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母亲批评两句,17岁少年跳高架桥身亡。怎样做好孩子青春期教育?

姑苏讲堂


一、

孩子为什么跳桥?

热恋中的人只要彼此相爱相守,全世界都不重要。但是一旦分手,就有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在亲子关系里,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他的世界就像黑夜。他会拼命的幻想妈妈爱他,但妈妈总是给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有一句歌词极为深刻“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最重的伤来自最亲的人。最爱的人下刀子,刀刀致命。

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打压下,从小缺爱,在家庭和学校都体验不到价值感,未来也看不到希望。他所感受到的外界评价是他是一个不被期待、不被祝福的生命,他的存在不但没有价值,还会给其他人、给社会增加负担,甚至伤害。这样的孩子要么自杀,要么杀人。

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被别人否定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否定自己,不被爱,就去死。那些拿着枪去学校扫射的孩子就不是这样想的。

二、你的爱可能正在侵蚀孩子的自我

我在农村长大,我的父母很爱我,我也很爱TA们。看到TA们那么辛苦,我就很想让TA们高兴。所以,我从学校回家都常常会告诉TA们一个好消息,比如考试考得好、名次提高了、当选班干部什么的。总之,我真的从小到大,都有好消息向父母汇报。我在学校就是一个乖乖学生,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爸妈省心。我妈说起我就说我读书TA们没操过什么心。但是,我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发现,我取悦父母的过程就在一步步失去自我。我的父母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所以,我会很想把他们希望我做的事做好,然后,我学习的目标就局限于课本、考试,屏蔽对其它事物探索的欲望,眼光、见识就会受限,忽略了自己的兴趣。我学习的目的为了考好成绩、考好学校,最终,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失去了自己。我多年以后才发现。然后,又用了超过学生生涯的时间去找寻自我。而我的父母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基本上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的爱可能像我的父母一样,正在侵蚀孩子的自我,使孩子迷失方向。

苹果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中文可以理解为跟随我心,或不忘初心。其实,孩子天生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越小越清楚,绝不犹豫。想玩什么游戏马上就去玩,想要什么玩具马上就去拿,TA们从来不会怀疑自己、也没有拖延症。但是,当家长给孩子喂饭一定要吃完一碗,当家子奖励孩子听话,夸奖孩子懂事的时候,孩子基于对父母的爱和信任,就会听从父母,一步步忘记自己想要什么,最后迷失自我。这个时候,你再去教孩子follow your heart,找回初心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

三、怎样做好孩子青春期教育?

相必很多人都在想怎么才能做好青春期教育,避免这样的悲剧。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还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还没出生。那你还有机会从孩子出生就避免孩子在3岁前后和青春期的亲子冲突,而不是到了孩子青春期才去想这个问题。关注我,你会找到答案。

如果你的孩子快要进入青春期,或者正在经历青春期。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好青春期教育呢?

如果有亲子冲突,家长要洗心革面。能理解这句话的家长自然会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反感这句话的家长,我认为没有谁可以阻止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四、题外话

很多人用“叛逆”、“叛逆期”这样的词来描述孩子3岁左右和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状态,这是非常错误的。第一、这会误导成人把亲子冲突简单粗暴的归因为孩子,把孩子妖魔化,违背事实;第二、错误的描述孩子心理发育特点,导致错误的判断、错误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伤害孩子。

简单说,孩子的自主意识在这两个时期飞速发展,家长的意识跟不上,还停留在要教育孩子听话、乖、懂事上,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了,有变坏的趋势,家长必须挺身而出,及时纠正孩子。于是,产生冲突,归因为孩子“叛逆”,孩子处在“叛逆期”。其实,这两个时期的亲子冲突是外部限制与自然成长的冲突,是束缚与反束缚的冲突。根本就是家长一手制造的冲突。

结束语:

孩子身上的问题,不管是顶嘴、打架斗殴、早恋、还是不爱学习,根源都在家长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冲突需要家长自我觉察、反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突破自己已有的认知,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去找毛病,才有可能解决家长内心的冲突,然后化解与孩子的矛盾,从而给孩子自然成长的空间。找对方向(家长改善),才能达到彼岸;找错方向(纠正孩子),就会南辕北辙。

我是姚杰,专注家庭教育排雷,欢迎关注我,一起探索家庭教育的奥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