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郭志剛:新經濟趨勢與供給側調節

近年來,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正以超乎我們想象的速度到來,整個社會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深刻變化。不僅是社會的商業模式有了顛覆性的改變,人民的生活消費方式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面對社會運行方式的深刻變化,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須順應趨勢,切實增強互聯網思維和智能化時代思維,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的變化,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

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的特點,突出體現為這幾個關鍵詞:大數據、平臺化、虛擬化、消費者至上、便捷、替代人工。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智能化產品的量產降價,使得社會經濟的某些方面從供給側調節不但成為可能,甚至成為必需。新經濟的某些趨勢正在形成並持續增強,政府部門對此加強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從供給側看,新經濟趨勢可分為兩個層面:生產領域的供給側調節趨勢和分配領域的供給側調節趨勢。

順應生產領域的供給側調節趨勢。生產領域的供給側調節趨勢,也就是馬雲口中的“計劃經濟”,它指的是一種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讓資源得到更高效配置的經濟機制,這與前蘇聯和中國在1992年之前的“國家計劃”並不是同一回事。在傳統的生產方式裡,產品是生產者說了算,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買或者不買。而電子商務時代卻引起了一場“消費關係”的大解放。這個時代是以消費者為生產中心的時代,也是個性化和定製化時代。

未來的消費關係是:消費者需要什麼,生產者就得生產什麼,這是一個逆向生產的過程。過去生產領域的計劃經濟之所以有些失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隻從供給一方考慮問題,消費一方沒有發言權,這樣便失去了產品的價值發現功能,導致生產調節盲目和滯後。時間久了,產品便會偏離市場價值從而造成過剩和損失。而在電子商務時代,以需定產不僅成為可能而且正在成為趨勢,所有的生產都會按照消費者的反饋需求和訂單進行,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並且知道這件產品的標準是怎麼樣的。

當下火熱的“C2B”模式,正是新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所謂“C2B”,就是消費者提出要求,製造者據此設計產品。以消費者數據為基礎的消費者喜好和需求畫像倒逼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營銷等製造業供給側的多個環節。C2B模式的主要特徵是:在前端,它們或是提供相對標準化的模塊供消費者組合,或是吸引消費者參與到設計、生產的環節中來;在內部,它們提升組織能力,以個性化定製方式服務於海量消費者;在後端,它們積極調整供應鏈,使之具備更強的柔性化特性。

隨著電子商務的深度推進,整個社會的供應關係正在被摧毀重建。這也是“工業4.0”的本質,“工業4.0”將在未來實現工廠、消費者、產品、信息數據的互聯,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從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即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手段,使工廠實現定製化生產(按需生產)的過程,從而實行從消費需求——工廠製造——後續服務的一體化。

在生產領域的供給側調節經濟模式裡,國家制定計劃與政策時,基礎數據的統計是重中之重,是核心決定因素。過去,計劃經濟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礎數據不科學和動態調整不及時。互聯網時代到來後,基礎數據的統計發生革命性改變,作為市場經濟有益補充的供給側調節社會經濟就有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基礎。

基於此,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研究消費和生產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加強研究和利用各平臺大數據進行市場調控和市場預測,切實利用好新時代生產領域新經濟這隻“看得見的手”,從供給側最大限度地克服生產過剩、產能盲目擴展的弊端,推動生產和消費朝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促進節能減排,減少浪費,確保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合理利用。

把握分配領域的供給側調節趨勢。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個新時代的到來,伴隨而來的一定是:去環節,去中心,大量人工被智能機器所替代。

近年來,大批沿海和內地製造業企業倒閉關門的現象已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這種情況,除了受全球經濟下滑和國內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影響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來臨後社會變革趨勢的影響。隨著電子商務的推進和生產服務等領域的智能化機械化,如實體商鋪、流水線操作崗位等大量傳統的人工崗位消失或被替代,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也得以從繁複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也帶來轉移出來的勞動者失業。在社會科技發展大趨勢面前,這些勞動者的失業,很可能就是終身失業。此種影響,隨著電子商務的更深層次推進和智能機器的批量生產,再加上世界各國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現象有所抬頭,對人口大國的就業影響只會增強而不會減弱。其中部分是週期性影響,部分是不可逆的趨勢性影響。對此,在分配領域制度上早作謀劃,抓好頂層設計,適度增強分配領域的供給側調節功能,發揮好兜底作用,對將來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是有必要的。

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要認真研究新科技革命的新特點和經濟新情況,充分考慮將來分配領域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兩極分化態勢,合理利用好分配領域的新經濟手段。重點應突出這幾個方面:著手研究和調整收入分配製度,研究和調整財政分成體制,研究調整基層“建設財政”為“民生財政”,研究新形勢下的最低就業保障制度,研究科學的調節稅制度,研究新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例如老齡化產業),研究如何培育和發展好失業保險市場,特別要注重研究新形勢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真正發揮供給側調節作用,抓好社會民生的兜底管理,確保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

【作者單位:浙江省政府參事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