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建好考吗?有什么建议吗?

有点小帅真帅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二建就是二级建造师。建筑行业施工领域施工管理方面的入门级证书。既然是入门级的证书,难度当然不会太大,但是还是要认真对待,需要学习,我认为每天保证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配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连续坚持100天,二建那个蓝本本就拿到啦。下面我结合自己考二建的经历,给你进行详细的分析一下。

二建三门学科的难度分析。

1.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这门课是二建三门课中最简单的一门课。

通关要领☞

有相当一部分题可以根据法律常识解决,其他的需要结合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程内容的记忆进行答题。

法规全部都是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具体的题型和计分方式如下图,看看是不感觉很简单呀!

2.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二建的管理相比较法规要难一些。因为管理涉及到一部分计算,同时管理科目重合了工程经济的一些知识,管理相关的知识点很抽象,也比较相似容易混淆。

通关要领☞

计算题掌握原理以后就是小学初中的计算,其他知识点通过对比学习,重点突破高频考点方法,通过考试也是没有问题的。

管理也全部都是选择题,比法规多20分,总分120分,考试的时间长都是三个小时,来看一下题型和计分方式,学习两遍以后,我认为也不太难。

3.专业实务课

从二建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从六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作为专业实务课。实务课也是真正需要用心学习的一门课,有些人觉得难也是难在这门课上了。

专业实务课既有选择题又有案例题,通常又难在案例上,所以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得案例者得实务,得实务者得证书。

通关要领☞

选择题要尽可能多的拿分,弥补案例题上的亏空,实务课分为技术部分和管理相关的内容,现在的考试偏技术了,这叫熟悉施工工艺和流程,就要多遍的学习,你要做各种各样的案例题,因为案例题是需要很多脑洞的。

专业实务课总分120分,考试的时间是三个小时。下面来看一下专业实务课的题型吧,有些小难度,需要认真对待一下这一科。

给力的学习资料帮助你更轻松的通过二建考试。

这些学习资料包括:

1.历年真题。

2.电子版教材。

3.总结类的电子版文件。

4.各科名师的视频课件。

5.章节模拟习题。

温馨提示:这些学习资料我在备考二建的时候积累了很多,可以分享给大家一部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你需要的资料。

祝大家考试顺利!


大试界


第一个问题,二建考试难度因人而异,我就不答了,你读完了文章,估计也就有答案了。

我们重点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备考二建的建议。

我是15年考的二建、18年考的一建和造价,都是一次性过全科。

中国学生考试经验丰富,其中很多经验经验同样适用于二建考试。但二建备考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很多人是毕业两年后,第一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二建考试前,应该多听听前辈的建议,这样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我15年考二建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看书做真题,备考过程真的是一头雾水。网上的培训广告很多,但一看要好几块钱,就望而却步了。后来我们工地其他单位的一个小伙伴也考二建,报名了培训班,后期给了我所谓的押题。那时押题很是很准的,考完后发现押中大概50%。最后出成绩,整个项目就我通过了,其他人都没过,当时也怪不好意思的。我的总结就是,押题很重要,但不能只指望押题,自己努力同样重要。

18年我考一建,虽然有3年没有考证了,但毕竟考过二建,备考过程也算驾轻就熟。买教材真题课件、看视频画书、做真题、第二轮、考前突击,一气呵成。考完一建放松了一天,第二天便开始准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40天造价备考,更加顺风顺水,考完觉得比一建答得都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出成绩,一建和造价全都通过了。

从我三门考试的备考来看,我认为,自己用功固然重要,但考试的经验和套路同样重要,下面我来分享下二建备考过程中的小建议。

1、搞清楚为什么

你为什么考二建呢?

  • 挂靠挣钱

  • 领导要求

  • 别人考我也考

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考二建,对于考不考、过不过,意义重大。

1)想着挂靠的,劝你别考,除非你没社保。国家管控越来越严格,挂靠无可遁形,风险大、投入大、收益低,赔本的买卖劝你别做。

2)领导要求的,劝你别考,除非你自己愿意。领导要求,自己不愿意,应该一口回绝,或提前找好台阶。否则考的不情愿,没过领导还埋怨,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咱也不能干。

3)随大溜的,劝你别考,除非你天赋异禀。别人考你也考,认识不到其中的重要性,花了时间,花了银子,当了分母。当然你要是不学也能过,就另当别论了。

4)自己要考的,一次必过,除非你能持久作战。自己要考的,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建设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即便不在一线管理,考下二建,也能增强理论学习,为自己职业发展助力。二建考试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和认同感,很难支撑这么久的学习。再者,我劝你必须抱着一次必过的决心,来准备考试。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二建考试的难度不是很大,再想着试一试,必然不会全心投入,战线拉得过长,疲劳作战,反而不利。


2、备考准备建议

我一般建议二建考试备考时间跨度为3-6个月,净用时400小时左右。2019年二建考试时间为5月底,距离现在还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有意考二建的小伙伴,过完春节就可以着手复习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考二建,光说不练假把式,别人的备考分享看的再多,也得自己动手复习。

下面,老孟把复习一建和造价时的备考清单推荐给你。

  • 教材真题1套。获取渠道:淘宝等电商。用途:全程使用。

  • 视频课件1套。获取渠道:QQ群、培训机构、网盘搜索。用途:视频跟学,后期押题。

  • 多彩中性笔1套。获取渠道:淘宝京东,小区超市。用途:将不同年份的真题标注在教材上。

  • 荧光标记笔1套。获取渠道:淘宝京东,小区超市。用途:将不同讲师的押题标注在教材上。

  • A4纸、计算器、铅笔、橡皮、黑色中性笔若干。获取渠道:淘宝京东,小区超市。用途:考前考后。

3、备考过程建议

我之前写过文章,介绍过一建详细的备考过程,其实与二建的复习方法大同小异,主要的备考要诀改编一下就是:

  • 三个备考阶段

  • 四个记忆方法

  • 400小时定律和112法则

具体备考方法,此处不在赘述,详情请参考我曾经写过的文章,链接如下:https://www.toutiao.com/i6645883490044740100/


因为我已经将近4年没接触过二级建造师的考试了,虽然18年备考过一建和造价,但考试政策趋势变化很大,二建实物考试难度不断逼近一建,实物方面又增加了实操题,给考试带来很多变化。不要只听老孟瞎掰活了几句,就抄家伙学起来了,建议你做一下18年一建的实务真题,多听几家机构讲师的建议。

二建备考建议就介绍到这里。对了,二建难不难,你有答案了吗?


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想留住或分享这个问答,请帮忙转发,你的转发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干工程的人很多,但网上的声音很少。

我是老孟机电,一个水平有限但又不断学习和分享的创作者。


老孟机电


2019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现在我们来全面分析一下二建考试难度。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2019年二建管理考试难度系数一般,掌握常规高频考点,足以通过考试。整套试卷中出现个别较难题目,比如:23、35、41、55、69、73,超纲题目有两道:19、92。教材新变点也是考试出题热门,有6道题目是2019版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9、11、30、35、77、81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2019年二建法规整体考试难度较2017、2018年有所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考查形式来看:新考点增多。涉及非常规考点(新考知识点)一共18题(含3道多选题),非常规的考题较2017、2018均不到13%的情况有了大幅提升,2019年接近25%的新考知识点是考试难度提升的原因之一。(其中有些在一建考过,但二建未考过)。(2)从考查内容来看:考察更全面。通过考题涵盖的知识点数量,体现出本次考试对考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知识面的广度以及对同一知识体系所涵盖知识点的综合理解,这是考试难度提升的第二个原因。(3)从教材卷面整体来看:出现有争议的考题属正常,但2019争议题目出镜率有点高,第10/11/14/35/37/72,共6道题目,共7分。建筑工程2019年二建建筑整体考试难度适中,常规高频考点占比较大。(1)从考查形式来看:第三题改为“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如案例(一)根据双代号网络计划安排特种设备租赁时长,要求学员掌握原理,活学活用。(2)从考查内容来看:客观题目考查第一部分15道、第二部分9道、第三部分6道,考查内容多为教材原文,第二部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较往年占比提高。个别题目考查非常规考点,如:符号“C”代表的牌号、钢结构施工用材料烘焙等,分值不高。案例分析与实务操作题,考查内容多为老师在课堂反复强调的重点,如关键线路及工期计算、材料复验、验收程序、专家论证、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等,考前资料相关试卷中也多有涉及。案例(三)首次考查梁柱核心区混凝土浇筑措施,但对于具有一定施工现场经验的学员来说属于常识,仍可得分。(3)从教材卷面整体来看:第一部分主要考查客观题,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考查客观题、主观题。第二部分比重最大,不容小觑。
机电工程2019年二建机电整体考试难度适中,常规高频考点所占比重大,更加注重细节知识的考查。其特点为:(1)从考查形式来看:第三题改为“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对实务操作的知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案例(一)中出现的实操题实为识图题 ,也需要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加以分析。(2)从考查内容来看:单选题部分涉及技术、管理、法规所占比例相等,法规管理部分涉及的比重较往年分值高,打破了往年常规考试规律 。更要重视法规和管理部分在实际工程现场的应用考查。(3)从教材卷面整体来看:技术部分比重50%,管理部分比重30%,法规部分比重20%,技术部分仍然是分值大户,法规部分涉及的细节考查也是不容小觑。(4)案例题涉及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市政工程2019年二建市政考试难度与2018年基本持平,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细节的考查。其主要特点如下:(1)加强对管道工程相关知识的考查,两道案例题涉及管道工程。但是考查的知识点较常规。(2)对识图能力的要求加强,其中出现根据图示,描述施工步骤的题目,考查难度大大增加。(3)对基本概念考查比重加大,像华白数,旋转补偿器的特点等。同时更注重对细节知识的考查。(4)选择题和案例题有超纲知识点,如埋地给排水管道基础和热力站设备,占总分的5%。(5)要有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能力,技术方面结合图片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管理方面通过分析背景资料给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公路工程2019年二建公路真题与2018年、2017年真题相比,难度级别基本相同。(1)选择题目较往年真题稍难,主要体现在细节内容考查较多,但均属于应知应会内容,除此之外也有高频考点,甚至出现历年真题,一建真题。总体不影响通过。(2)案例题目中规中矩,按历年规则,四个案例题目分别考查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考查形式为常考形式,例如:计算,识图、排序、改错。难拿分题目主要集中在案例二和案例三,总体不影响通过。水利水电工程19年二建水利整体较18年难度有所增加,但仍旧出现常规高频考点,整体在可控范围内,不影响通过。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1)增加了识图题的数目,案例2道、单选3道;(2)加入了偏知识考核,如一些定义的把控等;(3)对一些历年只考选择的点,19年以案例中的问答形式出现;(4)改变了历年的常规案例类型,没有涉及网络图、验收、质量与安全的考核。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小鱼儿的歌声


1、有一定难度,考试科目有《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实务》(建筑、市政、机电、水利、公路),想要一举拿证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复习学习的。

2、(1)第一轮复习,认真看一遍书,看一章节的书就尽快快完成练习,做点题调剂调剂,保证看到的书都消化了;真能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令你超过大多数人,因为他们都是不复习的;(不怕打击信心的话,马上就开始做真题,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所谓模拟题和密押题上更好),把错误的题目画出来,和你认为没有把握的标注一下。

(2)第二轮复习工作非常简单,但比看书还重要。就是看一遍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理解着记忆一遍。

(3)考前个把月,开始做一到两遍历年真题,不要求闭卷,开卷做就很好。但是务必要强迫自己把每一道题考的是哪一页里的哪一句话搞清楚,在这句话边上做记号。

(4)还是集中精力于那套复习题集上,查缺补漏。


移民资讯


二级建造师值得考,虽然它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资格认证。我在施工现场呆的越久,越觉得我们国家施工方面越差,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技术或是施工,专业的团队实在是太少。都还停留在靠经验干活的阶段,没有理论和规范的支持。有人会说项目部管理人员都具备这些,但是这些人也只占到整个项目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劳务公司、施工人员的技能都十分有限。什么时候才能让工程建设变得规范有序,真的好想看到那一天。



小小小墨马


第一个问题,二建考试难度因人而异,我就不答了,你读完了文章,估计也就有答案了。

我们重点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备考二建的建议。

中国学生考试经验丰富,其中很多经验经验同样适用于二建考试。但二建备考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很多人是毕业两年后,第一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二建考试前,应该多听听前辈的建议,这样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不你滴


二建在注册类证书算是入门级,难度不大,而且性价比高,举个例子,我们这地方二级机电每年1.3万,一级机电2万,但一级建造师难度是二级的几倍。所以,单纯为了挣点外快,建议考二建,不建议考一建。


建造师执业考试


首先要看你是不是从事相关工作的,是从事相关工作的话或者以后可能从事相关工作的话建议尽早考。

考二级建造师首先要看下你是否符合二级建造师的报考条件的要求,大部分省份都要求得是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毕业满2年才能报考。如果符合报考条件要求有时间可以考。

如果不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的也不是相关专业。以后也用不上的话就不建议考了。

总之值不值得考要看考了是否用得上,看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条件也决定。


28建筑


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考的,毕竟二建考试的内容都在书本上的范围内出题,除了法规比较复杂。


长安不夜城


只有你考过了,你才知道有没有用!果子甜不甜,只有自己吃了以后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