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自上古传说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而后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顺序发展演化,至隋唐时诸体成熟并完善,书法大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如"二王"、"颜筋柳骨"、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书法大家。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又经宋、元、明,至清朝,书法艺术可谓达到极盛。清朝的皇帝都喜欢书画,尤其是乾隆帝更令朝臣编刻了一部收藏了历代书法珍品的珍贵法帖-《三希堂法帖》。

为什么叫"三希堂"呢?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据说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他在自己日常起居的地方开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奉藏着三件稀世书法真迹供他时常临摹把玩,即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房间故命名为"三希堂"。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三希堂法帖》收录有自魏晋以来,各代名家共135人的340多件楷体、行体、草体等书法名品,并有各家题跋200多条,印章1600多方,共计9万多字,刻石500块,分为32册。由于全部系墨迹上石,刻工精细,因此备受后人推崇,现如今多方更是印制成书,流行于世。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三希堂法帖》可谓是一部空前的大型书法法帖,其所保留的历代书法名家真迹,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艺术人士。但它不仅仅是翰墨中华法书至尊,更是华夏五历史文明的缩影!

它见证了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

它凝聚了朝代更迭中无数前人的辛酸血泪;

它经历了无数灿烂,更饱尝了无数的世态炎凉……

《三希堂法帖》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文明史


可以说拥有了《三希堂》便犹如拥有了一部鲜活的中华艺术史和华夏传统文化文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