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北邮成电西电计算机考研杂谈

两电一邮计算机形势杂谈

1升学情况

北邮成电西电计算机考研杂谈

首先是升学情况,单纯看数据,出国差距太大了,西电全方位落后,然后北邮的招生规模居然小这么多,只有两电的2/3,成电的男女比例真是一枝独秀。国内读研北邮留本校的比例远高于两电,但是两电去北邮的也没多少了,尤其很多北邮人都说成电深造一堆去北邮的,真实情况也就才13个。然后出国不太好对比,毕竟phd和master都没标记,里面只有成电把top100学校详细到每个学校去向的人数都列出来了,北邮只给了个大概去向,西电更干脆。在质量上没法比较,但是在比例和绝对数量上,成电都领先,北邮略逊色,西电差很多。

but,据内部人员反馈,北邮的出国貌似是个假象,3000多的毕业生出国基本靠那个六七百人的国际学院撑着,而且现在北邮国际学院分数比成电的格拉斯哥还低一些。其实他们其他学院出国比率质量其实也一般。

2就业薪资与地区

北邮成电西电计算机考研杂谈

薪酬上,三个学校的统计口都不太一样,大概比下来还是北邮成电西电的顺序,但是北邮并没有在薪酬上有什么绝对优势,即便留京率50%,成电留在川渝的比例44.32%,西电的就业地点就比较平均了,但去一线的趋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在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上,显然是北邮西电成电这个顺序。主要就业单位质量上,西电还是要差一些,北邮和成电的就业取向还真是不太一样,成电更偏向电子相关行业一些,北邮主要还是运营商和互联网。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三个学校2018届官方就业报告,在本科生出口上,成电在深造上面已经追上并有点超过北邮了,就业上面北邮看就业质量报告,考虑到就业地域的问题,北邮对两电还真没啥特别突出的优势,甚至在留京率那么高的情况下,都没法把薪酬拉出一个档次。再考考虑到学术优势,在北邮和成电的选择下,北邮已经不算是最优解了。这时候考生需要考虑的就是城市和其他因素的考虑。西电因为收分已经被拉下太多,所以西电的性价比仍然是很高的。

成都是一个较为舒适的城市,所以成都安逸的氛围也影响了成电的学生,但凡有个成都不错的公司都有一大堆人去争,好多人其实是因为留成都没有了好单位,才去了一线。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北邮,西电的学生有闯劲。

北邮成电西电计算机考研杂谈

北京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但似乎北邮除了北京互联网因素,北方籍东北籍的应该很多,他们如果不回老家运营商,基本只会留北京找工作,大部分北方省会没啥it类工作。实在留不下再走杭州啥的一些地方。

就业情况,学校档次差不多的情况下,个人能力,专业,地域其实是主要因素。
北邮全校偏计算机软件的学生群体是最大的,而且又在北京,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还是非常有优势。

成电要综合一些,有不少学生是学微电子,微波,雷达,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光电等专业的,学生去向要多样化一些。

除了北上广深一线的公司,其实成都本地信息产业发展也还不错,除了传统的电子29,10,30所,中国网安等企业外,各大互联网it公司都有布局,阿里,腾讯,京东,爱奇艺,头条,美团等等,深圳的oppo,汇顶等也都过来了。本地也有一定吸引力,加上成都房价温和,研究生年纪大了,这方面考虑的比较多,所以每年不少人追着留成都,留川率接近一半 ,一线城市的公司,其实吸引力没想象的那么大,难得是留成都。

3总结一下

两电一邮发展方向已经不一样了,西电善于在本行业内深耕钻研,并在电子通信基础上拓展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但其实老师还是来源于原来老学科。雷达方面比较有名气。人才培养尤其院士培养很出色。
北邮给人的感觉很善于追逐热点,通信火的时候全校通信,计算机火的时候全校老师学生都转互联网计算机方向,通信学科声誉很高。
成电自进入985工程后,开始积极拓展学科,逐步调整办学结构,向综合性的理工科大学迈进。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5个一级学科排名前10。这也是和西电,北邮最大的不同。虽然学科实力不是短时间就能提升的,但你不去提前布局,逐步提升,那永远也没有希望。

成电经过20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的方向应该是北航,北理,华南理工这种综合性理工科大学,预计2020到2030会整体有一个飞跃。

两电一邮加上华科是四大码农基地,相互之间没有关系那是扯淡,另外北邮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北京信息行业的竞争力,而是取决于信息行业的供需比,这也是北邮多年来分数下滑的原因,从华五级别到这几年甚至掉出了中九集团混成了邮电工序列,难道是因为北京信息行业竞争力一路下跌?不否认北邮的优势是互联网和运营商有地区优势的加成。梦想靠所谓的科研经费来压制北邮,想得太多了。

北邮成电西电计算机考研杂谈

录取分是行业竞争力的表现,特别是对于211而言,不然北邮90年代分数为啥这么高?同样上财分数能吊打一众985也是因为行业内强势 。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