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被失败的教育养大的孩子什么样?

陌文






刘柏全羊馆


什么叫做失败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指那方面的?是家庭的,还是学校的?题主沒有说清楚,但我想,应该主要是指家庭的。

从启蒙时候起,就要教导孩子做好人,走正道,使孩子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的学会自理,从而会以后的独立生活打基础。千万不要过分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的坏习惯,孩子做了错事,要指正,並严厉批评,该惩罚的就要惩罚!记得我小时母亲常给我讲偷白鲞咬奶头的故事,这个经典故事在我们家乡广为流传,一般上了年纪的绍兴人都知道是怎么会事!可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这个故典。

所以说,学会做人必须从家庭教育从小抓起!如果对孩子放任自流,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德性,那么,读书再好,学历再高,踏入社会,不懂人情世故,缺乏抅通能力,书呆子一个,也会处处碰壁!


命运天注定22


什么是失败的教育,这个很难定义,我觉得我的家庭教育不算失败。我们家的特点就是正派,正派到只有一颗善心,心无旁骛的纯净。我却在学校教育中彻底失败了,我的经历很特别,由于正派和纯净,我对学校的纪律不适应,只有一颗纯净的心,不过是天生敏感,读书成绩一直不错。却会旷课和迟到,结果遇到一两个老师乱骂一阵,初中已经不想读了,奈何成绩不错,上了高中,高中遇到的那个班主任才是我最大的噩梦,全是无中生有的谩骂,连我的母亲都给骂了。我不明白一个纯净的灵魂还有一个温文尔雅的家庭,我那么好的修养在他的眼里居然变成一个粗俗不堪,满嘴粗话,脏话的垃圾!而这些脏话从他的嘴里吐出来是我此生唯一一次听到别人这么跟我说话!我生在农村,不是没听说过这样类似的话,可全是别人家的事,我的家里从来没有人会这样说,我当时脑袋都要炸了!当我逃出了那个老师的眼光房间,我曾经恨不得杀了他,从此以后我就连残存的自学的念头也灭了。不知道怎么样过了高中的三年,也不知道怎么还能上了大学,读上了我最厌恶的师范。我觉得我的人生在那个时候就完了,那是怎样的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所以我认为我也不懂你的创伤在那里,每一个的经历都不相同。最后只有试着放下才能活得好些,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放下了恨,但是每每看到别人有类似的经历,都忍不住泪如雨下。可是我们很得自己疗伤,过下去啊!



好时光417



用户2788331394203


被失败教育养大的分多种,一般受自己父母疼爱从小不让自己的孩受苦,又担心在外面吃亏,在家里又格外溺爱,这样就造成了是家里小霸王,自私任性,送到爷爷奶奶家更是隔带更亲,老人更是认为是生命的延续,比父母更加溺爱,在学校现在的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差的产生一种影响班级荣誉的学生,总是找家长,我邻居的孩子就是这样老师三翻五次的找家长,劝家长让孩子转学,或上别的学校学别的专业,所以各种原因至孩子长大后没自信,没上进心,有的成了社会小混混,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到招聘单位呢,一般都要高学历的,使他们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一旦教育失败对社会也造成了不安定,也是国家的负担,对父母更谈不上养老孝敬,因为他们自己也顾不上自己。


快乐许洪春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成功的教育孕育了无数栋梁之才的话,那么失败的教育也造就了一大批社会精英。首先我先举个例子,在我的老家,我有个哥们,他年龄比我大几岁,他从小父母双亡,家里很穷,邻居们看着他可怜,都纷纷给他送衣送饭,靠着村里的救济和乡亲们的帮助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村里又把他送到学校上学,可是他根本不是上学的料,调皮,捣蛋,三日两头逃学,老师的话不听,乡亲们的的善言当耳旁风,乡亲们都说这孩子太不成器了,己经无可救药了。时光如梭,转眼间,我这哥们已步入成年,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大地,为了自食其力,他也加入到了千千万万个打工者的队伍,涌入了大都市,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业历程。创业初期是非常艰难的,但他凭着天性聪明,善于好学,吃苦耐劳,顽强拼博的精神,凭着超人的经营头脑和商业理念,先后创办了,地产,汽车销售,连锁加盟等几家公司,这个大字不识半筐的乡巴佬成了本地有名的成功人士。成功后的他致富不忘乡亲,先后多次投资公益事业,为乡亲们发福利,修生产路,硬化街道,他常说,我是吸着乡亲们的奶水长大的,我不能忘本,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科教兴国,是国家永恒的战略,在这个祟尚科技,祟尚知识的年代,。良好的教育是成功者的基础。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论,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豪。失败的教育除涌现一批卑微普通人或误入歧途之人外,也在逆境中造成成长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叱咤风云,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向友5


教育其实只分2种:自我教育和外力教育。最好的外力教育就是教会孩子自我教育。

在我看来,不能教会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反思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高考时,我们一个班10名同学报考本地第一名校,年级组长模拟考后看到我们10人分数冷讽道:好的报、差的也报,你们当这学校是垃圾桶啊?当年学校讲重点率,大学本科率,我们当时真是小人之心度之,怀疑挂了是不是拉低学校大学入取率,影响年级组长的奖金。

好在10人都挺争气,全进了。心想这下终于吐出一口恶气,“狠狠打了年级组长一嘴巴”。但多年后又想,是不是老师为了鼓励我们而用的激将法?

这教育算失败还是成功?如果我们都没考上,是不是又要全怪他那句嘲讽?

其实放在历史中,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学生有局限,教师有局限,国家又何偿不是。

最近又有家长讨论文理分科,来看看历史上的文理分合吧,完全是跟着国家发展阶段走的:1949年后,我国高等院校对标苏联,于1952年6月至9月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将学科进行文科与理科的划分。例如,当时将北京大学的工科并入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文科则大部分纳入北京大学麾下。这是工业化思维去管教育,追求效率。文理不止分科还分校。

经过5年的调整,1957年,高等院校已然将专业划分为文史类、医农类和理工类三大科类,高考试题也被分为文科和理科试题。

直到1999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3+X”改革方案。2002年,全国范围开始实行“3+文综/理综”的考试模式,并沿用至今。

也是在此前后,国内出现高校合并潮,一些理工类名校又开始补短板不偏科融合文理。

换言之,你高考的节点正好碰上上面几年,是不是要骂娘:搞什么搞,考试规则又变了?!

但再反思一下,每一代人所受教育又何尝不像小白鼠被试验?国家也在试验,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整个社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教育失败不失败,你是以结果衡量还是以过程衡量?是以个人能不能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赚大钱衡量还是以整个社会教育普及率、大学生比率衡量?结果都是不同的。

但是你会独立思考,会反思,这就获得了自我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名人名言行事录


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我斗胆说几点个人的所见与所想,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由于家长们吃过苦,就总想着不让孩子再重复。于是娇生惯养,连基本的生活与生存能力都没有,这无疑就培养出很多“巨婴”。为什么很多孩子只想在家啃老?就是习惯了这种“安逸”。

第二,缺乏责任心与担当

在外工作,只想着索取,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在家生活,只想让别人伺候,不尽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工作稍有不顺,就辞职;夫妻稍有不合,就想离婚。不仅没有养老意识,对自己的孩子也少有耐心。

第三,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这一点尤其在独生子女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明明自己啥也不是,或者说啥也干不了,却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为人处世只顾个人感受,从不为别人着想。

第四,爱慕虚荣,不切实际

娇生惯养,不仅培养了“好吃懒做”的行为,更是培养了“爱慕虚荣”的心理。学习、工作、家庭、孩子、房子、车子等等,处处攀比,只想要最好的,而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

第五,内心封闭,不善交流

不良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内心封闭,内心封闭就不愿意交流。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会孤立而不合群,在家里常不善于交流而影响家庭和睦。久而久之,这样的性格会一代代相传,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纯属个人观点,说的不对请指正!


user摩羯大叔


我们看一看大学生“药家鑫”,我们看一看大学生“马加爵”,我们看一看“吴谢宇”,我们看一看以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失败的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情况。

1:来自大西北的女孩儿,当地最有名的学霸,从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在北京最好的一所学府读到博士后,去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又拿了个博士后,昨天,双博士后的她终于回国了。不过,这次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被两个高壮的美国警察押解遣返了回来,没有行李,只有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38岁形如百岁老妇。

从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上最好的大学,再被推荐到美国的大学,双博士后,眼看着就是在一条出类拔萃的康庄大道上行走,却急弯下坡——流浪、精神分裂,甚至被遣返回国、面容不堪,似乎就是最落魄海归的例证和读书无用论的注脚。为此唏嘘之前,我们也曾为诸如中科大85后双料博士后美女当教授之类的个案感叹。

很显然,人生赢家与输家的分野,与双料博士后这个头衔无关。正如当事人小兰称,“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一个家境一般的女生,可能得不到最完善的家庭教育及性格引导,凭借优异的学习能力晋级未尝不是她实现人生突破的最主流选择。毕业后她被推荐到了企业,可见其专业能力也是优异的。而最终之所以被遣返,是因为进入企业后,她不擅与人打交道的劣势被彻底放大,大抵能归类为智商富余而情商不足或者性格缺陷之列。加之异国独自求生的艰难,最终导致了她可能的精神疾病,进而落魄。从主流的成功学意义上讲,她是营养不良式应试教育开出的孱弱的花,生活的风浪一个冲击便折枝了。但做一个假设,倘若她毕业后回国就业,待业艰难期有家人扶持,能够进入与其性格更适宜的科研行业,未必不会有一番成就。

姜子牙卖面,也会血本无归;数学家陈景润授课,也因口齿不清被拒。所以,一个不善交往的双博士后失业被遣返回国不见得有多失败,关键在于她是否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并从事了适合的职业。一个正常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在于既能够看淡学霸的光环,也能够容忍“想成为坐在路边拍手的人”。小兰的经历,多少也能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个醒,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成才是否比成人更重要?成功是否比快乐更重要?

2: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名校将来能出人头地,尤其对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名校可谓是“逆天改命”,然而现实工作可不是只看一张文凭,它需要看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

26年前曾有位江西女孩以692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可毕业后因为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最后沦为低保户,令人唏嘘不已,今天,给大家分享下中国人大学霸武继红的故事!

农村孩子伍继红一鸣惊人考上人大,前途可观

伍继红1974年出生在江西赣州一户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伍继红从小天资聪慧,有很强的学习天赋,父母也是送她去学校学习,希望她能学习知识,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武继红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5名,时常拿些奖状回家,父母看着伍继红的优秀成绩十分欣慰,后来父母去广东打工,武继红就跟随父母南下,在广东高中学习的伍继红成绩非常优秀,非常受老师的喜欢!

1994年20岁的伍继红参加广东高考,并以692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被图书管理档案专业录取,当时全家人和老师们都非常开心,因为考上人大,毕业后是可以分配工作的,尤其从人大毕业的学子,毕业后考取公务员是比较有优势的,在喜悦的氛围中伍继红北上求学!

当时情况下,专科以上学历是分配工作的,但国家在1996年打破了“分配”工作的制度,让学生凭借自己能力找工作;因此一心想入“体制”的伍继红在1998年从人大毕业后,就努力考取北京公务员,作为学霸的伍继红笔试成绩特别优秀,并得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可最后没有通过面试,伍继红并没有放弃,随后在天津、河北找工作,可因为专业比较冷门,伍继红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最后选择返回广东!

人大高材生伍继红毕业后工作受挫,情感失意沦为低保户

伍继红返回广东后,也是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迫于生活,不得不去超市、电子厂工作,最后在某电子厂工作遇见小学同学,两个人陷入爱河并结婚,可让伍继红万万想不到在她怀孕期间,她老公出轨了,这对伍继红打击特别大,导致伍继红精神出现不正常!

离婚后,伍继红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而多年工作的挫折也让伍继红备受打击,甚至有一段时间伍继红丧失了劳动能力,最后在邻居的介绍下与隔壁村男子结婚,生下5个孩子,而一家9口人靠丈夫一个人打工维持生活,生活一度陷入赤贫,靠政府救济!

2017年江西中学老师吴美华在下乡扶贫活动中,听说了伍继红的事并为之震惊,真不敢想象人大高材生沦为山区低保户,吴老师亲自到伍继红家考查情况,可以说伍继红的家用“家徒四壁”形容不为过,并且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晚回去吴老师就写了一篇关于伍继红的文章发表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大校友直言“不敢相信”!

最后在人大校友的捐赠下和政府的支持下,伍继红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并为之改善生活,希望伍继红能走出来,而且伍继红人大班主任亲自寄了多本书,希望伍继红不忘知识能找到一份工作;伍继红多次面对媒体表示“自己该有一份工作”,可现在有5个孩子的伍继红,心有余而力不足!

伍继红的遭遇是专业冷门还是能力问题?

伍继红,中国人大高材生,毕业后找工作却四处碰壁,最后沦为“村妇”成为低保户,让人惋惜;很多人说是因为伍继红所学专业比较冷门导致的,可在当时大学生普遍较少的情况下,即便不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凭借着人大的文凭找其它工作也是绰绰有余啊,可见伍继红并没有把握时势而是选择了“听天由命”,这也说明了伍继红的能力确实有限!

文凭是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是工作上的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人能力,所以无论你读的是清华北大还是普通本科,在大学里都要学好专业课,提升个人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先分享这些。。。大家先看一看吧。


罗桂田心理咨询


要知道被失败的教育养大的孩子什么样,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失败的教育”,什么又是“成功的教育 ”

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在题主眼中算是“失败的教育”,是学习好,成绩好,是听话,乖巧,还是染上社会陋习?


在我看来,不能以一定的标准来定义教育的失败

教育不能说别人成绩考试第一,别人特别听话这类标准答案来判断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因为“第一”只有一个,不能强求每个人必须考到第一才能算是成功。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友人向其母亲祝贺:“您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吧!”总统的母亲平静地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同样让我感到骄傲。


这位母亲的两个儿子,一个做了总统,一个是农民,做总统的当然是成功的榜样,但不能以此来判断另一个作为农民的儿子是失败。

她另一个儿子虽然是农民,但是他也有作为普通农民的成功之处,他懂得一年四季的春耕与秋收,他懂得尊敬长辈、提携幼儿、孝敬父母......


所以,我认为失败的教育,应该是:

1、没有国家荣辱感,没有集体观念的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首先要有国家荣誉感,这是一个人的归属与立足之本,个人与国家,集体是荣辱与共的。


2、蔑视生命,没有人性的

昨天(2020.02.25),四川省东坡区公安分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13岁的嫌疑人刘某某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将母亲卓某(女,36岁)杀害于家中。

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则学生杀人案件还历历在目。

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班主任教师黄某被学生用砖头击打头部9次后陷入昏迷,于近日不幸抢救无效身亡。


我认为,这是失败的教育活生生的例子,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3、不顾道德,没有礼义廉耻的

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及礼义廉耻,所有的道德观都抛诸脑后,这也是失败教育的一个范畴,而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礼义为先,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