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農業特色種植培訓行業現狀

農業特色種植,是指以經濟性農作用代替傳統的糧食作物,比如種植食用菌、蟲草、黨參等多種經濟類作用,此類的作物的特點的經濟效益好,技術難度高,市場需要量大等來為農民創業創新另闢蹊徑,所以為滿足農民朋友的需要,一部分相關的培訓基地應運而起!

兩年前筆者在一家特色農作用培訓基地的任職營銷推廣一職,談談這家企業的的目前面臨的一些窘境,瞭解下這個行業的現狀。

這家企業位於重慶北碚的一座大山上,培訓基地佔地300畝,主要培訓種植羊肚菌,相對於其它經濟作用,羊肚菌種植技術並不難,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單價高且穩定,每公斤市場價在150元以上,所以想學習這項技術的創業者較多,基地聘請一位老專家在基地授課,這位老專家雖然已經70高齡了,但他精力充沛,體力可能稍差一點,不過在他的帶領下,基地的大棚、實驗室都陸續建起來的,基地的發展應該蠻樂觀,但由於合夥人的資金鍊問題,加之培訓基地屬於長線投資的產品,預約收益會在幾年後才能體現,所以投資人不想也沒辦法再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培訓基地設施完善,造成了剛宣傳起來的一部分口碑慢慢的減弱,學員也日漸稀少,最少的一個月只有兩個學員報名,而基地的運營費用至少要達到3萬左右,這樣一來就形成惡性循環,工作人員的的大量流失,聘請的這位老專家也有離開的想法,但由於幾個投資人的多次勸說才勉強留下來(因為一旦他離開,基地就可以宣告解散),但即使如此也是落日黃花,基地每月的入不敷出,只能依靠投資人其它產業勉強維持運營,當然造成的結果是學員的學習條件也要打個折扣,學習的東西很多以理論性知識敷衍過去,以至於很多學員學成之後創業的失敗案例居多,對基地口碑帶來不利的影響。

農業特色種植培訓行業現狀

培訓機構所建起的羊肚菌實驗室

在這裡給學員朋友建議下,學習特色種植技術的農產品,去基地要多看、多聊、多審,多看就是看看基地的學員情況,看看大棚的作物生長情況,看看實驗室的設備有哪些,一般好的基地老闆不僅教學,還會有大量的作物供應市場。多聊就是和接待你的師傅聊聊這個技術的核心有哪些,學習週期等,和在學的學員聊聊現在學習的情況。多審就是考察當天不急於繳費學習,去審查下這個培訓基地的相關的證件,還可以多次考察,以確定第一次接待你師傅是不是贗品,或者當天看到的情況是不是有大量的學託存在。

農業特色種植培訓行業現狀

培養中的菌絲

當然這只是個例,有很多其它培訓基地運營的風聲水起,據我所知,安徽某一個培訓機構的學員每月平均達到200人左右,不僅學員學到東西,基地也賺到盆滿缽滿,學員和基地的共贏的效果也為基地美名遠洋。

特色行業培訓行業我覺得不能靠風口存活,要一定實實在在的為創業學員辦些實事,比如多實踐教學,為學員創業提供後續的保障服務,如學員當地的技術指導,學員的特色作物收購等,讓學員即使失敗也有堅實的後盾,也只這樣,才能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循環,此類的特色農產品培訓機構才能走的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