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殲20的彈倉比較大,發動機的空氣道和內置油箱在哪裡?戰鬥力怎麼樣?

月下的神奇魔術師


PL15:能塞進殲20彈倉的遠程空空導彈 隱形殺手

央視曝光的PL15,是一款能裝進殲20內部彈倉的遠程空空導彈。由於彈倉掛架設計,只能掛載4發。此前已經出現裝配衝壓發動機的PL12主動雷達制導彈的遠程攔截型號,但似乎空軍還是選擇了PL15。而PL12遠程攔截型號,很有可能轉外貿,並不會自用。

號稱“預警機殺手”的它,射程200多公里,AIM120C最大射程只有區區80公里,射程對比很明顯。同時PL15的載機――殲20可以利用隱身的優勢可以接近到150公里以內,這時迅速發射PL15擊落敵預警機,就已經是十拿九穩易如反掌的事情。同時殲16、殲15等如果攜帶它,也可以在己方預警機的數據支持下為導彈提供中段制導,擊落來襲的敵機群。同時擁有在外部雷達支持的情況下擊落隱身戰鬥機的能力,並且也不至於讓敵機接近到能發射空空導彈互懟的距離。

同時殲20的PL15配合殲16的反輻射導彈,也是一對黃金搭檔。PL15和反輻射導彈都可以攻擊預警機,但從殲20飛行員的方面來考慮,超遠程反輻射導彈獵殺陸基雷達或者空基雷達的同時殲20可以藉此脫身,或者再趁亂擴大戰果,擊落幾架千里馳援的敵機或者是預警機的護航機再脫離戰鬥撤出戰場,還不是美滋滋?況且,PL15的能力絲毫不亞於AIM120C,許多方面還優於後者。射程算一個。達到160千米的射程不多不少剛好比AIM120C的射程大了一倍再加2千米,這一點只有美帝家準備試射的“標準6”空射版能夠跟PL15一決雌雄。

未來殲20的彈倉還會進一步優化。雖然目前只能帶4枚PL15,或者6枚PL12,但是在未來,更加先進的掛彈方式將會出現,彈倉內放置複合掛架也不是不可以。未來興許還會出現沒有戰鬥部的PL15,殲20攜帶PL15的數量達到12枚也說不定。


浩漢防務論壇


殲-20戰鬥機自2011年首次公開亮相以來,就以其“科幻”的外形和“豐滿”的機身設計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因為其相對飽滿的結構設計引起了一些質疑,包括殲-20尺寸太大、外形臃腫、前鴨翼阻力大等等!但是,201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殲-20總設計師楊偉院士介紹了殲-20戰鬥機的三個主要特點“超級隱身能力、遠程攻擊能力和信息化作戰能力”,因此,殲-20的戰鬥力不僅不落後於其他四大戰鬥機,而且還具有其他機型不具備的信息化作戰能力!


殲-20戰鬥機雙機編隊進行掛彈能力展示,信心越來越足!

從整體設計上來說,殲-20是目前已經公佈的所有四代機中最具特色的,包括全動前鴨翼和垂尾、蚌式進氣道等。相對來說,殲-20戰鬥機的機身長度要比其他四代機略長,但是翼展上並不比其他機型大。這主要也是收到發動機推力和遠程作戰能力的需求相匹配的。雖然論單項主要設備的技術指標,殲-20在發動機推力、飛行速度甚至近距離格鬥機動等方面並不佔優勢,但是,在我國的軍工科技人員高超聰明才智的“加持”下,殲-20戰鬥機的整體作戰能力不會比任何四代機差,而且還更加適應未來戰場的需求!


相對而言,殲-20戰鬥機尺寸要略大於其他四代機型

殲-20戰鬥機機腹和兩側機翼根部均設有內置彈倉,其中,機腹大型彈倉可以掛載4枚PL-15中距空空導彈,翼跟彈倉可分別掛載1枚PL-10近距離格鬥導彈,PL-15和PL-10空空導彈均是我國近幾年最新研發的先進空戰武器,其中PL-15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PL-10的射程也超過50公里,與其他空軍強國現役主力武器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殲-20彈倉尺寸較大,但是掛彈量上卻不如F-22,這也與我國空空導彈小型化技術相對落後有關,當然這也只是暫時性的問題,未來通過彈倉結構設計優化和導彈小型化技術進步,可以進一步提升殲-20戰鬥機內置彈倉的掛彈能力!


殲-20戰鬥機的2款主力武器!
殲-20戰鬥機內置彈倉尺寸較大,但掛彈量卻少於F-22,導彈小型化仍需努力!

“大塊頭 有大智慧”,殲-20戰鬥機較大的機身也帶來了更多的機內燃油空間和更寬裕的設備改進空間。“豐滿”的機身不僅包容了較大尺寸的內置彈倉,也提供了較大的機內油箱,同時,機體內部可以假裝更多的探測設備,這也是殲-20戰鬥機之所以能夠具有“遠程打擊、信息化作戰”兩個特點的基礎!
殲-20戰鬥機總設計楊偉院士
信息化作戰能力是殲-20特有技能!

殲-20戰鬥機已於2017年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據外媒推測目前裝備數量應該在20架以上,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官方也首次證實殲-20戰鬥機已初步形成戰鬥力!鑑於“我兔”一項低調、務實的作風,殲-20的裝備數量和真正戰鬥力只會比報道的更強,靜待後續官方披露吧!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殲-20作為一種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在機腹設置了主彈艙,在進氣道兩側設置了兩個格鬥彈彈艙。因此為了繞過這三個彈艙,殲-20的進氣道必定呈S形彎曲形狀,而且彎曲程度頗大。

從側面看,殲-20的兩個進氣道應該是從進氣口開始就向上彎曲,繞過主彈艙後稍稍向下與發動機對接。從頂部看,殲-20的兩個進氣道還同時向內彎曲以繞過兩個側彈艙。因此該機的進氣道內部形狀相當複雜,呈雙S形彎曲。

如此複雜的進氣道設計具有三個直接好處:1、同時避開了主彈艙和側彈艙。2、從進氣口正面無法直視發動機,保證了殲-20的迎頭隱身性能。3、配合DSI無附面層隔道進氣口,雙S形彎曲進氣道能幫助進氣充分減速增壓,超音速進氣被減速到亞音速後再提供給發動機使用。

由於殲-20沒有采用寬間距發動機佈局,所以該機的機身被彈艙、進氣道、和發動機密集佔據,因此機身內置油箱只能見縫插針地佈置在前機身、進氣道之間的機背、兩側機翼內部等位置。此外由於殲-20的機翼根部和垂尾結合處有較寬的扁平狀尾撐結構,厚度較大,因此這裡也可以設置兩個內部油箱。因此殲-20機身內部可能會有前機身主油箱、進氣道之間油箱、兩側機翼油箱、後機身兩側翼根油箱6個油箱,其中前4個是主油箱。此外該機還能在翼下掛載4個巨型副油箱,每個容量推測為2000升。


DS軍美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般飛機的內置載油常規佈局。我們舉美國海軍現役的f18為例子。
圖中橘黃色的部分就是飛機的載油內艙。之所以採用這樣的佈置是因為戰鬥機要考慮飛行時的空氣阻力跟機動性比較強的氣動佈局。所以飛機外形無法以內部空間大小來設計,而是以飛機的氣動外形來設置內部空間。然後因為內部空間有限,安裝設備的數量並不少,還有進氣道的佈置等,所以就沒有辦法有專門的空間來存儲燃油,不過汽油是液態的,也不需要大範圍的空間,所以在飛機空閒的位置儘可能的多放燃油提高了飛機的空間利用率,關鍵還不影響飛機的氣動外形。


那麼我們再來了解殲20的飛機結構跟氣動佈局。如上圖所示: 我們用同樣4代機的殲20跟蘇57做比較。紅色的是飛機進氣道的佈局,殲20的機體部位機腹跟兩側進氣道底端平齊,而蘇57的機腹則遠低於進氣道。在進氣道的高度相同的情況下,殲20單彈倉,蘇57雙彈倉,殲20的機腹空間面積遠遠大於蘇57。然後殲20因為使用s型進氣道,進氣道後方的空間更大,彈倉也設計在那,所以彈倉空間很大,蘇57則小得多。所以無論機內油艙的深度,寬度,長度,殲20都遠大於蘇57。而且殲20的設計隱身性能更好,進氣道,機腹等雷達反射角度更少。

所以整體來說,殲20確實值得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設計思想,有了自己的設計風格。從仿製蘇式飛機殲5-6等,到自研殲10,再到研製出完全為自己國情設計,超越俄羅斯蘇57的殲20。這一步走得很快,也很穩定……


後會無期的故人


殲20在新聞中也是個會不時出現的角色了,尤其是軍事新聞中,在那些畫面中我們有時更是能看見殲20打開彈倉飛行的珍貴畫面,而這些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彈倉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彈倉很大的話,發動機的進氣道在哪呢?不會被彈倉擋住嗎?油箱又要放在哪裡呢?事實上她的進氣道設計成了一個非常風騷的S型進氣道,這樣的進氣道好處是很大的。

首先,我們知道殲20的彈倉是分為主彈倉和側彈倉的,這樣進氣道就必須繞開彈倉設計才能完成設置,設置成S型曲線的好處就是能同時避開主彈倉和副彈倉,讓進氣道畫出一個風騷的S型將空氣引入發動機參加燃燒提供動力,而且促成她這樣的設計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隱身性能,由於發動機的葉片為了性能都會選擇合金材料生產扇葉,所以扇葉的雷達反射面積將會很大,S型的進氣道則可以讓敵人的雷達波有進無出,大幅度減少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提升隱身性能,但凡是個隱身飛機,進氣道肯定是拐彎的。

至於飛機的內部油箱,因為彈倉和進氣道佔用了大量空間,所以油箱只能設置在機翼和機身內部任何有縫隙的地方了,可以說是見縫插針式的設計了,畢竟剩餘空間不足,只能這麼設計了,不過殲20的油箱還是賦予了她不俗的航程的,所以她的航程還是沒有問題的,寬大的機身剩餘空間怎麼也夠放下油箱了。最多是多設置幾個小點的油箱罷了。


水鏡曉先生


圖注:採用3機編隊受閱的殲-20戰鬥機編隊

首先必須指出,問題中“空氣道”的說法不準確,準確的術語應為發動機“進氣道”。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來看看殲-20內置彈倉和進氣道、內置油箱的相對位置。首先,殲-20隱身戰鬥機採用了大尺寸內置彈倉的設計,而且與內置彈倉縱列布置的蘇-57戰鬥機不同,採用對開橫列布置,與F-22內置彈倉的結構相類似。因此殲-20戰鬥機的內置彈倉不但橫向尺寸大,而且彈倉高度也較大,換種說法就是彈倉較深,或者較厚。

而殲-20的進氣道,其實是發動機飛發匹配設計系統的重要一環,它的開始處,是殲-20的DSI進氣口處,也就是機身前半段,然後在機身中部呈S狀轉折佈置(這是為了隱身設計需要,遮擋住發動機前端風扇葉片,使其不直接暴露於進氣口正面),轉折佈置後,則歸於尾部的雙發動機艙,形成連貫的進排氣動力系統。可以說,從機體結構設計來看,發動機進排氣系統是貫穿整個殲-20戰鬥機首尾的,因此它的位置需要與內置彈倉錯開佈置,即進排氣系統要位於內置彈倉上面。從殲-20遠比第四代戰鬥機要超出不少的機體厚度來看,要做到這點是毫無問題的,進排氣系統即便疊在內置彈倉之上,對於殲-20而言,空間綽綽有餘。

而反過來看殲-20的機身內置油箱,術語講“內油”,現代的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都採用內部整體油箱。殲-20的機體展向分佈設計非常明顯,比起蘇-27/殲-11系列戰鬥機,除了長度不及外,在厚度和內部空間上都猶有過之。因此殲-20有很大的內部空間來放置整體油箱。雖然目前殲-20內部具體設計沒有公開,因此不能準確指出殲-20的整體油箱佈置在哪裡,但根據飛機設計慣例,殲-20寬且厚的機翼以及翼身融合體結構內,肯定佈置有整體油箱的一部分。由於殲-20內部空間很大,所以殲-20的油箱設計與進排氣系統、內置彈倉系統完全不衝突。


兵工科技


它的彈倉其實不大,深度很淺。所以四代機都不能裝置大直徑炸彈,由於四代機金貴,高效的特點,一般都是執行精確打擊任務,基本上都是帶制導彈藥,沒啥機會帶自由落體炸彈。美國特意為其配置小直徑制導彈藥。如同轟炸機那樣的轉輪彈倉和下餃子樣的地毯轟炸基本是歷史遺蹟了。


偶爾也吃素1


20姬是目前彈艙容積最大、油箱容積最大的5代機,其實秘籍就是超材料蒙皮,用燃料吸收熱量來給機體降溫來達到更好的紅外隱身性能,同時增加油箱容積,可以說基本上整架飛機就是油箱。

這種技術最初是米格29使用的,不過由於這種具備了高溫超導性、超疏水性、超強環境耐受性、超高柔韌性、可控熱傳導性、微電流形態可控性的超材料中國獨家壟斷,米格29只能在鋁合金蒙皮下佈設大量超薄銅管來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