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漯河现在还是内陆经济特区吗?

我要当pilot




首先了解一下漯河,漯河是河南省辖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这是中西部第一个,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曾被称为内陆经济特区,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另外漯河还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


漯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贾湖文化出土7000多年前的七音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中国的甲骨文也是在漯河发现,出土的酿酒遗留物,把人类的酿酒史推前到9000年前。

漯河在明朝时期已经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今天的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厂乐天奥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之一南街村集团等知名企业。


但是为什么漯河让人感觉是三四线城市,个人认为主要是漯河是面积太小,只管辖周边两个县,在经济总量方面和管辖地域方面比不上河南其他省辖市,像郑州和南阳管辖十几个区县,总量肯定会高,所以说漯河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不易的,不能单纯的去比较经济总量,漯河在没有多少自然矿产资源和重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食品工业,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总结一下,漯河被称为内地经济特区,不代表他就像深圳那样,是国家承认的经济特区,漯河被称为内陆经济特区,更多的只是一种称呼,一种名号,从另外的角度讲,是对漯河经济发展的一种肯定。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流氓兔子快快跑


一个西平人眼中的漯河。

我是一个出生在西平,长在驻马店的人。今年三十多了,这个年纪应该来说对于漯河和驻马店的发展有一定发言权的。十岁前,我在西平生活,记忆中小时候看的电视台都是漯河的,小时候老师带着春游去的也是漯河的公园,毕竟西平离漯河太近了,县城到漯河也就二十里地左右,西平很多人到漯河做生意,打工,定居,两地风土人情也没有区别。很小的时候就天天听说西平要划到漯河去,当时对驻马店是没有概念的,毕竟距离较远,交通也不像现在发达,对于驻马店脑子里的概念只是父亲常去开会的“地区”。

九五年到驻马店生活时,当时对于一个农村进城的孩子来说那真是到了大城市。不过那时城市也不大,全市也就二十五万人口,注意我说的是当时的驻马店市也就是现在的驿城区,喷子们就不必激动了,市区人口估计在十五万人左右吧,我猜的。市区西边过了沿溪路也就没啥了。二十三年了,市区面积扩大了十倍也有。人口据说有六十五万了。新区高楼大厦猛一看和到郑州差不多。

去年去漯河出差住了几天,住的据说是漯河最好的大酒店,附近盖的非常现代化,坐在车里看的都是宽敞的路面,绿化很好。感觉这个大城市感觉来了,觉得好像要比驻马店要像大城市。当然漯河的城区是源汇区加上原来的郾城区,基本上是俩城的底子发展起来的。驻马店本身是个农业地区,驻马店城区就是一个确山小镇发展起来的,漯河过去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一点比驻马店强。不过我也认为,再进一步发展的话,漯河的后劲儿就不如驻马店了,毕竟漯河辖区面积太少,下一步发展缺乏人口规模的支撑,毕竟驻马店下辖九县人口八百多万,县里到驻马店买房子的太多了。新区基本上都是县里的人买房子,我在俩县工作过,基本上同事都在驻马店购房了。驻马店的人口红利是漯河比不了的。当然漯河食品制造比驻马店强,应该做好技术转型,发挥优势。

最后说一句,作为一个西平人,衷心希望驻马店和漯河这两个兄弟能够取长补短,携手进步!明天越来越美好!


海阔心无界719


漯河的内陆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成立的,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也决心将漯河建设成为一颗璀璨的经济特区,漯河因此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很多优惠政策。当时还提出,大干三五年,赶上珠海等等这样的口号,可谓是红红火火。

但是好景不长,漯河连续三届书记落马,这也就导致了省里失去对漯河的信任。再后来新书记上任,市委研究后也决定取消漯河内陆经济特区的称号,自此漯河的特区梦想彻底破灭。

幸运的是漯河至今仍然是全国的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试点,并且漯河城市虽小,交通和环境也都建设的不错。所以在今年的城市评比中,漯河便是我国的四线城市,现在的漯河也是以食品工业为主,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

我是

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为你解答更多本地资讯,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漯河人,对漯河近些年的发展深有感触。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漯河就和郑州一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省办内陆特区。当年,漯河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苦战三五载,漯河变珠海”。


既然是省办内陆特区,肯定会有政策扶持。应该说,当年的漯河确实享受到了很多周边市县所没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被确立为“内陆特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漯河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周边的许昌、驻马店、周口等地都要快得多,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被称为“内陆香港”、“小上海”。

周边地市中,驻马店我很少去,周口和许昌去的最多。漯河虽然很小,但之前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市容市貌,我认为都比这两个地方强不少。


遗憾的是,本地人应该都知道,漯河随即便遭遇了“黑色16年”(我个人不太认同,应该算是“黑色10年”,因为前几年一直都在发展)。这10年间,漯河的发展遭到重创。由于陷入信任危机,漯河的“内陆特区待遇”尽数被取消。而郑州则抓住了那个难得的机遇,数十年飞速发展,周边地市的发展一直都在稳步进行,漯河与它们的差距就此被拉开。2007年至今,经过努力,漯河恢复了一些元气,可想弥补差距已不太容易。

应该说,没有那10年,漯河绝不止是现在这个样子。


尽管如此,漯河仍不可小视。它现在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中国品牌城市”,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

而且,2017年在住建部公布的37个国家设计试点城市名单里,漯河和郑州又同时入选。

一个美丽宜人、交通发达、日新月异的漯河,未来可期。


老方GG


很荣幸,我是漯河市临颍县的。漯河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也是河南省一个很小的地级市,小到什么程度,只有两个县,临颍县和舞阳县。之前是三县一区,还有个郾城县,现在划成了郾城区。其实就是一块饼干,就算你把它分再多份,还是一块饼干,面积还是这么大面积。

漯河市面积虽然小,但是经济、绿化、交通都很出色。漯河又称为食品城,每年5月份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投资商,丝绸博览会也举办的很成功。


这里说几个经常见到的小食品,大多都产自漯河。

亲亲食品、盼盼食品、六个核桃、双汇食品、卫龙辣条、巧巧食品、开口笑食品、豪峰食品、南街村食品(例如:北京方便面)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有机会去漯河游玩的话,推荐几个去处。

漯河河上街。

小商桥,天下第一桥。宋代名将杨再兴(岳飞的前将军)的墓就在商桥。


许慎故里

南街村等等吧。

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最后,漯河欢迎您!


偏爱钟无艳


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有多少名号也要靠自己发展。因为当时漯河的“内陆经济特区”自然条件根本就达不到。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学习沿海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河南在漯河市设立了唯一一个“内陆特区”,其目的就是以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为主。

90年代初全国经济都不怎样,而河南当时还是个纯粹的农业大省。如何吸引外资?漯河的基础设施等根本就没有吸引外资的条件,若当时选择洛阳、南阳、安阳、或者周口其中的一个都会比漯河好。尤其是周口,会更适合。选择漯河无非是漯河在交通大动脉上而已。

现在一提起漯河,我们首先会想到双汇火腿肠,而且漯河还被冠以食品城的名号!但这些有用吗?到现在人口才270万左右,GDP总量刚突破千亿元大关。

只能说漯河90年代的这个“经济特区”生不逢时,若拿到现在就会不一样了,再说那会是以郑州为试点,漯河经济特区的定位也没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当时以漯河的条件确实也没法定位这么高,根本就不现实。

现在的特区早已没以前那么多政策关照了,主要靠自己发展,按说当时的漯河交通优势是非常具备的,在整个河南里面其铁路交通站点的定位就很高,经济发展不说是应该出类拔萃,最起码也不应该像现在处在一个垫底的位置。给你再多的名号又能如何?



老梦Meng


漯河人不要和外地人那么叽叽歪歪了,只要有人发表这种言论,都会上来一帮人踩你。

驻马店、周口、南阳穷成那样了还敢踩漯河?许昌人均GDP河南第六,漯河第七,漯河有沙澧河,有交通优势,有7000多家食品类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活跃才是经济健康的表现,许昌对比漯河又有何绝对优势?许昌和漯河的未来如果合并融合发展对两市都是好事,而不是互相诋毁,所谓让漯河跟着许昌混,因为许昌不比漯河强哪去。

我是漯河人,河南人不要窝里斗了,自己多大屁股自己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