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灭亡后,格格们去了哪里?

传正谈历史


首先得明确清朝格格的含义。格格,满语,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从顺治开始,把“格格”分为五等:①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②世子及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③多罗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④固山贝子之女:嫡福晋所生女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⑤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此外,格格有时候也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称谓,指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

其次,1912年中华民国取代清朝,双方达成了《清室优待条例》,条例第二款规定了皇族的待遇,共4条:①王公世爵概仍其旧;②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③皇族私产一体保护;④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所以,作为皇族之一的成员——格格,从理论上而言,当然享受这些权利。这些格格跟过往一样,大都生活在王府大院之中。不过,随着特权的消失,她们跟普通人就差不了多少。家底殷实的尚能衣食无忧,但对很多格格而言,生计日益成为她们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更加让她们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所以,大多数的格格就跟其他八旗子弟一样,很快就融入了新的民国中,成为普通一员。

最后,她们中也不乏比较出名的人物。比如川岛芳子,是清朝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也就是万千格格中的一员。民国元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她曾先后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一二八事变等,被称为“男装女谍”、“东方女魔”。1927年,她与蒙匪巴布扎布之子甘珠尔扎布结婚,实为对内蒙进行政治侵略的手段。抗日战争结束后被审判枪决。还比如德龄公主,她是满人裕庚的女儿,汉军正白旗人,后来因慈禧赏识被封为郡主。随父亲出使海外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多国语言,并充当慈禧的御前女官。后来,她与美国驻沪副领事怀特相爱,并在上海结婚。她著有《清宫二年记》,成为了解当时清朝宫廷内幕的重要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清朝的格格是清皇族女儿的一种尊称,早在后金的时候,不仅是国君的女儿称为格格,一些贝勒的女儿也可以被称呼为格格。清太宗时期才开始逐渐调整,并且重新规定了封号。而在之前只要是地位高贵的女性也有用这个称呼的,而且清朝亲王的一些妾也有叫格格的。

在这里我们说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格格,溥仪的父亲应该有11个子女,4个儿子、7个女儿,溥仪是载沣的长子,因此溥仪下面的七个妹妹也就是清末的七个格格。她们也一直跟着溥仪,我们看看末代格格的坎坷一生和下场。

溥仪全家福:前排左起韫馨、韫颖、溥任、韫娱、韫和、韫贤、后排左起:韫英、载沣、溥杰

1912年的时候,溥仪宣布退位,清朝随之灭亡。民国政府还是给了溥仪一些优待,让溥仪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待遇。此时的那些格格们也都住在父亲载沣的王府中,待遇也可以说是贵族的待遇,毕竟她们的父亲是清朝最后一任摄政王。

但是因为溥仪还在紫禁城,一些满清遗老就一直撺掇着溥仪复辟,最后忍无可忍的冯玉祥发动了政变,硬是把溥仪驱逐出去了。冯玉祥把溥仪驱逐出去后,日本人就把溥仪接过去了,用溥仪这个傀儡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到东北后,那些格格们也都去了东北。

虽然是生活在日本人的监视下,失去了一些自由,但是生活还算的上是锦衣玉食。这样的生活也没持续多久,1945年日本投降了,此时溥仪作为战犯就被苏联人关押了,而这些格格们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毕竟是对北京城熟悉,所以她们多数都回到了北京城。

其中大格格韫媖在1925年就早早去世了,当时的她才17岁,因为得了阑尾炎而去世。本来阑尾炎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那个时期也是特别棘手的事情,而且韫媖的家人又不相信西医,于是韫媖因为耽误了救治良机,因为病情恶化不治身亡。

图左二韫和

二格格韫和在日本投降后,自己和她的男人郑光元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就去当了幼儿园的管理员,而她男人则是去了北京邮局工作。

三格格韫颖在日本投降过后,就和自己的孩子在北京生活,生活也颇为艰苦。在总理的关怀下,三格格就被安排到北京东城区当政协委员,生活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改善。

四格格韫娴在日本投降后,自己和丈夫走散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总理的安排下才找到工作,但是具体什么工作没有记载,他的男人1982年的时候才知道妻子的下落,于是就从台湾回到了大陆。

五格格韫馨在日本投降之后,自己被苏联人抓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多年之后才被引渡回国。回国之后她男人在北京的翻译社做翻译,自己去了西直门义和饭店做出纳。

六格格韫娱她是一个画家,而且自己的男人也是一个画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两个都做了画家,他们的画还经常参加国内的艺术展览。

七格格韫欢,她出生比较晚,因此相对来说封建思想也不是那么的严重。她是格格中唯一一个自由恋爱的人,而且还是和汉族的一个中学老师结婚的人,她还参见过庆祝解放游行活动,并且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真是应了那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的金枝玉叶也要为生活而苦恼,曾经的衣食无忧到后来的颠沛流离,真是让人不免感叹世事无常。


江郎说史


这些人也是正常人,虽然在清朝还在的时候比别人要“高一等”,但是总是人,清朝灭亡后,自然也就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掺杂在茫茫的人群中。虽说没有了曾经舒适静谧有人伺候的生活,但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似乎更加是一种解脱,再也不用接受皇室里面种种的规矩,回归自然也许更是一种享受。



在说这些格格去了哪里之前,先说说格格到底指的是哪些人,格格是清朝特有的,是清朝皇室对于女儿的称呼,既然是皇室自然也分了很多种皇室,所以第一等,亲王的女儿,被封为和硕格格,福晋所生的为郡主,侧室所生的为郡君,第二等,世子以及郡王之女被封为多罗格格,福晋所生为县主,县君。

第三等,贝勒之女,被封为多罗格格,福晋所生为郡君,侧室所生为乡君,第四等,贝子之女,福晋所生为固山格格,封为县君,而侧室没有封赏,第五等,辅国公之女,福晋所生为格格,封乡君,侧室所生不封赏。



末代皇帝的七个妹妹也是被称为格格,其实用他们的经历来代替其他格格的经历可能有些不合适,但是这七个格格在历史上记载的相对较多,在溥仪退位之后,虽然已经退位,但是他至少还是当过皇帝的,所以民国政府还让他继续在紫禁城生活,至少在这里还是比较舒适额,但是有些人总是喜欢走退路,又把溥仪推向封建统治,后来迫于无奈,溥仪等人被赶出紫禁城,赶出去不要紧但是这个饼被日本人接住了。



之后就是利用溥仪建立满洲国,在日本人的庇护下虽然没有自由但是也还不错,因为这时候日本需要你,后来日本投降,这一波人就开始了颠肺流离的生活,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格格已经去世,至少没有吃到很多苦头,而那些有幸活下来的,就需要自己去找谋生的手段,所以大部分都和普通人一样。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格格,顾名思义就是清朝皇室家族的女儿,属于满清贵族身份。后来在大清朝期间,被称为“格格”的不仅仅限于皇帝的女儿,包括王府亲王贝勒爷,皇亲国戚的女儿都可以称作“格格”,所以到了清末出现了很多格格。

大家都知道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在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结束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几千多年的郡主帝制也就此终结。溥仪退位后,当时依然留在紫禁城里,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军阀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离开皇宫,后来成了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之后又被苏联抓住关押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获释成了一名普通的老百姓。

那么清朝灭亡后,大清的这些格格们都去了哪里?

大多数格格都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没有了皇宫的束缚也算是过得自由,部分格格们都以嫁人,生子,成家立业。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个别的格格,后来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人物。

大清皇室家族成员众多,格格更是屡见不鲜。晚清破灭后,走出皇宫的格格们命运各不相同,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在这里就不在介绍了。


接下来小编就单独介绍一下当时被誉为“清朝最美格格”完颜立童记的最后生活。

完颜立童记(王敏童),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父亲是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后之孙),母亲爱新觉罗恒慧(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完颜立童记是家中长女,因此被称为大格格,(王大姑娘)。


王敏童长的文静,且身材修长,面目清秀,美如天仙,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格格。自小受母亲的熏陶引导,养成了温婉的性格,特别有教养,懂规矩有礼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静优雅的女人,却在婚姻上几次错过机缘,导致终身未嫁。

她一生钟爱末代皇帝溥仪,却因婉容的原因而不得不割舍这段情缘,因为婉容是她的表姐,也喜欢溥仪,最终成全了他们,而自己却默的把这段相思深埋心底。她不想伤害别人却屡次受别人伤害。后来据说多次婚姻机缘错过,现实残酷的打击着这个楚楚动人,却得不到上天眷顾的美人。


听说溥仪后来几次结婚离婚,但是却一直没有接受王敏童的这段感情。王敏童也试着尝试过很多机会接近溥仪。

有一次在溥仪生病的时候,当时五十多岁的王敏童曾多次到医院看望过他,当时病房一次只能进去一个亲友,王敏童每次都是抢着去,据说王敏童并没有受到溥仪待见,也没给她好脸色看,而且有一次还给她赶出去了。这让为了他苦等半生的王敏童心灰意冷,痛哭了一场。从此便看破红尘,决定终身不在嫁人。


到了晚年的完颜立童记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在台湾景山的一座养老院里,老格格因突发心梗而死,结束她一辈子单身的人间旅程。

这真是女追男隔层纱,这个漂亮的大清最美格格,终生错把感情投在了一个伪君子身上,因为错爱失去了美好的一生。


任驰赢天下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是大清朝,他统治了中国长达两百年,这两百年也曾有过繁荣,但是慢慢的还是走向衰败,尤其是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以及清朝统治者的狂妄自大,让中国落后于西方。这也就直接导致中国近代被列强欺辱,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这些都是中国近代的伤口。


1912年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到此结束了。作为退位条件,北洋政府允许皇室自由生活在紫禁城,溥仪还是可以在紫禁城里当皇帝。后来冯玉祥趁虚而入,进入京城之后他立马废除皇室优待条约,将皇室赶出了紫禁城。冯玉祥无非是看中了紫禁城里的宝贝,但是此时的皇位也只能任人宰割,没有还手之力。

清朝这些格格们也被赶出了紫禁城,那时候溥仪都不知道去往各方,这些格格们自然也不清楚。格格们从小养尊处优,从来不知道世道艰难。



这些格格们没有皇室提供的生活收入,吃饭都成了问题,有不少格格就是这么活活饿死。她们变卖完了身上值钱的宝贝,最终走投无路了,只能活活饿死。还有一些格格为了生存,去给有钱人当仆人。


其中最有名的格格就是溥仪的七妹,她是溥仪最小妹妹。在众多格格中,她应该算是幸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虽然失去了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却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她嫁给山东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二人十分恩爱,幸福的过完了这辈子。


传奇历史观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格格”的含义。狭义上讲,格格是对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在后金和清朝,皇帝、亲王、郡王的女儿都可以被称为格格;广义上讲,格格的含义可就丰富多了,因为在满语中,“格格”本来就是“小姐”的意思,亲王的姬妾,没有封号的郡主,甚至满族官僚的女儿都可以被称为“格格”。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狭义的格格——溥仪的妹妹们。清朝灭亡以后,这些格格们不再是皇亲国戚,地位一落千丈那么。那么,除了短命的去了西天以外,这些格格们都去了哪里?
其实,很简单,溥仪去了哪里,大多数格格就跟着去了哪里。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按照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例,溥仪照旧住在紫禁城,格格们也就照样住在自己的王府,溥仪的妹妹们就都继续住在醇亲王府。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皇宫。后来,溥仪被日本人收留,日本人将他护送到天津,溥仪的妹妹们也就跟着去了天津。
九一八事件以后,日本人又将溥仪运送到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格格们也就又来到了长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这些格格虽然颠簸,但还都算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日本投降以后,作为战犯的溥仪被苏联关押。这个时候,溥仪的妹妹们就都过上了流亡生活。后来,她们大多回到北京,解放后都过上了平民的生活,比如二格格韫和在一所幼儿园做管理员,三格格韫颖成了小区居委会的成员,五格格韫馨则在一家饭店做收银员。
那么,有没有格格没跟着溥仪走呢?
有的,比如六格格韫娱和七格格韫欢,这两位格格就没有跟着哥哥溥仪去东北,而是回到了北京,跟着父亲醇亲王载沣生活。解放后,六格格成了一位画家,而七格格则成了一位教师,过着平淡而安定的生活。
如果清朝没有灭亡,这些格格都是金枝玉叶。然而,时代使然,她们没能锦衣玉食的度过一生,看看她们的经历,真是颠沛流离。不过,最终总算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也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郑里:《逊清皇室轶事杂谈》,《紫禁城》,1982年第1期。
金默玉、李菁:《从格格到平民——最后的格格金默玉》,《文史博览》,2008年第4期。

历史研习社


1912年,随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清朝宣告终结,原本养优处尊的格格们,一下子也没有了稳定优越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

格格并不等同于公主,不仅皇帝的女儿叫格格,亲王、郡王、贝勒等贵族的女儿,同样也叫格格,为此,悦史君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管窥一二。

第一,爱新觉罗·韫媖

爱新觉罗·韫媖是监国摄政王、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的长女,爱新觉罗·溥仪的大妹,身份非常高贵。

长大后,爱新觉罗·韫媖由家人做主,嫁给了爱新觉罗·载沣的大舅子郭布罗·润良。

1925年,爱新觉罗·韫媖因病去世,只有17岁。

第二,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是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的女儿,爱新觉罗·善耆为了复国,让女儿做了川岛浪速的养女。

1924年,川岛芳子被养父川岛浪速强奸,几年后回国,由家人做主嫁给了蒙古贵族甘珠尔扎布。

川岛芳子积极勾结日本人,从事间谍活动,做出了很多亲痛仇快的恶事。

抗战胜利后,川岛芳子被军统特务抓获,1948年以汉奸罪被枪决。

第三,金允诚

金允诚原名爱新觉罗·韫慧,是多罗贝勒爱新觉罗·载涛的女儿,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妹。

1925年,金允诚由家人做主,嫁给了阿拉善王爷孛儿只斤·达理扎雅,曾创办两所小学,并担任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孛儿只斤·达理扎雅先后担任巴彦淖尔盟盟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金允诚则继续关心教育、妇女儿童事业,1969年去世。

……

虽然样本不多,但清朝格格们的命运,悦史君认为已经很清晰:清朝灭亡后,大部分格格们并没有获得自由,还是依从家人的安排,与各方贵族、军阀子弟联姻,还有一部分依附日本人,成了可耻的汉奸,当然,一部分人则沦落到民间,成了非常普通的老百姓。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先说一个很有名的格格,想必大家也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川岛芳子,她是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当然她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格格。

格格的定义是什么?

清朝皇帝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史稿》记载:“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缘饰云尔。”

从清太宗开始对皇室宗亲的女儿分别进行册封,没有册封的称为格格。《清稗类钞》记载:“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清朝灭亡后,格格们的命运又都如何?

爱新觉罗·韫颖

溥仪的三妹,称为三格格,从满洲国到新中国成立,最后善终,毛主席赞扬她是: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

爱新觉罗·韫欢

溥仪最年幼的妹妹,称为七格格,后改名金志坚,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教育家。

另外,四格格韫娴,因为战役和丈夫失联,没有再次相遇。新中国建立后,穷困潦倒,在新政府的关切下,有了工作。五格格韫馨,清朝灭亡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工作。六格格韫娱成为画家,她的丈夫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后人,也是个画家。

清朝灭亡后,这七位格格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都平稳度日,和俄国沙皇相比,真的太幸福了。


五味社


所谓格格,是皇家贵族之女的统称。在封建社会时期,贵族之女除了有尊贵的身份,同时也有繁文缛节的束缚,连结婚后的夜生活也会受到他人的管制,所以她们风光的背后,有难言的憋屈。

清朝于1912年2月12日彻底结束,袁世凯迫使宣统帝傅仪颁布退位诏书,诏书颁发,权力移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告结。

如果说,封建帝制下,格格们的人身是被禁锢的,那么帝制结束了,他们就应该彻底自由了。是的,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失去被皇权庇护的温床,自个去面对时代变幻中的惊涛骇浪。


清朝消亡,那些曾经在皇宫中安享荣华富贵的一群男女们,将何去何从,特别是那些身份尊贵的格格们,在历史巨变的时期,她们是否会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时代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朝灭亡后,几位格格们的出路怎样?

大格格爱新觉罗·韫媖嫁给了婉容的哥哥,闭关锁国太久的清朝,他们根本不知道西医的医效,因得急性阑尾炎不信西医的手术刀,最终病死,死时17岁。

二格格爱新觉罗·韫和,嫁给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结局很好,解放后,她当了幼儿园管理员,丈夫当了工程师。

三格格韫颖嫁给了清朝大臣荣源的次子,即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后来,丈夫失踪,她一人孤独终老。

四格格韫娴嫁给了傅仪的同学,曾到日本留学过的蒙古贵族赵琪璠,随后丈夫去了台湾,82年回到大陆,一家人总算团圆安享晚年。

五格格韫馨嫁给清朝大臣之子万嘉熙,他也曾到日本学过军师,后来被苏联红军抓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多年后回国当翻译,五格格在一家饭店当收银员,生活还算平稳。

六格格韫娱本身是画家,丈夫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后人王爱兰,也是画家,两人算是门当户对。

人称未代皇姑的七公主爱新觉罗·韫欢,她是溥仪最小的妹妹。后面改姓金叫金志坚。她们家风水很好,出过二位皇帝,光绪跟溥仪。父亲醇亲王载沣也是摄政王。

清朝灭后,她们家的情况也比较好,不像其它王府很快就把家败光了。有的王爷后面上山摸金,上街要饭。

很多王府早在民国初就卖掉了,而醇亲王有远见,有智慧,在新中国之后才卖房子,当时卖给了高级工业学校。醇亲王的后人也多从事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旧时皇宫金丝鸟,覆巢之后,都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小燕子。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末代格格中,最出名的不是溥仪的妹妹们,反而是他的几个表妹,其中完颜童记和川岛芳子最为有名,一个凭借风华绝代的容颜夺人眼目,一个以凶狠毒辣的作风闻名天下。

完颜童记是内务府镶黄旗人,出生于1913年,毓郎贝勒外孙女,乾隆五世直系孙女。完颜童记出生时大清已被民国政府替代,但这并不影响完颜一家对爱新觉罗家的顶礼膜拜,完颜童记更视溥仪为天上的星星,明亮闪烁,又高不可攀。



受局势影响,完颜童记和妹妹只能跟外祖母(毓郎贝勒福晋)在天津和北京来往居住。姐妹两曾度过比较安稳的童年生活。17岁时,完颜童记在天津时被说与一个爱新觉罗家族男子订婚,但后来发现该男子在外养戏子,故婚约作废。完颜童记离开天津,回到北京东四三条27号租屋定居。

伪满洲国建立后,完颜童记又被人介绍与溥仪的弟弟溥杰,可惜因日本人不同意而作罢,此后完颜童记便不再有嫁人的打算,安静的过着日子。人们都知道北京东四三条27号住着一个王老太太和一个王大姑娘,王大姑娘就是完颜童记。



知道溥仪被特赦回京,完颜童记曾多次主动示好,意欲嫁给溥仪,可是溥仪对这个远房表妹并不感冒,便想方设法避开她。直到有一次溥仪住院,完颜童记还天天去探望他,一坐下就是一个下午,溥仪后来的妻子李淑贤也甚感尴尬,溥仪烦不胜烦,最后火冒三丈骂了一堆难听的话,完颜童记才彻底死心。

此后,完颜童记和母亲一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死后就她一个人住。经过那十年,完颜童记值钱的物品都被抄走,她的日子更加窘迫了,一间房间三分之一都对着煤炭,房间又脏又窄,见者无不感慨。

后来,完颜童记听人劝说,住进了养老院,可花朵在冰天雪地里呆久了,突然被搬进了温室,便受不住了,完颜童记住进养老院不久,就因为吃一个饺子噎死了。想想吃糠噎菜几十年还活的好好的,一个饺子就要走了命,令人无限唏嘘。



而溥仪的亲妹妹们,这些最尊贵的格格,也跟着溥仪颠沛流离一生。1912年退位后,仰赖民国政府的优抚条例,溥仪还可以住在紫禁城,这些格格们照旧住在醇亲王府。1924年,冯玉祥倒戈,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些格格们便跟着溥仪去了天津。九一八后,溥仪被日本人接到伪满洲国,除了六妹和七妹,其他妹妹也跟着去了新京长春。

不过奔波归奔波,这些格格的待遇在当时也不差,一直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作为战犯被押往苏联,这些妹妹也开始流亡,不过最终都回到北京,过着普通人的日子。



溥仪有七个妹妹,大妹比溥仪小两岁,17岁时就因为阑尾炎与世长辞;二妹成了幼儿园管理员,五妹成了饭店收银员。至于原本留在北京的六妹和七妹,一个成了画家,一个成了教师。

尘归尘,土归土,最后所有人都过着平淡安稳的日子,功名富贵已化作前尘往事,在岁月里尘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