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骆驼祥子)环境造就的性格是否无法改变?

丶丶丶我的天空


谢荐。时位之移人。环境造就的性格必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孟子之所以谆谆教诲“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是因为时位之移人的现象太普遍了。


松竹118


今年正好重读过《骆驼祥子》,先前只是学生时代课文中的记忆。

老舍笔下的祥子开始是一个勤劳、憨厚、纯朴的底层劳动者,他一直的奋斗目标就是有一辆自己的车,靠着力气养活自己,只是苦难一次次降临,好不容易买了车,又被兵痞抓走,死里逃生牵回来几匹骆驼,换的钱远不够再买一辆新车,在车行又被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虎妞套路,最后在小虎牙都死了的情况下,祥子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彻底的开始堕落。祥子的一生性格,在书中就有几次变化。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不管是受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改造的过程很难,大多数人过不了这关,还有很多人并没有机遇去改变性格。

改变性格几个途径

一、得遇贵人,如果能遇到一位愿意提点你的贵人,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说个我的例子,因为是北方人,说话比较直接,遇事爱冲动,脾气比较急。在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人,如果你一直这个性格,在职场很难发展,容易得罪人,招小人。我们董事长是一位特别好的老者,他发现我的性格缺点,告诉我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哪怕,我这个从小生活在一个说话都跟打架一样的环境,性格脾气也能改很多。

关键你遇到真心希望你好的人,你自己也愿意改。

二、读书改变命运。腹有诗书气自华,都说一个人爱读书,性格肯定差不了。因为书中包罗万象,你想要的答案书中都有,只是看你个人的领悟。性格决定命运,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不是给带来多少钱,是提升你的格局,拓展你的眼界,甚者重塑价值观。通过最近读的《富甲美国》,又学会一条道理,修正了我性格上一个缺点。简单说,就是脸皮薄不喜欢向人求教,读完这边书深受启发,看看山姆,曾经的世界首富,他每见一个人,都会把对方优点学来,变成自己的武器。

三、重大变故。人生经历一些重大变故,性格通常会有一些转变。如遭遇意外后看淡金钱、事业、生死;遇到家人去世,改变过去淡漠的亲情关系等,都算一种性格改变。就拿骆驼祥子说,如果虎妞死后,祥子去找小虎牙时候,小虎牙没有死,而是把她救出来,两个人一起生活,那么祥子的性格肯定会发生改变,一定会更积极,更热爱生活了,当然老舍没那么写。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愿意,努力吧,遇见更好的自己。



抹抹的成长课堂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一生让人从文中读来,不免有凄凉之感,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悲凉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环境一定注定了祥子的一生,他被社会现实所打败,失去了反抗的力量,被社会的污流裹挟着前进,这也让人为之可惜。

自从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后,一个热点话题,原生家庭在童年时期,带给一个人的性格是不是很难改变?答案各说纷纭,不免让人有对号入座之感。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能片面的说可以或者不可以改变,我认为会随着个人的读书,阅历,学历等等不断提高,不断丰富而有不同的认知。

例如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母亲又重男轻女,那时候最怕的是他们晚上回来吵架,小小年纪就知道察言观色,每天放学哪里也不去,回到家做作业或者看电视,我感觉童年带给我的是自卑,不自信,不善言语,我上大学毕业之前,一直都认为这辈子我的人生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得过且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是当我大学毕业之后,我没有去工作,用了几年的时间,拿到了本专业的最高证书,不断给自己充电,面对亲朋好友的压力,决定读研究生,让读书改变我的命运。

现在的我不再执念过往,最感谢的依然是父母,学会了做一个阳光,乐观,自信的人,去用我的事例和思想去治愈身旁的其他人。

所以我认为,出淤泥而不染,真的很对,不要被环境造就性格、不会再逆转,这句话所约束,人生很长,加油做自己,改变从现在开始。



怀古叹今


环境确实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这里的环境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整个的社会环境,二是个人的生活成长环境。

但性格决定命运,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换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不乏“骆驼祥子”这号悲剧人物的存在。

即使在那个三座大山压顶的封建社会,城市的生活也是纸醉金迷,流光溢彩的吧。不然,出身如祥子,也会幻想通过来车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

他的生活其实有许多次可以反转的机会的,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有头脑的妻子,虎妞其实就是他生活里的贵人,是看的清现实的人,可是他执迷不悟,直到虎妞去世,直到他最后堕落,他也没走出性格的泥潭。

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年代都有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存在,都有喜剧人生和悲剧人生的结局。所以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秦五爷,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无论悲喜,他们的人生结局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此罢了。


优雅如墨


人的性格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先天和后天。先天部分是生下来就刻在骨子里的,这就是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而后天部分,则就是题主所说的“环境造就”。

后天这一部分,在一个人35岁之前,其实是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而过了35岁,基本就会定型,除非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外力影响,比如生死的打击等,否则这个人的性格不会再有变化了,所以才说不要试图去改变成年人,因为他的性格已成型,即便他自己知道有问题,他也无能为力。

那么在35岁之前,人的性格形成有3个阶段,幼少年家庭时期——青年求学时期——参加工作初期。

幼少年家庭时期(12岁以前),就是当下讨论最多的原生家庭影响,幼少年时期,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模仿身边人,这是动物的本能,在没有自我思考能力的阶段,小孩子就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模式。

青年求学时期(12~22岁),人就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懂得去选择,模仿的范围从家人开始扩大到书本、影视,有了崇拜的偶像,会刻意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性格。

参加工作初期(23~35岁),当一个人结束了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工作以后,他才真正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社会的考验,他的性格、思想开始与现实碰撞,这一阶段称之为奥德赛时期。在这一阶段,人会尝试着平衡自身与现实,不断的试错,最终形成一种常态,这种常态,有可能是自主选择的较优解,也有可能是被动的接受,总之会形成惯性,影响人的后半生。



九溪百转


环境造就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人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他平时接触的人、事、物只能是那个圈子的。突然之间得到了巨额金钱,这个人不可能还能生活在以前的圈子,随着接触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圈子,他的性格肯定有所改变。最起码花钱上不会像以前那样拘谨。

当然,这里说的环境改变要与以前的环境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如果这个反差并不明显,对于那些墨守成规性格的人来说,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成语能够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你觉得呢?


醉看雪中梅


原生家庭的性格很多都是特定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即有长期接触的意识圈层,封闭的不开放的思想,也有长期经历的人情世故的局限。

想要改变自己,一个是要改变自己的 思想,去看意识流的书籍,哲学,心理学,去了解自己所思所感的情绪源头,分解剖析自己,把已经建好的建筑推翻,重建,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个可以尽量改变自己的接触的圈层,朋友圈,工作圈,多与美好的人接触,可以互相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这也重构你的生活习惯。

第三个就是走出去,当你从书上认知到外面还有那个大的一个不一样世界,你应该要激荡兴奋与勇气,去努力争取一看究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经历不一样的人情世故,懂得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才能知行合一,突破局限。



雨落蘭台


这里的“环境”不是指生活的环境,应是指“原生家庭”这个成长环境。

是父母的DNA和你的成长环境,共同塑造了你如今的性格。性格是很难被改变的!

但是心态是可以改变的。即使你不喜欢自己性格中的某一个点,你可以扬长避短,把性格中的长项发挥到极致,从而掩盖性格中的不足。

当你的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自然会被缩小了。谁人还没有点小缺点,对吧?



一叶净心


我觉得环境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但是关键还是看自己想不想要改变,就好比一个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有性格缺陷,可能会因此走上错误的道路,也可能会积极向上,努力改变现状,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努力改变自己


怀瑜紫陶普洱茶


一个时代造就一批骆驼祥子这样的人,都说:脾气难改秉性难移,社会在发展,我们都在追赶时代的步伐,每一个人都有改变,就是把骆驼祥子放在当今社会,他也会改变,是生活麻圆了我们的棱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