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康熙皇帝的一生有哪些功过是非?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美食之旅qbj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六十二年,亲政时间也超过半个世纪。作为皇帝能长时间的维持稳固统治,本身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了。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剧照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16岁时就凭借自己的胆识与智慧铲除了权臣鳌拜,并且打击了以鳌拜为首的一大批满清贵族守旧势力,自己掌控朝廷,巩固了政权。成年后,坐镇北京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击退沙俄进犯,收复割据台湾的郑氏后人,三征噶尔丹,维护国家统一。

在民生问题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外康熙也有效的阻止了八旗圈地,推行“更名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

康熙还花大力气投入巨资治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防止了大规模水灾。他曾六次下江南沿途巡视河道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他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为后来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这些功绩的背后,看到的却不是一个伟大的盛世,而是中国封建王朝千年累计下来“回光返照”般的最高峰。所以也有人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就是从康熙开始。

康熙为了打击台湾郑氏,曾经大规模迁界禁海,规定沿海30里的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是在福建沿海实行,后又推广到广东和浙江沿海。最后有的地方乃至发展到了距海边二百来不得有人烟,否则杀无赦。结果,使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此政策所造成的破坏和后遗症远远超过了一次大规模战争,因为沿海地区往往是商品经济最发达、思想最活跃的。

除了海禁之外,康熙禁止汉人进入关外。因为康熙把关外视为龙兴之地,禁止汉人进入。结果,就是东北地广人稀,有大量的无人区,防备力量极为虚弱,有良田而不能耕种。到了后来清廷国力衰退,沙俄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外兴安岭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最让人诟病的是康熙时期屡次兴起的文字狱,文字狱在文化上的影响导致了不止一代人的文化禁锢,并和闭关锁国政策相结合,负面影响极大。使得中国既无内部自我更新能力,又缺乏与外部先进文明的交流,固步自封之下,终于全面落后于正在工业革命的西方。

所以说,康熙作为一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纵向对比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君主,虽然晚年吏治腐败,可也无法抹除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但对比同一时代的君主,又明显不如,所以达不到千古一帝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