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德军在投降前还有几百万军队,为什么不拼死一战?

奇葩历史大观


在纳粹德国战败前夕,希特勒还拥有着五六百万军队,那么希特勒为何选择自杀而不是拼死来一次绝地反击呢。



其实希特勒自己以及纳粹德国的高级军官几乎都知道知道无论怎样德国都会战败,而希特勒没有下达这个命令其实也是有外部作用的。

首先,希特勒这最后的几百万军队大多都是在战争后期拼凑起来的,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就投入了战场,比起刚开战的德国军队可以说这部分军队的战斗力大为下降。


所以基于最精锐的德国军队都在战争中持续的被消耗掉了,这些二流军队几乎时注定好失败的,所以是否抵抗都挽救不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其次,在战争中德国的国力无力支撑多线开战,东边有苏联,西边有英、美,而且苏联的陆军人数众多,而英、美在空海军方面有占据优势,尤其时英国控制了大西洋之后,切断了德国的海外资源的输入,供血不足,所以没有资源取支持纳粹军队的战斗。

最后,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纳粹德国的体制有问题。我们知道二战前的德国时封建君主制度,而君主之下都是各地的封建领主,大地主以及商人阶级。

在一战战败后,德皇出逃,德国建立共和国,但是根基并不稳定,并没有得到广大的领主的支持,甚至还在打压商人阶级。于是希特勒就很好的取得领主以及商人阶级的支持,并逐步的控制了中央。

这部分人都是原来的贵族领主,他们支持希特勒发动战争是为了重新分配利益,获取利益的。但是转眼间看到打不赢的时候,那自然是果断投降,赔钱,及时止损,所以这些军事贵族自然也就不听希特勒的了。这也是欧洲封建领主之间的一种默契,并不会对战败方赶尽杀绝。



但是希特勒作为一个乡下来的人,就算很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庞大的家族支持,只有凭借原来的军事贵族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野心。所以希特勒更像是一群军事贵族推到前台的代表。

所以在德国快要战败的时候,希特勒就是作为首领用来平息欧洲人民怒火的,所以希特勒无论如何都是难逃一死。


这个历史很正


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德国战败已经成了定局继续抵抗已经失去了意义,虽然还有军队但投降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此时的美军从意大利和法国两个方向攻入德国本土加上东线攻入德国本土的苏联军队,德军生存的空间已经非常的狭小。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国陷入被动

德国的闪电战非常的成功,整个欧洲大陆基本沦为德国的殖民地。除了英国依靠海峡苦苦支撑,剩下的只有苏联可以和德国一战。德国对苏联的突袭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占领了苏联的大片国土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只可惜苏联寒冷的天气和战斗民族的不屈意志让德国人最终没能攻占莫斯科。

此后德军全力围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了近一年,双方投入了几百万军队进行了残酷的争夺战,最终德国战败北方集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苏军乘胜追击德军并实现了全面反攻,此后德国在欧洲的战局陷入被动变为守势。

诺曼底登陆加快了德国失败的步伐

为了尽快结束欧洲战事,也为了瓜分胜利的果实美军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此时苏军已经攻入了东欧,美军快速解放了法国向德国的本土迫近,另一路美军也从意大利逼近德国本土,失败的阴云已经笼罩了德国法西斯。

从美军和苏军的绝对实力看,德军已经无力回天。加上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对德国工业区的不间断地毯式轰炸,德国已经无力再继续维持战争,虽然德国的科技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没有生产能力也是无用武之地。

虽有同盟但成了孤军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1945年的德国虽然有同盟国,但是此时的意大利已经战败投降被美军占领,日本也被美军压缩回了本土,在欧洲战场德国就是孤家寡人,1945年5月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此时的德国抵抗已经失去了意义。

西线的美军也攻入了德国腹地和苏军顺利的会师,而德国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无条件投降了,因为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选择。

德国法西斯已经覆灭,德国军队也不会为他们继续工作,战争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刻,和平才是人们的期盼,因此德军选择了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


秋雨鲁北说历史


虽然有几百万军队,但是,希特勒没资源啊!

二战时,已经进入了高水准的热武器战争。尤其是欧洲战场,双方拼的不是人数,而是拼工业生产,拼坦克、飞机、大炮、弹药、石油等物资的生产和供应。我来列举几项,看看希特勒在1945年有多穷。

纵观整个二战,希特勒生产37毫米以上口径的各型号“炮”,多达37万门。然而,在1945年,德国仅生产了16700门。其中,最著名的“88炮”,德国在二战共计生产了两万多门。在1945年仅生产了1064门!

再看坦克,德国共计生产了大约28000辆坦克。但是,在1945年,仅生产了不足1000辆各型号坦克。东线战场上,德军仅有1000多辆坦克,而苏军却有1.4万辆坦克。。。

还有飞机,德国在二战生产了11万架各类型的飞机。在1945年,仅生产了约7000架飞机。而在1943年,德国最强盛时,飞机年产量为35076架。

更要命的是,德军在1944年中旬,就失去了90%的石油供应!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就是摆设啊。再加上盟军的轰炸,德国很多工业体系都瘫痪了。

没武器,怎么打?这又不是古代,拿根棍子就能“揭竿而起”!这是二战,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重武器和物资支援。

拿我国举例:抗战时,几十万日军为什么能打下大半个中国?我们人少吗?光投降的伪军就有三百多万。我们就是败在武器装备不行上面了。我们要是有跟日军一样的武器,日军在我们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所以,等到1945年,希特勒虽然有数百万大军在手。但是,由于缺少武器资源,难以应对盟军进攻。所以,希特勒没有让下令让军队拼死一搏!即使希特勒下了命令,手下的军队也会因为没有弹药物资,很快投降的。甚至,还会对希特勒倒戈一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纳粹德国发动了二战,纳粹德国的野心也败亡于二战。虽然在二战末期,德国仍然有几百万的军队,但德国的投降是必然的。无论是疯狂的希特勒,还是狂热的法西斯纳粹分子都不可能以几百万军队来做最后的挣扎。在实力消耗殆尽之后进行正常的投降会得到正常的投降者的待遇,如果在实力消耗殆尽之后仍然要负隅顽抗,那么等待纳粹德国的只能是最后的毁灭。如果德国在二战投降之前,以几百万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为资本进行所谓的拼死一战,最后也只不过是困兽之斗,除了增加伤亡并激怒盟国之外,毫无其他作用。投入与产出成反比,所以没有所谓几百万德军的拼死一战,只有二战的战败与德国的投降。

为什么说德国以几百万军队拼死一战也是毫无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军队的数量的确是军队力量的表现之一,但军队的数量与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军队的数量只是标明军队的潜力。

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是欧洲战场,在欧洲战场上进行战争的都是传统的西方强国。这些西方强国不仅力量强大,而且人口众多,能够组织起规模庞大的军队。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在二战中都组织了千万以上规模的军队。当金率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可怕的威慑力和战争潜力。

纳粹德国就是凭借数量强大的军队横扫了西欧并入侵了苏联,苏联之所以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是得益于规模庞大的军队。规模庞大的军队不仅意味着进攻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意味着防御力量的强大。强大的力量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庞大的军队是强大力量的象征。

然而,军队的规模只能标明军队的潜力巨大,并不意味着绝对强大的战斗能力。当二战刚开始,虽然德国还没有组织起规模庞大的军队,但德国的闪电战横扫了欧洲;到二战的后期,德国虽然仍然拥有不下于二战初期的军队规模,但德国已经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因为军队里不再是青壮年,而是掺杂着老弱病残。

第二,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表现为军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军队的机械化程度,甚至是表现为人与机械化的结合程度。在一般的战争中,机械化程度高的军队战胜的几率高。

二战时期,最主要的参战国是欧洲传统的工业强国。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是强大的工业国。德国的工业实力强于英国和法国,所以德国才敢于发动二战。强大的工业意味着先进的武器,先进的武器意味着现代化的军队和强大的战斗力。

德国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轰炸英国,并直接打到了莫斯科城下,靠的就是其军队的强大的工业化和机械化。无论是数以千计的飞机,还是数以万计的坦克和大炮,都是德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的体现。与其说法国和苏联是被德国强大的军队打败和打残,不如说法国和苏联是被德国强大的工业所打败。

在二战的后期,德国虽然仍然拥有几百万军队,但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下降到不足以充分供应军队的境况。没有充足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德军的战斗力也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反观美英苏盟军,在工业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其军队的机械化能力越来越强大。此消彼长之下,德国虽然仍拥有几百万军队,但却失去了战争的能力。

虽然武器不是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最主要原因,但没有充足的工业武器装备的德军是打不过武装到牙齿的盟军的。

第三,德国军队的数量虽然仍然是庞大的,但德国的战术已经失去了其先进性,而且其战略空间的被压缩也使其引以为豪的闪电战失去了发挥的空间。

德军在二战初期之所以能够狂飙突进,是因为德国拥有先进的战争思维和突然性的战术。那就是把坦克集中使用,形成快速的机械化军团,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结束战争。无论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还是1941年德国突然进攻苏联,都是以速度取胜。

在二战的过程中,当德国的闪电战失去了突然性的时候,当德国的敌人适应了闪电战的时候,当交战的双方陷入对峙状态的时候,德国先进的战略战术就不是那么有用了。虽然德国拥有庞大的军队,但盟军的军队规模要比德军的军队规模庞大得多。不要说英军和美军的规模,就是苏联的军队规模也不比德国差,更何况是英军美军和苏军的联合。

在二战的后期,盟军已经推进到柏林城下,德国军队已经失去了战略迂回空间。其几百万军队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之内,还能发挥出几成战斗力?如果德国以几百万军队做困兽之斗,那么等待这几百万军队的只能是灰飞烟灭。如果德国不顾后果的行为激怒了盟军,那么盟军不介意德国陷入更严重的后果。柏林三百万平民会成为炮灰!

第四,虽然德军在投降前仍然拥有几百万军队,但德军已经失去了拼死一战的勇气。或者说,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已经达到了极限,德国人民已经醒悟于希特勒的欺骗。

德国之所以发动二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民族复仇情绪的影响。在一战后,德国人民受到了战胜国极大的压迫和掠夺,这种压迫和掠夺转变为了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然而,当德国灭亡法国的时候,当德国的轰炸机铺满英国的天空的时候,当德军横扫西欧的时候,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宣泄。接下来的战争,并没有复仇的意味,只是纯粹的掠夺。

德国之所以发动了二战,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开始于美国并扩展到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德国人民相信了希特勒的许诺。然而,当战争打到柏林城外时,德国人民还会相信希特勒吗?德国军队还会为法西斯拼命作战吗?当然不可能。

因此,就算纳粹分子下令那几百万德国军队拼死一战,德国的那几百万军队仍然会选择投降。不仅因为他们已经穷途末路,还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战争的目标和方向。

第五,几百万德军的投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德国资本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德国资本已经无法支撑战争的继续。

从新航路开辟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控制世界秩序的使西方列强,推动世界发展的是西方的资本。当资本从西方不能获得利润的时候,就会转向东方;当资本不能以和平的方式获得利润的时候,就一定会转向战争。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其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说的更明白一些,战争的发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问题。经济的发展固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毁灭。尤其是在人类没有找到一种和平的解决经济纠纷的方法之前。德国资本的被压制与德国资本的要扩张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导向战争。

二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德国资本获得利润和市场的过程。资本和利润讲求的是投入和产出,当产出大于投入的时候就是有利润,战争会继续;当产出小于投入的时候就是没有利润,则战争必然会停止。在二战后期,德国资本已经不能获得足够的扩张利润;所以,德军会投降,纳粹会灭亡。

总之,发动非正义的二战的德军的投降是必然的,以掠夺为目标的纳粹德国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德国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因为邪不胜正。以谈判的方式代替战争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向,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历史纬度


二战中,希特勒领导的德军一开始所向披靡,连连取胜,但到二战后期,就有些渐渐处于下风了,其实,纵使德军很勇猛,但毕竟是寡不敌众,最终在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开枪自杀。5月7日,继任者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并且在5月8日向苏美英法等四国代表递交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投降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时投降的德军,依然有300万人,为什么德国不拼死一搏?

第一:无疑是以卵击石

说德军还有几百万军队,那盟军还有上千万的兵力。德军后来的部队大多都是临时拼凑的,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大多战斗力底下。此时的德国几乎被盟军全部包围,战线很长,后期补给也跟不上。德国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还不如投降以减小不必要的伤亡。

第二:德国资源短缺

二战后期德军只剩德国本土的一点地盘,德国的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他们本国所实际拥有的资源也并不多。而且,德国面临多方面作战的局面,起初,在攻打英法的同时又派出支队去进攻苏联。这么多条战线,所需的战略物资当然不会少。慢慢的,德国就渐渐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来。都说做事情要专心致志,德国偏偏不信这个邪,这不,越打越吃亏,最后不得不投降。

第三:德国的军民没有被全部洗脑

德军不是日本,日本这个被军国主义严重洗脑的国家,在极有可能面对国家沦陷的情况下,发动了所谓的“玉碎”计划,号召本国的一亿人民团结起来将侵略者赶出国土之外,而但是德国除了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之外,大部分都是正常人,没有人会因为这个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鉴看历史文社


【历史小八卦迷】来解答: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可谓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啊呢。但是当了后期,德军在还有几百万军队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投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简单分析了一下,总结了几点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希特勒自杀了。

希特勒是谁?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是更是德军的精神领袖。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

——希特勒

一个号召着德国军队继续前行的首领自杀了。这是对德国军民精神上的一击重击,可想而知,德军士气一落再落,以致崩溃。他们肯定会一定程度上自我怀疑,是不是做错了?

第二、形势的紧迫,抵抗已毫无意义。

德军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德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时应对多个强大的敌人。

此时德军的对手,不仅有法国和波兰,而且还有着一千多万大军的超级大国苏联和一个已经完全动员起来的大英帝国,最关键的是背后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虽然这个时候,德军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是德国的精锐部队早已完完。就形势来说,基本上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如果继续打下去,也只是徒增德军的死亡罢了。

第三、德军中不是所有人都想打仗的。

很多明眼的德国人都明白,德国已经输了,唯一能补救的办法就是如何结束战争。当时有很多德国军官想要发动政变炸死希特勒来结束战争,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德国陆军统帅也在劝希特勒结束战争,只不过希特勒依旧一意孤行,下令毒死隆美尔。

话说,希特勒在上台之前就是靠着洗脑,走上了德国的最高政治与军事舞台。战斗初期,德军士兵都像喝了鸡汤似的斗志昂扬,可是到了后期,由于多次战争的失败,导致许多士兵开始厌恶了战争,于是他们也就顺势缴械投降了。

End

不得不说,从长远角度来看,二战德军的投降不失为一次明智之举。毕竟这样一来,德国不仅顺势保存了势力,还搅乱了世界格局。


历史小八卦迷


为何不拼死一战我认为有以下二个原因:

壮丁军队战斗力不足

德国投降前的军队可不是在二战初期的那波精锐部队了,基本都是属于老弱病残或者其他国家志愿参加德军的杂牌部队,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是临时抓来充数的士兵,电影《狂怒》中就有展现,有很多士兵都是小孩子,这样的部队何来士气想要拼死一战。

所以看着数量不少,但战斗力和战斗决心不足,自然也没法拼死一战

形势严峻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官兵中尤其是国防军中很多军官以自己的职业素养就会发现根本打不赢了,这些军官和所属的士兵大部分也是职业军人,不是狂热的纳粹党徒,形势对自身不利,如果打不赢的话投降也没有什么不可取,所以百万军队中占大多数的国防军士兵在这种形势下,拼死一战不投降的还是少数。


历史之殇以之为鉴


问得好,几百万残兵败将,拼死一战能打出来啥效果么?无非就是徒增几百万人的死亡罢了,扭转不了战局。而且,这几百万人等待的就是投降的命令,而不是反攻的命令。

二战在阿登反击战之后,德国就彻底的丧失了任何的打赢的希望了。1945年的局势就是败局已定,而且还是谁都能看出来用不了多久就是输了的。东西两线,英美盟军和苏军都是高歌猛进,德国被动防御,成建制的军队被消灭,或者是投降。

兵力上,德军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德国在1945年有几百万人,而对手是上千万人,还是东西两线夹击,外带战略打击,削弱其战争能力。

1945年开始,苏军先后占领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盟军从西线也打到了莱茵河,B集团军群也被消灭。等4月份,美军和苏军在易北河会师,德国全境也没剩啥了,随即开始的就是柏林战役,直接进攻德国人老巢。


等到凯特尔和盟军签协议投降的时候,德国差不多有二百多万部队,分别驻扎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地。说好了这是部队分散,说难听点,这就是一盘散沙,残兵败将。这些人打了几年仗,早就厌烦了,天天盼着战争结束呢。

另外,你这200万人其实也是被分割包围了,孤立无援。不仅如此,德国的战争机器也荡然无存了。失去了鲁尔区,失去了罗马尼亚,没法造武器,又没有油。再继续打,结果没啥变化,该输还是输。


尤其是德国基本全境沦陷了,再继续抵抗能有多大意义呢?柏林也没了,拼死一搏,能搏出啥来?无非就是200万尸体。


军武文斋


纳粹德国在二战投降前夕确实是有几百万军队,但遗留的这些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二战时期那支横扫欧洲的虎狼之师了。

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浓厚,相继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希特勒等军国主义思想浓厚的纳粹分子的指挥下发动的,希特勒是纳粹党的党首,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演讲家,他的一篇《我的奋斗》激励了数万个德国人加入到战争当中胜利是希特勒的终究目标。

不到万不得已他一定不会轻易的说放弃,二战前残存的几百万军队纵使凶狠如希特勒都觉得已经回天乏术,投降也就成了德国必然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来势汹汹,仅仅用了一个礼拜便打败了欧洲甚至世界强国——法国,德国的梯队伸向了整个欧洲,且推进十分的顺利。德军没有选择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而且去攻打了苏联。

德国进入苏联领土的前期,战略推进是十分的顺利,很短时间之内便逼近了苏联的首都,希特勒在做了短暂的休整以后就决定攻打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的誓死反抗和天气变化使得局势变化,德军在莫斯科的攻势变成了守势,德军在苏联损失了几百万的精锐部队,实力大大受损。

战争后期时,德国不论是军队的士气、国内的政治经济还是外部的联盟都出现了极其不利的局面。德国军队常年在外作战,死伤无数兵源补给比较困难,军队整体素质大幅度的下降,从经验丰富的壮兵到大部分都没有经受过正规训练的毛头小子。国内的政治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希特勒虽然强势野蛮但之前尤其是德国作战前夕百战百胜的战绩使希特勒威信大增,由于后期局势的改变国内对希特勒出现了很多的不满之音,甚至出现了多次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国内的政治变的极其不稳定,德国高层官员甚至私自勾结苏联美国提前商量起了投降的事宜。

德国虽然科技十分的先进,但奈何国土和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战争后期对军队的供应也是十分的紧张和无力。而且,在1945年以后,意大利已经被完全控制和占领,日本虽然处境稍好但也把自己的兵线收归国土,投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德国还有几百万的军队,军队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人必然会有畏死的情绪,德国的真实处境前线的士兵必然清楚不过,苏联和美国的攻势使得士兵早已明了战争的结局。他们清楚的知道战争坚持下去只有一死,但国内的传统和军队的纪律使得他们只能前进,他们可能比苏美等国还要期盼停火投降的命令。

德国最后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美国在德国进行地毯式的轰炸,苏联也逼近了德国的腹地。德国被落在柏林的一角,无力回天的希特勒选择了自杀,希特勒的逝世更是给那些追随他的士兵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二战德国在后期确实还有几百万的兵力,但那些兵力在苏联、美国等的面前非常弱小,而且德国的内部外部均已不能支撑德国的后续战争,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投降才是交给损失的最好方法。


亮郎才不尽


诺曼底登陆让此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德国腹背受敌,两个方向都攻入了德国本土。1945年4月开始的柏林会战,让德国大势已去,苏联红军最终攻入了柏林,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覆灭,然而,据传说,在希特勒自杀时,德国尚有几百万军队,为何希特勒不死磕到底呢?

首先,在二战前期,他靠种族复仇主义情绪煽动蛊惑的忠实民众和军队早已经随着战争的进程而消失殆尽,盟军都已经打进了柏林,德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希特勒说话,德国人民还相信吗?所以,就算还有几百万的部队,有多少人愿意为这场并不正义的战争殉葬呢?

其二,战火已经烧到了柏林城下,德国的经济状况可以想象有多糟糕,那么,这几百万部队的武器装备德国还能生产吗?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德国重工业区和兵工厂早已经被盟军轰炸的体无完肤了,武器,燃料,食物通通短缺,也就是早已经切断了德军的后路了。让几百万德国部队赤手空拳而已饿着肚子的跟盟军进行抗击,很显然这不明智。

所以,当时德国虽然空有几百万军队,也已经成为怀疑“元首”的散兵游勇,也早已经把武器打光,吃不饱穿不暖,毫无战斗力,这样的部队死磕除了增加巨大的伤亡之外,对战争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