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认为安徽皖北应该如何发展?

小鱼儿说说说


皖北地区相对于安徽总体来说,稍微落后一点。最典型的就是阜阳地区,除了人口和粮食,没有什么资源。近些年阜阳的GDP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这应该是房地产做出的贡献最大。那么阜阳为代表的皖北地区,怎样才能发展起来呢?相信领导们,比我们这些一介草民想的更多。我也是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特别。比如说沿海地区,他们就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交通上的便利和沿海港口来发展加工业制造业,以及对外出口。而内陆省份,矿产资源丰富的,他们利用本省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现在我们皖北地区,除了淮南淮北还有矿业之外,其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资源来供开发。当前,皖北地区应该抓住国家产业升级的机遇,加快引进东部沿海经济强省淘汰的产能。在保证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情况下,能引进多少引进多少。当然,在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该超前一步,奋起直追,甚至是弯道超车。加大投入,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我们皖北就是人多这样多引进工业可以扩大就业,提高地方的税收。等政府手里有了钱,就能办更多想办的事情,也能加快产业的升级。


人间百姓杂谈


皖北的劣势:人多地少(现人均可耕地不足1.5亩,今后还会呈继续减少趋势)。多年来一直以农业种植为主,辅以少量经济作物,虽然地广但人口稠密,资源匮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皖北的优势:廉价劳动力充裕,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经验丰富,能吃苦,多年来在外打工,不恋家,这就为分出较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到临近闲置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租赁土地,搞农业种植养殖,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又补充了我国粮食不足的缺口,一举两得。当然这可能需要国家层面出面联系落实。但我以为这是一条既解决皖北地区富余劳动力,又可增加皖北农民收入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长期出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淮南子0554


淮北宿州合并,建立地级淮北市。淮南蚌埠合并,建立地级淮南市。抱团发展,同时合并后安徽多了两个超2000亿的经济大市,届时的皖北就阜阳亳州经济稍微次之,而阜阳凭借交通优势,人口优势必然在两淮的带动下经济会高速前进。那时安徽可大力发展亳州药都之优势,将亳州的药都名片做大做强。同时建议芜湖马鞍山铜陵合并,建立地级芜湖市,三市合并GDP将达到6000亿,与合肥一起齐头并进,五至十年同时进入一线城市指日可待!


俊哥7235


皖北中心城市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蚌埠,他在交通(铁路,公路,航运不久航空)医疗卫生,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高等教育,旅游集散,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蚌埠具有在全省先进水平在皖北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也是其他地方一时半会可以赶上的;阜阳重在人口和广泛的区域!所以有的说阜阳投入小从何说起?蚌埠人口和地域只要把凤阳划过来,淮南和蚌埠合并减少层次不就很快了。就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决心❤了。这样的费用最省,老百姓的负担最轻。办事效率最高,不过还要安排一个好的领导人。


手机用户11306824231


安徽北部要想发展的快,我一个在外多年的人,谈谈我个人看法,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和沿海地区的差距,虚心学习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经验,摆正自己的发展位置,不要盲目自大。其次是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看看春节过后大量的人圆外出,他们都去给外地做贡献去了,我们要设法引进工业,留住厂子,第三:部分官员的作风需要改正,研究事不要放在酒桌上,能力大小不是比的酒量,第四:多鼓励回乡创业者,多了解他们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不要动辄以环保之名给关闭,第五:新农村建设,在外打拼的70后80后,他们有积蓄,有经验,完全可以回来发展,……


中原汤都


皖北要发展,肯定要确立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都很重要,阜阳具备人口,无支柱产业,蚌埠学院多,节点城市,但是,无人口,无大产业支持,宿州一样,有人口,无大产业支持,淮南,淮北更不用说了,资源型城市,煤炭枯竭,已经入不敷出,更不用说成为中心城市。皖北唯有亳州,具备人口,大产业,亳州中药材交易年千亿级别,古井贡酒收购武汉黄鹤楼酒业,提出双百亿目标,唯一不足就是位置稍偏,学院少。皖北六市,都想做中心城市,关键还要看家底,看谁的产业发展的更大,更好,放在统一平台上看,只有亳州最有前途,最年轻的地级市,各项经济都是领跑全省,假以时日,必将腾飞。



感恩的心高


这个大圈子,就是包括整个苏北,皖北,豫东,鲁南在内的整个淮海经济区。虽然淮海经济区的提出已有几十年了,可依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各省市各自为政,好似一盘散沙整个淮海大地是大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洼地。

这是由历史和时代造成,我们无力改变。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拇指永远都是老大,小指只能默默在后。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中国要发展,不可能全面开花,只能从沿海沿江地区先开始,只能从国家的重点中心城市开始,这样才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快速稳妥的见成效。所以淮海经济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没有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议题上,所以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个省也没有多余的财政资金来开发遥远的边境地区了。

现在中国的经济到了一个转型的节点,环保,去产能已经给企业增加不小压力了,再加上和美国的贸易摩差,更是让外贸型的企业举步维艰。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转型成功,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要走科技创新之路,中国那么大,人总是要吃饭的,总要是靠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带动再就业市场。所以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就会逐步在内陆布局,淮海大地或许是个选择,因为不论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人力资源上都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

或许淮海经济区已经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视野,17年的时候,徐州被国家批准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领导人又在年底的时候调研徐州,或许淮海经济区腾飞的日子正在想我们招手,也或许是我们家一厢情愿,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复兴梦要想全面实现,只有靠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湾地区的发达富裕是全然不够的,只有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才可能早日实现!

再回到皖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上来说,坐、等、依、靠换不来经济的发展,任何指望别人的施舍来的发展是不靠谱的。羊群中必有一个领头羊,人也是一样。如果当官一任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发展,为社会造福利,大力筹措资金改善本地交通,大力群策群力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本土有潜力的企业,尽力削减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出成绩的。

还有,如果国家能重新行政规划,把此地区整合成一个省,或者一个直辖市,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中心,以京沪铁路,亚欧大陆桥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起点,以连云港为出海口,充分发挥沿淮,沿京杭大运河等内河港口的辅助运输,集全省之力,就会把我们这片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的经济洼地,发展成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级。



我是安徽人,对皖北的发展也很关注,希望皖北发展更好!皖北人民有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精神,每次皖北蓄洪就能看到他们的觉悟,但给皖北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每次十几年的辛勤汗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是皖北今天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皖北交通起来了,有部分网友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觉得还是可取的:

1、皖北像河南一样,人多,但劳动力技术不高,借鉴河南经验,特别商丘等,多招上万人的劳务加工大企业,让他们回到家门口就业,年轻夫妻两人,除去社保医保还能拿到十万及以上,很多人就不会外出了,特别是苏浙沪。安徽人民充足的生产,苏浙沪因招工难就会经常停产,这样也会缩短和苏浙沪的距离。特别是大型服装企业,省商务厅直接能拿到国外订单,生产出来的服装供应非洲、南美、甚至其他发达国家,衣服是消费品,坏了再买。皖北市县镇三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大型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发,对有功人员重奖。这样提高了当地经济总量、税收和人民的收入,当然要注重环保。2,加强皖北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教育,提倡少喝酒、少打架等不良习惯,勤劳致富。3,国家和省政府支持,一些好的项目定给皖北人民做,皖南及合肥靠创新、新技术在市场上竞争。4,皖北多年留下来的官僚主义要从严整治,只要破坏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主流的,该撤的一撤到底,够判的全关起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市县镇配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绩突出的一律提拔,我甚至希望多出几个仇和一样的领导,几年经济翻身(但仇和的错误不可取)。5,皖北土地辽阔富饶,种植高技术农作物和加工,但农业还是富起来的,工业基础较差,几乎没有几个大型和竞争力的产业,加强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尽快突破,要研发、要创新,使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最后,为支持皖北人民,我在皖南大多喝古井和口子酒,希望皖北人民早富起来,安徽早富起来!


丹尼斯717


做炮弹靶场


用户7838979086564


除了认命,没有别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