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津云新闻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的人奔赴前线,有的人坚守后方。总有一些人,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也是这场战“疫”中必不可少的平凡力量,他们用朴素却又坚定的声音传递着——抗击新冠肺炎这场人民战“疫”,依靠人民!

  喇叭反复广播,村干部上门宣传……这里的农村防疫很“硬核”

  “咱们村民就不要出村了,外村的也不让进村了,现在咱们都在疫情防控中,大家坚持一下!”1月27日,天津宁河区苗庄镇东瓦村支部书记李景彪操着一口方言,在大喇叭中反复广播着。

  “村民们注意啦!下午登记着急买的东西都到了,都消好毒了,谁登记的抓紧到代办点领取。另外,需要明天早上买啥的也抓紧登记,注意出来都得戴口罩啊!”这是宁河区苗庄镇东瓦村里“大喇叭”第三轮通知村民领取代办生活物资的广播。

  “这是疫情防控小知识,您好好看看!”“咱们都得做好防控,早发现、早报告!”在苗庄镇,村干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主动入户宣传,将防疫知识传播到每一个村民家中。“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防控疫情”……村里随处可见各种横幅、标语,多种形式的宣传让防疫的知识深深烙在村民心中。

  “村里喇叭天天广播,村干部也上门宣传、测体温,在入村卡口喷洒消毒水,还将外地回来的村民信息进行了登记,及时了解状况。现在又挨家挨户的嘱咐大伙儿,出门戴口罩,不要乱出门,空气要流通……让我们觉得非常安心。”苗庄镇东瓦村一位村民说。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入户测量体温)

  “苗庄镇刘庄村有一户一家三口1月19日从武汉回到天津市内,在市内居住三天后,开车回到刘庄村。我们村干部发现后,及时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并要求该户居民就地居家隔离,村干部安排专人盯守,为他们提供生活必备服务,包括帮他们买菜、买生活用品等,乡村医生每天三次以电话、短信、微信的方式询诊。”回忆起疫情早期,村干部为回乡村民服务上门的场景,苗庄镇党委书记李万明说道,“农村是防疫的薄弱环节,大喇叭广播、入户宣传……各种接地气的方式,就是让每一位村民了解最新疫情进展和防护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抗击疫情的胜利。”

  快递小哥:“我们多跑腿,居民就能少出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快递能送到家门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感受。疫情期间,虽然天津市的小区都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但绝大多数地方还是能保证快递送到小区门口,从未间断。这背后,是千万名“快递小哥”冒着风险披星戴月的奔波。

  朱仕江是一名快递员,从事这一行6年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和很多同事提前返回了工作岗位。

  朱仕江说,疫情期间收派的快件大多是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他和同事每天要收派100多个快件,是平时的2倍。这段时间,他们不能回家,公司为他们安排了住处,发放了手套和口罩,有些区域还发放了防护服。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朱仕江在核对快件信息)

  “忙完一天工作后给家人打电话,报个平安,这是我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每天我们卸车、派件、装车,一天下来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朱仕江说,尽管再苦再累,但值此特殊时期,他没有一句抱怨,“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次,一位收件人问道:“你不害怕吗?”朱仕江回忆道:“要说完全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想想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想想我负责派送的区域有六七个小区,如果这个时候快递都停了,那些居民们怎么办?别人不干,我们得干!这就是我们作为一名快递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多跑腿,让居民少出门。”

  自从全市小区封闭管理以来,快递员需要在小区大门口外边“摆摊”,等待居民们自行领取快件。有一次大雪天傍晚,朱仕江在小区大门口等待,派送当天最后一批快件:“”收件人是一位戴口罩的姐姐,她接过快递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打开了快递包装。我以为她是要当场验货,没想到这位姐姐从里边拿出了两个口罩,直接塞给了我,对我说了一句‘师傅,你们辛苦了。’有了这句道谢,我觉得我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大雪天独居老太太家灯亮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激动……”

  对于自己奋战在社区防控第一线的伊始,苗苗至今仍记得很清楚:“大年三十那天,在社区值班的我接到新兴街道党工委的命令,天津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大年初一,全员上岗。”

  苗苗是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个多月来,社区宣传喇叭从未停止,各小区门岗点位24小时值守凭证测温出入。苗苗介绍道:“全体社区工作者站在了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市里的、区里的、新兴街道的干部、广大的志愿者、‘双联系双报到’的在职党员、可爱的社区居民、有爱心的社会组织和我们一起共同战‘疫’,我们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把党支部建立在防守的第一线。”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苗苗帮社区老人拎东西)

  苗苗的手机成了朝阳里社区的“热线”,下大雪的一个晚上,社区空巢独居的解老太太哭着打来电话说自己家断电了:“书记,我该怎么办啊,我们家黑了。”苗苗赶紧回答:“您别着急,我马上到。”考虑到情况紧急,请社区外的修理师傅又怕为防疫工作带来隐患,苗苗给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王金祥打电话说明了情况,王大爷会修家电,他踩着冰雪来到了解姨家打着手电筒来到了解老太太家,认真的排查起来。“说真的,在王大爷查看电路的时候,我心里是很忐忑的。一是怕大爷出危险,因为大爷身上因为淋了雨雪都是潮乎乎的;二是想着王大爷也一把年纪了晚上眼神不太好,万一电路修不好,可怎么办呀,我不能让居民就这么摸着黑呆一晚上呀!而且疫情期间和以往不一样,这个时候真要是修不好,再外面再找修理师傅是真的不好找。但是随着大爷合上闸的那一瞬间,灯亮了!我当时真的特别激动,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

  给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关心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代买代送,去医院为居民取药、帮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社区党委和社工们的努力,居民们看在眼里。“很多居民打开窗户对我招手说,‘书记,你们辛苦啦’‘天津,加油’,让我感到信心满满。我真的感受到,人民战‘疫’,依靠人民!”苗苗说道。

  拿到饺子那一刻,他都没意识到当天是大年三十……

  接到通知时,吕忠强看了眼表,心突然提到了嗓子眼:“仅剩2个小时!从接到指令到第一趟武汉方向来车仅剩2个小时了!”卢忠强快速让自己冷静下来,凭着03年经历“非典”时积累的经验,吕忠强立即喊来车间的几名党员干部,穿戴好防护备品,第一时间带队直奔东旅客通道,开展对下车旅客的测温工作。

  吕忠强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天津站客运车间主任,上文的经历发生在1月21日,当时他和同事正忙着应对春运客流高峰,突然接到车站紧急命令:因湖北武汉爆发肺炎疫情,要求客运车间对10趟达到天津和途径天津站的列车的下车旅客全部进行体温检测,外防输入、严把关口。

  “我让其他同志进行引导、截流旅客等相对安全的工作,自己用测温仪对武汉来津旅客进行逐人测温,把相对危险的事由我先做,因为我是党员,是干部,更是他们的主任,这个时候我必须顶在前头。”吕忠强回忆道。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吕忠强参与搭建5处测温区域,无论是设备摆放、标识制作、广播宣传,还是人员摆岗、工作职责、处理流程,每件事情吕忠强都到岗到位。

【津云特稿】这个寒冬,有些平凡,需要铭记……

  (吕忠强在执勤)

  “大年三十晚上,我拿着食堂的饺子问同事,今天啥日子,怎么吃饺子?我同事都问我是不是着魔了,连过年的日子都忘记了。其实,我不是着魔,是心里急着单位的工作,挂念着来往的旅客。”吕忠强笑着回忆道。

  天津站为响应天津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体干部自1月26日起停止休假,并抽调100名干部职工组成突击队,24小时奋战在一线,对所有进出站旅客进行体温监测。此时,吕忠强再次请缨,要求继续奋战在一线:“我们领导出于关心我的角度,要求我回家歇歇。但是我想,身边的弟兄们都在抛家舍业地奋战,我回家休息可不行。我跟领导说,放心吧,拼了这些天,我这膀子越来越有力气,休息的事,回来再说!”

  3月5日,这是一个向榜样学习的日子。其实,“雷锋”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或许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或许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凡无奇。但,就是这些平凡、质朴的人们,撑起了疫情期间我们原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节。特殊时期,人们会很快地意识生活中方方面面与往日的些微不同,却经常忽视了仍然能尽量维持如平日的那些衣食住行,饱含了多少人的负重前行。

  向疫情中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文中故事综合自津云此前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