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宜興:人才迴歸激盪農村發展源頭活水——“走鄉村、看振興”系列報道之四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這是新時代人才和鄉村“珠聯璧合”的最好寫照。在加快鄉村振興進程中,宜興鄉村人才培育工作持續發力,一批批有思想、有活力的“新農人”積極投身農業、建設農村,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活躍田間的“農狀元”

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晨跑過後來到雲湖生態白芹基地巡視一圈,空餘時間做做美食、健健身……這些成為市雲湖生態白芹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許智淵的生活常態,時髦得跟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農民大相徑庭。

許智淵是溧陽人。早在她在河海大學讀研時,偶然在親戚家吃到白芹,感覺甜脆可口,當即就想:這麼好的地方特色蔬菜,如果能銷往全國各地,商機是無限的。回到學校後,許智淵便利用課餘時間推銷家鄉的白芹,只用了一週時間,她的白芹發貨量就達到150 多公斤/天,還一度供不應求。2011 年,乘著宜興鼓勵發展現代農業的東風,許智淵不顧家人反對,拿出所有積蓄來到土質同樣適合種植白芹的宜興西渚鎮蔡塘村,承包了200 多畝地,全身心投入到白芹種植事業。2013 年夏天,許智淵種的白芹一進入市場就引發商戶們競價,價格從14 元/公斤一直漲到了30 元/公斤。目前,雲湖生態白芹基地已成為蘇錫常地區最大的白芹種植基地,許智淵也成為宜興及周邊地區最大的白芹供應商。

許智淵是宜興引進農業人才項目,加快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宜興積極引進農業產業領軍型創業人才和團隊,根據其創業項目給予資金扶持。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了一批農技院校的專家型人才來宜,在藥用動植物培育、秸稈綜合處理、珍稀樹種苗木培育等領域從事研究及生產。在對外吸引人才和項目的同時,宜興還加快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步伐,將長期紮根在農業一線的生產能手、經營能人和能工巧匠充實到農村優秀實用人才隊伍中來。如今,1000 餘名優秀基層農技人才成為引領廣大農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紮根田頭,送技術、育產業,有效助推了宜興現代農業發展。

紮根基層的“當家人”

5 月15 日下午兩點多,萬石鎮馬莊村黨總支書記彭秋君帶著村幹部,與常宜高速現場施工隊的工作人員一起徒步檢查沈家組、儲家組的村道受損情況。“因為在修高速,村裡的路面和溝渠遭到不同程度損壞,夏收夏種馬上開始了,這些問題都得趕緊解決,不能影響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彭秋君一邊仔細檢查,一邊對施工隊負責人說。

今年32 歲的彭秋君,是一名大學生村官。2008 年,本科畢業的他放棄了位於深圳的一世界500 強企業的優厚工作待遇,應聘成為萬石鎮大尖村的村黨總支書記助理。“我是大尖村人,在家鄉工作感覺特別親切,想把家鄉建設好的使命感、責任感也特別強烈。”彭秋君敢創敢試,全身心投入到家鄉建設。2015 年,彭秋君被萬石鎮黨委任命為經濟薄弱村——馬莊村黨總支書記。初到馬莊村上任時,村兩委班子尚不健全。對此,彭秋君通過走訪考察、徵求意見等環節,及時搭建並完善了平均年齡38 歲的村兩委班子。去年,在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拆遷工作中,這群年輕村幹部積極主動上門與村民溝通,及時解決各類困難,僅用一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了76 戶人家拆遷協議書的簽訂工作。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農業技術人才,也需要一批富有激情、敢於創新的管理型人才。自2002 年開展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以來,宜興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改善農村管理人才隊伍結構、充實後備幹部力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不斷加大選聘力度,加強跟蹤培養,強化管理考核,努力使廣大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截至目前,宜興已累計選聘了438 名大中專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仍有180名大學生在村、社區工作。他們紮根一線、揮灑汗水,憑著年輕人大膽闖勁和獨特視角,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築夢鄉村的創業者

當前是秋梨膏銷售淡季。不過,宜興市宋丞記梨膏坊負責人、無錫市宋丞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俊文卻閒不下來,他正積極思考下半年秋梨膏的推廣計劃。

出生於1989 年的宋俊文曾從事環保行業,長年在外工作。2014 年,他決定回高塍創業。由於宋俊文的家中有大片梨園,且其太公輩曾在宜興經營膏方店,再結合當下大眾對養生的重視,他決定將秋梨膏作為創業的首個項目。創業初期,由於熬製過程中的火候等要手動控制,宋俊文經常長時間站在爐灶前,每天只睡4 個小時。剛開始銷售時,他只在微信朋友圈銷售秋梨膏,沒想到很受顧客歡迎。於是,宋俊文便趁熱打鐵申請註冊了公司、商標,並請專業公司設計包裝、品牌和宣傳海報。為推廣產品,他跑遍了宜興及無錫市區各大零食店、食品銷售市場及景區尋求合作,還申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淘寶店鋪等,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目前,宋丞記秋梨膏已與省內200 多家相關店鋪建立合作關係,每年大約能賣出去1 萬多瓶。由於自家梨園已經不能滿足秋梨膏製作需求,宋俊文便開始收購周邊果農的梨子,解決他們銷售的後顧之憂。

作為蘇南地區的農業大市,宜興農業生產規模龐大、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為更好地幫助農戶拓展市場,近年來宜興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建立自營網站,市農林局、市供銷合作總社也積極舉辦電子商務培訓課,讓更多農民瞭解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更好地推動全市涉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據市農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宜興涉農產品不僅電商規模和特色顯著增強,服務內涵也進一步豐富。目前,宜興年銷售突破百萬元的“電鋪”已超50家,年直接、間接銷售收入近3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