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育|天底下最害人的一句話是什麼?

停課不停學,逸飛書畫萬官路蔣老師勵志學習打卡第13天,李玫瑾教授《3到6歲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

日期:

2020-03-03 10:34

領講人:

ll林老師

內容簡要:

李玫瑾教授《3到6歲性格培養之給孩子立規矩》

感悟:

3到6歲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否則孩子很難成材!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首先,為人父母者要意識到給孩子立規矩的重要性!


我們國家提倡“依法治國,以德治國”,作為父母要認識到,“德才兼備”也是“德”在“才”之前,法律是最後的道德,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考上名校有個好前途,而是教會他最基本的做人做事準則,做人,德行超過才能!


稻盛和夫有個“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因為它有正負之分。


比如好不容易進入五百強,卻因為拿了公司的紙張回家反被開除,這就是“思維方式”是負數的例子,因為父母從小沒有教育好他,“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說的就是所謂“不拘小節"的家長們。


《弟子規》也說,“行有餘則學文”,從古至今,我們都在談行為教育超過知識教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為人父母要及早認識到需要給孩子立規矩,這樣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材,而不是一味地寵溺孩子,把孩子養成什麼“小皇帝小公主”,這是最可笑又最可悲的一句話,說出這種話的父母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斤兩!


豆瓣有個“父母皆禍害”帖子,雖然被後續封殺,但從各大論壇貼吧都顯示,孩子們最痛恨的一句話就是“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因為這句話,導致很多孩子變成生活上的白痴,不會團結合作同學,甚至考上名校淪為心理不健全者也大有人在,心理和行為教育的缺失,遺憾終生!


很可惜,這樣的後果是最愛自己的父母造成的,本來是愛孩子才放縱孩子,最後卻讓孩子恨上自己,比《警察和讚美詩》還諷刺,可惜,誰都笑不出來,因為,無論父母還是孩子,誰都不是最後的贏家!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但是為人父母這樣最重要的事情,卻沒有幾個人學習過!”


事實上,為人父母者,不是像養寵物一樣給他生活上的照顧就好,而是教會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做到這一點,立規矩就非常重要,而不是忙著對孩子進行各種知識灌輸。

其次,立規矩的時間?

古語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其實已經告訴我們,當孩子三歲時,就要對他鄭重一點了,父母就得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孩子是最會模仿大人的;

西方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3至6歲的兒童只能對事物的表象作出反應,並且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別人的觀點可能和自己不同。該年齡段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他律的,他們認為服從成人是最好的道德觀念,他們服從和崇拜絕對的規則和權威。”

所以,李玫瑾教授說,3到6歲應該立規矩,這是有著科學依據的。

再次,如何立規矩?

人們常說,“嚴父慈母”,“養不教父之過”,由於大部分媽媽感性容易過頭,導致教育孩子時容易不講原則講情緒,所以這個活,建議交給爸爸或者家裡最優秀的人(也可以是媽媽,假如她頭腦最冷靜,思維邏輯最清晰)的人來做吧。


家長給孩子定規矩的過程,難免會有孩子哭鬧,當關上門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不要打罵孩子;

第二不要來跟他講道理,沒啥用啊,

第三不要走開,走開了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表情,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最後,立何種規矩?

佛家有“五戒十善”,基督教有“摩西十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建議名單有(自己搜搜吧)

1.《朱子治家格言》

2.《弟子規》--孩子會背,但是家長得講解,還得會示範

3.《學生行為守則》

4.今日學堂校訓(貼我家牆上了)

5.美國學生行為規範

6.奧巴馬九條家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