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圖:B-106H號準備出發時的圖片 官微圖片

拉上窗簾/文

今天(3月5日)中午,江西快線的一架“皮拉圖斯”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

江西快線的全稱是“江西快線通勤航空有限公司”,目前擁有13架PC-12NG型飛機。按網絡資料,這家公司由江西省鐵路投資集團、亞捷通用航空無錫有限公司和北京華瑞聯合航空科技聯合出資,計劃在5年內將機隊規模擴大到60架。

江西快線在去年4月開始正式運營,著力打造江西省內的“一小時交通圈”。它推出的“月票”只要3000元,在當時引起轟動。但可能是江西人民還沒有富裕到“坐飛機上班”的地步,機票銷售似乎不理想。去年7月,江西快線PC-12曾到內蒙古打工。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圖:國外的PC-12 Airliners圖片 攝:Rafael Silesianwings

皮拉圖斯是瑞士老牌的通用飛機生產商,2012年底入駐重慶“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城”,據說每年要生產150架PC-12和PC-6飛機。PC-12飛機是皮拉圖斯的拳頭產品,可以載客8人。與“雙發”的運-12、海島人和空中國王350等相比,它一個發動機比較省油,維護費用也更便宜;與單發的賽斯納“大篷車”相比,它客艙加壓,乘坐更舒適,也可以飛得更快更高更遠。PC-12NG不僅質量可靠,還能勝任高原飛行,在2013年曾到達過迪慶香格里拉機場。

我國近些年引進了很多全球知名的通用飛機,包括鑽石、西銳、塞斯納、恩施特龍等,都紛紛與我國合作進行“組裝生產”。但生產出來的飛機如何消化,是一個棘手問題。私人用戶太少,最終往往由國企買單,搞“示範運營”。這等於裡裡外外花的都是人民的錢,經濟效益不太好。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圖:河北中航通飛國王350在示範運營 攝影:拉上窗簾

PC-12此次造訪首都機場,並不是為了在北京開展載客運輸。因為“業務繁忙”,北京首都機場早在十幾年前就停止了接收支線飛機,更不用說PC-12這種通航飛機了。小飛機進近速度慢,排隊降落時後面的大飛機“憋不住”,空管認為影響效率;而且它的起降和停場等費用都比較低,機場覺得不如玩大飛機划算。所以2010年以後,首都機場除了“總局”的國王350,已經沒有渦槳和活塞飛機起降了(幾乎)。

PC-12是“單發”渦槳飛機,此次能夠在首都機場降落,意義確實非常“重大”。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圖:多尼爾328當年在首都機場 攝影:拉上窗簾

這兩次意義重大的飛行(明天還有一架),官方的說法是“應民航局徵召,備勤使用”。但在這個抗疫的敏感時期,讓人不免聯想到通用航空慘淡的業務狀況。與民航一樣,通航在疫情打擊下也沒啥生意,有的企業已經難以支撐。

一方面,從經濟發展的水平來看,我國近些年的“通用航空熱潮”確實有些超前,人民的收入還跟不上。另一方面,通航業界一直有關於江西快線“內部不和”的謠言。此時來京究竟是“承接到了民航局的生意”還是“另有玄機”?——有待觀察。

北京首都機場十年來首次迎來“小飛機”:單發渦槳皮拉圖斯

圖:通用航空,叫好不叫座 攝影:拉上窗簾

江西快線在我國通用航空界比較“活躍”,它似乎特別熱衷於“搞活動”。去年年底的“兩航起義紀念飛行”,也是由它策劃和實施的。據稱是買了一架DC-3,僱了兩名海外飛行員,南昌-香港-廣州-北京飛了一大圈。但是否因此賺到了錢?不知道。它又是怎麼養活十幾架飛機和員工的?也不曉得。

但無論如何,希望疫情的影響儘快過去,希望我國的通航事業健康發展,希望江西快線多多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