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如今,史學界已將斯大林格勒戰役視為反法西斯戰爭公認的最偉大的轉折,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鏖戰後,德軍曾陷入短暫的潰敗。然而,正是德軍名將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的一系列精妙的操作,不但暫時避免了德軍在東線的全線潰敗,還在哈爾科夫地區建立起防線,重新與蘇軍陷入拉鋸戰。經此一役,曼施坦因卓越軍事統帥的地位更加牢固,哈爾科夫反擊戰也被視為拯救了東線德軍的戰役。然而縱觀整個二戰史,這場戰役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雖然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偉大毋庸置疑,但可觀地講,在這場戰役中,蘇德雙方都有鬥氣的成分在裡面。我們先來說說蘇軍:莫斯科戰役後,蘇軍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不知為何非要調遣重兵攻打戰略價值一般的勒熱夫突出部。蘇軍在這場戰役投入兵力百萬,派遣了大批優秀將領,總指揮朱可夫更是將其當成斯大林格勒戰役來打。然而,蘇軍卻意外地遭遇一場慘敗,也間接地拖慢了蘇軍的反攻節奏。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蘇軍高層更加重視斯大林格勒戰役,甚至拿出了玩命的姿態:最高統帥部將全國可以抽調的部隊、飛機、坦克等源源不斷地送進這座城市,據說每當投入一個整編師,用不了一天,這個師的編制就名存實亡了。然而,斯大林格勒局勢的膠著,讓蘇聯的高級將領們忽略了一個契機:德軍與蘇軍一樣,在大兵團作戰的後勤支持方面都做得相當遜色,德軍正是抓住這一點,拿下了明斯克和基輔的大勝,而此時,有個相同的機會擺在蘇軍面前。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按照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的部署,德軍南翼的補給線無意間暴露在了蘇軍面前。整條補給線防禦脆弱,如果蘇軍能夠從斯大林格勒抽調若干兵力進行攻擊,蘇軍很可能做到將整個德軍南翼攔腰切斷。如此一來,包括第2、第6集團軍,第1、第4裝甲集團軍在內的高加索地區的德軍都將被孤立,整個A集團軍群甚至都要陷入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而蘇軍如果能夠趁機沿第聶伯河對德軍展開強有力的打擊,德軍的戰略空間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極大的壓縮,倒是面臨的也許就不僅僅是一場潰敗了,而是整個南翼的戰略部署從根本上被摧毀。

即便是形式對德軍非常不利,的群其實也有一個扭轉戰局的好機會:如果德軍高層能夠做到不僅僅在斯大林格勒同蘇軍鬥氣,而是充分發揮其機動部隊優勢,對斯大林格勒以外的蘇軍展開突襲,那麼其他地區力量相對薄弱的蘇軍很有可能也會遭遇類似的潰敗,德軍甚至有機會藉機全殲南翼的蘇軍。實際上,曼施坦因早已提出了這“另外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不過,這樣的部署需要代價,那便是暫時放棄德軍在夏季攻勢中佔領的蘇聯領土。此時的德軍高層無疑是貪字上頭,根本不可能採納。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斯大林格勒德軍投降後,德軍圍繞著這塊區域所做的戰略部署瞬間崩塌,蘇軍源源不斷地從後方湧來,對德軍形成了數量上的碾壓。然而,此時元首再一次犯了亂指揮的毛病,下令要求德軍堅守哈爾科夫地區。這道命令幾乎讓德軍在1943年就輸掉整條東線。蘇軍在廣闊的戰略空間中,輕而易舉地就迂迴並擊潰了曼施坦因部左翼的德軍,基本控制了哈爾科夫地區;1月21日,蘇軍又收復第聶伯河沿岸重鎮扎波羅什。

在這種情況下,曼施坦因終於對元首忍無可忍,2月19日,他找到德軍高層勸說,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3天,可見當時德軍高層的戰略眼光的侷限性與思維的固執。最終,曼施坦因取得了他想要的結果:德軍高層終於同意放棄固守的戰略,暫時將戰區內的指揮權完全交給他。曼施坦因所做的初步部署,就是將3個已經幾乎喪失戰力的裝甲軍從米烏斯河防線上撤下,同時對雙方的實力做了重新估算。曼施坦因得到一個可怕的結果:如果以旅級作戰單位來估計,他面對的蘇軍至少有340個旅的兵力;如果換算成師,蘇德兩軍兵力對比達到恐怖的8:1。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即便如此,曼施坦因依舊抓住了蘇軍冒進且輕敵的心理,首先在第聶伯河渡口一帶消滅了蘇軍4個軍;接著,德軍又趁機對米烏斯河一線的蘇軍發動奇襲,又擊潰了4個軍的敵軍。通過這兩場戰鬥,德軍就重新控制了米烏斯河一線,並利用這條戰線,對位於第聶伯河與頓涅茨河之間的蘇聯西南方面軍形成了反包圍。雖然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但德軍依舊冒險發動了進攻。也許蘇聯人也沒料到這一出,大量蘇軍部隊立馬陷入混亂。不過,由於德軍人數有限,無法合攏包圍圈,蘇軍即便是吃了敗仗,仍然可以撤走。

1943年3月14日,蘇軍無心戀戰,德軍再次攻佔哈爾科夫。此時,蘇軍各部都陷入潰敗狀態,但曼施坦因手中沒有足夠的兵力擴大戰果,只是趁機建立了較為穩固的防線,重新與蘇軍形成對峙。單從戰爭本身來看,哈爾科夫反擊戰是一場非常精妙的指揮,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華顯露無遺。此役雙方的具體傷亡沒有可靠的資料,根據部分統計,蘇軍損失兵力應該在5萬人以上,損失坦克接近600輛,火炮超過1000門。德軍雖然獲勝,但從零星的文獻來看,他們同樣損失慘重。

蘇軍兵力8:1碾壓德軍反遭潰敗,德軍贏下此役卻基本輸掉二戰

值得一提的是,戰役結束後,元首立刻又收回了指揮權。此外,無論是斯大林格勒還是哈爾科夫,德軍都表現出了非常不光彩的一面:根據納粹德國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日記中的記錄,當德軍面臨潰敗時,許多士兵與軍官棄武器彈藥與補給於不顧,卻緊抱著搶來的古董字畫不願放手。這樣的情況暴露出一個問題:二戰末期的德軍,戰鬥素養已經大幅下降,比起復仇情緒高昂、越戰越勇的蘇聯人,可謂是對比明顯,德國人的失敗似乎早已註定。另外,因為哈爾科夫戰役形成了一塊戰略價值極其重要的突出部,4個月後,兩國圍繞這塊區域再次展開鏖戰,這便是蘇軍一舉敲定勝局的庫爾斯克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