的桌子上一定要有酒,不是农村人好酒,而是酒在农村代表的就是富贵、和谐、安康和满足。一家人吃晚饭时坐在一起,主人居中而住,晚辈分列两边,倒上一杯小酒,吃上两口小菜。农村人认为,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幸福很幸福的生活了。

试想,如果有客人来,发现桌上居然没有酒,他会怎么想?这家人是穷得连最后一口酒都没有了吗?还是说我来了,不想让我喝酒,把酒藏起来了。这就让客人感到十分尴尬了,所以桌不离九(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能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当然,数字九本身也有九九归一,宾客满门的意思,寓意主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发达,四海之内皆宾朋。“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其实说穿了就代表了农村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人都要求不高,有口饭吃,有张床睡,有点酒喝,这样的日子对他们而言,已经是美滋滋的了。你可以说这是农村人没有志向,小富即安,但是话又说回来,谁又不是这样的想法呢?过去的战争年月,我们连一口饱饭都吃不到,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更没有理由去奢求太多。

好日子当然是一点点奋斗出来的,再远大的目标也要从脚底下一步步走起。当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以后,对生活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欲望会把一个人压垮的,生活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小嬴政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有什么讲究?

这句俗语主要和木匠有关,农俗君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该先普及一下农村木匠使用的主要的度量衡,长度单位:丈、尺、寸、分、里、毫,它们相邻的换算率为10(例如:1尺=10寸),换算成国际通用长度单位米:1米=3尺。


接下来农俗君就来说说这句俗语本身,分为尺寸结构和美好寓意两个方面。

“床不离七”:以前,家里使用的床多为木床。农俗君记得在农村老家有一种叫做“椅子床”,顾名思义就是床两端由两把类似椅子的结构组成,要拼成床的时候只有在两个椅子结构中间拼上木板就好了,我记得两端的靠背栏杆就是七根,穿樘也是七根,床的宽度也多为二尺七。


寓意:“床不离七”谐音“床不离妻”。有夫妻和睦,同床共枕,白头偕老的意思。结合当下光棍多的问题,可能也有祝福人人有妻相伴的意思。

“棺不离八”:农村流行土葬(这两年多数改为了火葬),都需要木质棺材。棺材的长度一般为八尺,约为2.7米。古代成年男子常常会说自己是堂堂七尺男儿,加上束发加冠,用八尺棺木也就不奇怪了。
寓意:“遇八称发”,有升官发财,见棺发财等寓意,这对主家和客人都是一种祝福。在农村,出行碰到出殡或者棺材被视为不吉利,如果有人刚好碰上了,就会念叨“见棺发财”,以此来化解。

“桌不离九”:凡是木桌,不管是方桌还是八仙桌,尺寸上都离不开九。就算有特别定制尺寸的,木匠师傅也会保证在分毫之间有九。

寓意:“九”与酒谐音,桌不离酒。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农村本来就非常好客,好酒好菜招待!

农俗君为您解析和发现更多有趣有味的农俗。上述解析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和指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农俗一点通。【18】2018.3.10


一点三农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有什么讲究?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朋友想必都知道,那时候家里的家具及农用品都是本村的手艺人动手做的,包括有木匠、篾匠、泥瓦匠等等,那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讲究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分析吧:

首先、床不离七:

  七与妻谐音,单人床的尺寸一般是二尺七寸,双人的尺寸是四尺五寸七,尾数都是七意味长长久久,所以就有了床不离七。

其次、棺不离八:

  棺材一般在农村都是常见的,怎么做也有讲究,这个讲究就在给先人制造的棺材长度都是八尺,意寓先人要保佑后人升官发财之意。

再次、桌不离九

在乡下饭桌可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在制作上也有很多讲究,主要体现在饭桌的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尾数都必须带九,同时九又谐音酒,有热情好客之意。

其实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这些讲究及有些忌讳都慢慢消失了,就像以前的木匠,现在慢慢的退出咯,取而代之的都是现代化的家具厂,木匠的榫卯工艺都缺失了,这不禁为一大遗憾,希望我们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不要忘却以前旧的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