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王一鸣:疫情对经济影响大于非典,建议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纾困资金

3月5日晚间,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与腾讯财经主办的《搏“疫”论——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线上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大于非典时期,由于当前处在一个下行周期,希望下半年经济有一个补偿性的反弹,以减轻这种冲击。

王一鸣建议,下一步应该考虑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纾困资金,对困难企业给予直接的补助,最大程度维持企业的存续,避免大面积的失业。同时,对于这种超出预期的重大事件,不能囿于“不搞大水漫灌”的思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应做出反应,赤字率可以有所提高。

在王一鸣看来,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强度是可预见的。随着防控取得积极的进展,复工和复产积极的展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随着疫情的缓解,消费环节也会逐步改善,市场预期会趋于向好。所以,随着疫情冲击的递减,经济会实现逐步的自我恢复。

第二个特征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强度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异性的。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部分地区可以加快复工复产的进程。

王一鸣表示,从短期来看,现在受冲击最大的主要是服务业、中小企业,他们的现金流大幅度的萎缩,而且现在也没有完全复工。大量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为工资支出和房租占固定成本的相对比重比较大,资金链压力很大。

现在的政策主要是阶段性的减免税费,还有央行决定再投放5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这对缓解资金压力有积极的意义。

王一鸣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怎么样让这些企业最大程度地存续,稳定就业,稳定消费需求,这个至关重要。

他建议,“下一步能不能考虑设立中小企业的扶持专项资金或纾困资金,对困难企业给予一定的资助,或直接的补助。”

王一鸣认为,应该根据疫情推出增支和减收措施,疫情带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赤字率。

其次,他建议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在使用方式上也有有所调整。“原来都要求有现金流的覆盖,能不能更大比例用于项目资本金,疫情以后能够推动相关项目的建设。”

此外,他还建议财政较大力度地调整支出结构,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压缩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