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們是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嗎?

何桂賢


現代社會之中,充斥著大眾讀書,全民學習的風氣。人們在知識信息膨脹的世界之中獲取知識的方式太多太多,而且特別簡單。例如:知乎、抖音、百度等等。但讀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嗎?

我們從本質去分析這件事,如果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書裡的想法,理論,觀點,看法,還有一些人生技巧幫助人們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呢?但是平時我們也見過那種看了許多書但也並沒有多大變化的人,這類人還不是少數,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這大時代下,人們大量的閱讀、學習,但是卻成效不大,讀了許多的書但是生活卻並沒有產生多大的變化,便有了一種聲音“讀書無用論”。讀書真的沒有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那麼我們怎麼去做呢?

舉個例子,拿我自己來說,當初我想轉行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學習那個行業,看哪些書,看過了許多書又覺得沒作用。後來我去系統地學習了,如何讀書,在實踐中找自己的人生方向,我開始有目的的去找書、看書。後來我找到了《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這本書裡的許多觀點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對我有很大的衝擊力,原來平時大家所說的學以致用是這樣的。如果也有跟我一樣有讀書問題的,推薦你去看一看。(不是託,不是託,不是託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總結了一下我的觀點(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1.讀書要有目的性,最好是帶著問題和方向感去讀。

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中就指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還是沒有徹底掌握書中的內容;有了新的靈感和見解,也沒有馬上付諸行動。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就像我們生活一樣,再有了生活目標的時候,我們才會去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而努力。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有收穫。

2.讀完一個觀點之後要進行學以致用。(有時候我們不一定進行全書的閱讀,找那些適合自己的觀點和方法最重要)

在劉墉《人生何必處處拿第一》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那活的學問又好像種子,你必須把它拿出來,播到土壤裡,每天澆灌,常常施肥,才能長成果實”。

在許多人眼裡,如果讀書不能直接帶來利益就不用讀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將讀書視為謀生手段,大學畢業後便不再拿起書本,讀書止於就業。就算是有許多人依舊會去讀書,但其實說心裡話你看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讀書,不能學以致用,還不如不讀。

我看過知乎裡有過一個這樣的回答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當我還是孩童時,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食物被忘掉或者消化掉,但是其中有那麼一部分成長為我的骨骼和血肉。同理,讀書將成為我們思維意識裡的一部分。”(與君共勉)

3.在書中看的每種觀看、看法都抱著一點質疑的心態,即批判性思維,並多聯繫自身實際

很多人讀完書之後就認為已經完成任務了,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並沒有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麼我們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所以我們要學會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鑑《這樣讀書就夠了》中的便籤讀書法。便籤讀書法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教我們如何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準備幾張便籤,寫上我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與書中學到的知識有關聯的問題,當我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書中學到的這些知識付諸行動,然後每天在便籤上記錄我們應對這些問題的完成情況,直到能夠遊刃有餘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止,這才會讓我們的能力得到提升。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生活,重要的是要有方法和技巧的去讀書,我們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有嚮往更美好的生活的意願,我們喜歡美好的事物,這都是人的天性。為了我們生活的理想,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努力並且有技巧地去讀書學習是我們實現目標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為一個80後和大家一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