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是哪個?

嗨吧阿加西


是颱風級,水下排水量高達20000多噸,和基洛夫級巡洋艦差不多一個體積。

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著手第三代核潛艇的研製工作。蘇聯第三代的核潛艇包括“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D-Ⅳ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塞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和現在的俄羅斯北風之神在一起,圖片近處是北風之神核潛艇,遠處是颱風,可見颱風巨大的體型。


這5種型號的首制艇,分別在1981年—1985年期間建成並服役。蘇聯海軍的“颱風”級(941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首制艇於1975年開工建造,1980年9月下水,1983年開始正式服役。“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高達25000t左右,是世界各國潛艇的排水量之最。其巨大的體型和他搭載的彈道導彈屬於液態燃料導彈有關係,液體燃料導彈由於燃料密度低,導彈的體積一般都很巨大,而且為了儲存這些液體燃料導彈,潛艇需要增加製冷設備和專門的艙段,這都造成了潛艇噸位的上漲。而固體燃料導彈體積要小很多,有利於把導彈做小。

颱風的體積和他所搭載的導彈體積巨大有關,這也體現出液態燃料彈道導彈在核潛艇上使用的困難。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所攜帶的戰略武器,是20枚SS-N-20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的射程為8300km,並且每枚導彈可攜帶10個分導彈頭,可以同時打擊不同位置的目標。“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首制艇建成服役之後,蘇聯海軍幾乎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在建造“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颱風”級的第6艘潛艇,同時也是該級的最後一艘潛艇於1989年初下水。

颱風級潛艇俯視圖,看上去就像是個巨大的魚雷。


不過目前臺風級在蘇聯解體後紛紛退役,僅有1艘在做布拉瓦導彈的測試工作,另外在臺風級核潛艇的服役期間,沒有任何一艘核潛艇達到了導彈滿載的狀態,這不得成為一個遺憾。但是就現在看來,這種龐大的水下並且生存能力不一定很好,其噪聲大、目標明顯,動作緩慢,極易遭受攻擊,如果面對的是對方攻擊核潛艇的打擊,則難以生存,退役也是理所當然的。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核潛艇是蘇聯建造的“颱風”號和美國建造的“俄亥俄”號,這兩艘核潛艇各有所長。蘇聯的“颱風”號,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建造。1978年正式開始建造。1980 年9 月下水試航,1982 年10 月在白令海首次進行導彈試射,1983 年編入蘇聯北方艦隊。“颱風”號核潛艇長183 米、寬22.9 米、高18 米;水下排水量為30000 噸;水下航速27 節;編制官兵150 人;裝備20 具SS—NX—20 導彈發射筒,SS—NX—20 潛射彈道導彈20 枚,射程9000 公里,多彈頭分導,發射管垂直並排,左右備10 個,前後總長為46.8 米,每管前後距離為1.4 米,左右間隔為1 米,導彈體長15 米,投射重量為1900 公斤,分彈頭重120 公斤,命中精度為650 米,在蘇聯近海可打擊整個歐洲、北美和亞洲地區的目標,魚雷發射管8 具;由 2 座壓水反應堆和2 臺蒸汽渦輪機提供動力,可以潛水500 米的深度。

美國的“俄亥俄”號核潛艇,於1979 年4 月19 日下水服役。“俄亥俄”號核潛艇艇長170.7 米、寬12.8 米、吃水深10.8 米;潛航時排水量18700 噸,水上排水量16600 噸;中部的24 個導彈發射管內部裝有24 枚射程約11000 公里的C—4 三叉戟I 型導彈。每枚導彈分別裝有8 枚核彈分彈頭,可分別擊中不同的目標。也就是說,在核戰爭中,同時可分別擊中192 個不同的戰略目標。

該艦還裝有4 枚533 毫米的HK68 水雷。該潛艇噪音特別小,被譽為“靜悄俏的潛艇”。由一座S8G 壓水反應堆提供動力。由於該艦性能優良、裝備先進,在海戰中戒備時間長,利用效率高,能夠完成全球性的持久作戰任務。如果單從體積來比較的話當然是“颱風”級最大,不過這兩艘核潛艇絕對都是當今世界上頂級的核潛艇。


楠竹一


要說到造潛艇前蘇聯可以說登峰造極,這和其海軍戰略也有關係,作為對抗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殺手鐧,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研製一直都不遺餘力,其在1981年服役的Акула(“鯊魚”)級潛艇(北約代號:颱風)是世界上排水量和體積都最大的核潛艇,該艇長172.8米,寬23米,水下排水量達到46000噸,水下航速最高可達27節,測試潛深達到400米。

R39

其搭載的R39型三級固體燃料潛深彈道導彈是其主要的武器之一,每個颱風導彈可搭載20枚,每一枚R39可搭載10個分導彈頭,單個彈頭當量可達10萬噸級,射程約為8000-10000公里,誤差圓概率約為500-600米。而颱風級可以一次發射兩枚P39。另外該潛艇還配備有8枚針式防空導彈,不過只能在水面發射。

颱風

颱風級最為獨特的是其擁有的多個耐壓殼體設計,該艇有兩個主耐壓殼體並列在臺風潛艇內,耐壓殼體之間是導彈的發射筒,後部中央是其容納指揮和潛望鏡等設施的耐壓殼體,總體呈現品字形,這也是該艇為何如此寬大的原因之一。由於其空間比普通潛艇大得多,所以其搭載的160多名艇員可在海底自持多達90-120天,而且其內部不僅可以有空間休息,還有蒸拿房和游泳池,這對潛艇兵來說簡直是超高級待遇。

颱風

而相比於其後繼型號北風之神來說,其高昂的造價和改裝成本讓其六艘的服役現在縮水到一艘在役兩艘封存的現狀,再加上其主要武器R39已經退役,其核威懾的能力已經存疑,現有的一艘也已經作為實驗平臺,其現代化改裝主要是測試新型的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未來俄羅斯的核威懾主要靠的還是北風之神。

北風之神K-550


區域拒止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武器庫,由於獨立建國之後經濟狀況一直不景氣,在大量武器裝備退役之後最先進的武器就當屬核武器了。據之前統計,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位居世界榜首,而這些核武器的使用很大一部分都依賴戰略核潛艇,搭配核武器的戰略核潛艇作戰實力,甚至讓身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也有所忌憚。那麼關於最強戰略核潛艇的稱號,當然也是俄羅斯。

在目前正式服役的核潛艇中,俄羅斯的941核潛艇是最厲害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颱風級核潛艇。這種核潛艇早在前蘇聯時期就開始發展,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一度衰敗而難以研發新型武器,所以他們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製前蘇聯留下的核武器上,颱風級核潛艇作為核武器的使用平臺自然得到無限制強化,成為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核潛艇。

該核潛艇的水面排水量達到了2.32萬噸,其規模之大與現役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也相差無幾,而它在水下的排水量是全世界最大的,達到了4.6萬噸。

相比於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在水面和水下的排水量差距很大,這歸因於該潛艇擁有可以安裝更多裝備的寬大艇體,而前者因為體型較窄在水面上下的排水量趨於一致,但是即便如此颱風級在武器搭載方面還不如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

另外,該核潛艇的主要武器為威力極大的SS-N-20彈道導彈,其本身重量可以達到90噸,射程高達1萬公里,一旦目標被擊中,可想而知會遭受到怎樣的摧殘,所以說,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簡直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即使現在只有一艘可以使用,但是其實力之強絕對不容小覷。


利刃號


要說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那必須是前蘇聯曾經制造的北約稱為“颱風”級的戰略核潛艇,該潛艇俄軍編號為941型"Акула" (鯊魚) 核潛艇。它是目前世界上人類建造的噸位最大的潛艇。該艇直到今天還保持著最大體積與最大噸位的世界紀錄。

該潛艇全長173米,寬24.6米,高42.7米,相當於一座10層大樓高,其水面排水量約在23000噸至24500噸之間,而水下排水量則猛增到34000噸至48000噸級,這數據已經達到中型航母的級別。該艇外殼由鈦金屬製造,水下航速最快可達到每小時25節,最大水下航行時間為120天。

由於其巨大的體積,颱風級核潛艇為了提高艇員戰鬥力,在其內部設置了游泳池,桑拿浴室,體操房吸菸室,用來讓完成緊張水下作業的艇員放鬆心情,這樣有利於在長時間的潛航中,艇員們能保持高漲的戰鬥力。這與早期西方人想像的蘇制武器不注重士兵舒適度完全不一樣。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一共建造了6艘,可惜的是現在該級潛艇已經只有一艘在役。其他都被封存或拆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由於經濟原因,退役3艘颱風級,只保留了一艘,另兩艘處於封存狀態。這唯一的一艘“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經過長達11年的改進之後成為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圓錘的試驗艇。

颱風級最重要的武器系統就是其裝載的20枚SS-N-20鱘魚潛射型彈道導彈,蘇聯名稱為R-39。該彈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長為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300公里,圓概率偏差500-600米。該導彈與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攜帶的“三叉戟”潛射導彈相比,颱風級只有在發射速度上和分彈頭數量上這兩點佔優勢,因為颱風級可以雙發齊射R-39,同時發射管也比俄亥俄級少了4個。R-39可攜帶10個分導彈頭,而“三叉戟”則只有8個分導彈頭。其他如導彈打擊精度,導彈數量,導彈發射重量都遠不如俄亥俄級

。“三叉戟”導彈的打擊精度在90-120米之間,精度至少比R-39高3倍;導彈數量為24枚,也比R-39的20枚多出4枚;發射重量也比R-39輕近30噸。

雖然,優勢並不多,但起碼颱風級讓前蘇聯擁有了對俄亥俄級相對抗的同級別潛艇。只不過最終也是然並卵了。由於維護經費太貴的原因,俄羅斯最終放棄了颱風級,改為建造最新型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據稱升級一艘颱風級費用能建造兩艘北風之級核潛艇,如何選擇?看價錢也就理解了。


陶德中士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941型"Акула" (鯊魚) 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今天虎哥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款核潛艇。

該潛艇由前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設計目的是為了達到“相互保證毀滅原則”。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其體積近乎於是後者的兩倍——但是核彈投射能力遜於後者,不過畢竟依賴其龐大的船艙容積,可以讓水兵舒服的在敵人附近海域枕戈待旦好一陣子。裝備20個導彈發射管裝載SS-N-20彈道導彈。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颱風級打擊到與它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

但是颱風級由於艇身過大,導致比德爾塔IV級或美國俄亥俄級要更容易被發現。而且颱風級的建造維護費用也要比導彈火力相等的俄亥俄級要高,這也註定了經濟不如美國的蘇聯是不可能生產並維護大量這種潛艇。據稱一艘颱風的現代化升級費用相當於兩艘“北風之神”的建造費,因此它們將不會改裝。目前俄海軍三艘中兩艘實際上閒置,實際使用的僅一艘作為水聲和武器試驗平臺的“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繼續充當試驗檯到2019年。

其實龐大的颱風級不像大多數西方人所想象的蘇聯武器一般都不注重士兵舒適度,颱風級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颱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據說水兵在執勤完任務後還可到甲板上釣魚。水兵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魚子醬,金槍魚,巧克力和葡萄酒,這樣的生活甚至足以讓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馳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