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看“吝嗇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對待金錢


在中國古代有個最出名的吝嗇鬼,就是吳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他臨死之前,伸著倆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兒和家人亂猜,有的說倆件事,有的說倆個人,有的說倆處田產,紛紛不一。

這時候趙氏,就是嚴監生剛剛扶正的妾室。她走上前來說:“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倆莖燈草,不放心,恐怕費了油。我現在挑掉一莖就是了。”說完之後,就去挑掉一個燈草。大家在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看“吝嗇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對待金錢

嚴監生舉著倆個手指頭


01嚴監生的生活狀態

那我們要說了,這嚴監生家裡是不是很窮,窮人過日子仔細,是沒有問題的,讓我們來看一看嚴監生家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吧。

嚴監生叫做嚴致和,是個監生,他是個膽小有錢的人,家裡有十多萬銀子,這是《儒林外史》的介紹。

那麼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一個普通的員工,在清朝後期一個工資月是二兩到三兩,夠一個四口之家的生活,包含吃喝用度。一年花24兩,10年才會花掉240兩。嚴監生的錢要是過普通生活,可以花416年才會用完。

如果以房價為標準呢?清朝時期購房都是按間數算,和現在平方米觀念不同,乾隆時期,北京內城的新簾子衚衕的四間瓦房價格是70兩銀子,如果說4間瓦房的面積在70平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一平方米。這樣嚴監生得錢可以買下10萬平米的房子,可以說是家資豪富。

嚴監生不窮,而且富甲一方,為什麼卻那麼吝嗇呢?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同。

都說酒後吐真言,嚴監生喝醉了和大舅哥說的話就知道他的生活。不瞞二位老舅,像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肉店買四個錢的哄他。看這富豪的生活,有沒有很震驚,一斤肉都沒有買過,標準的自孽狂。

嚴監生的錢如果放到現在,也是村裡首富,但是他沒有吃香的,喝辣的,對待孩子也沒有過度溺愛。平時連一斤豬肉都沒有割過。雖然他富有,但是他的錢也是通過節儉,才越存越多的。

據我分析,嚴監生平時吃的太差沒什麼油水,導致身體亞健康時間太長,營養不良。再加上他後期生病時,沒有抵抗力,捨不得銀子買補藥,才會一命嗚呼了。他死的時候兒子才3歲,自己才40多歲。正直壯年的他撒手歸西,和自己的摳也有很大的關係。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點在嚴監生得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靠著精打細算,甚至靠生活方式的自孽來減少開支,他愛財,聚財,既有吝嗇、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02嚴監生的兩個老婆各有千秋

嚴監生正妻王氏,文中筆墨不多,描寫了當鋪送來三百兩利錢,是她的私房。可見她得理財方式是,把錢存在當鋪,當鋪每一年給她利息。就是這些錢她也花不完,她死之後,一隻貓淘氣,打翻了裝黑棗的簍子,裡面竟然還放了500兩銀子。

在囤積財務這一點上,王氏真是嚴監生心靈契合的好夫妻,勤儉持家的最佳搭檔。

還有一個趙氏,是嚴監生的妾。她為嚴監生生了個兒子,得到了寵愛。因善於拉攏嚴監生的妻子王氏及兩位舅爺,在王氏死後,被嚴監生扶正,成了嚴監生的正妻。

看“吝嗇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對待金錢

嚴監生臨死


嚴監生死後,他和兒子繼承了嚴監生的萬貫家財。趙氏在家掌管錢物,真個是錢過北斗,米爛成倉,僮僕成群,牛馬成行,享福度日。趙氏是個懂生活,會享受的人。

分析文中之趙氏,有心眼,會辦事。為了得到正妻之位,在王氏病床前衣不解帶的照顧,端茶、喂藥,終於感動了病重的王氏。賄賂倆位舅爺,不惜成封的往外拿銀子。在得到萬貫家財之後,過上了奢靡腐化的好生活。

他是很實在的一個女人,既勢力,又現實。堪稱現在版小三的典範。不過在封建神會,她是合理合法的而已,他為自己爭取到了家產。

03嚴貢生的行為

在《儒林外史》第五回,嚴貢生出場了,他的出場比較有意思,是因為倆件事,兩個人告他。

一個是他的鄰居王小二,嚴家的豬娃跑到他家,王小二一看趕緊送回嚴家,嚴家說豬娃走失過,不吉利,迫不得已王小二隻好掏了八錢銀子買下來。就一直養著到了一百多斤,這豬又跑回了嚴家,嚴家把門一關,王小二去要豬,嚴貢生說:“豬本來是他家的,你要是要豬,就拿幾兩銀子,領豬。”王小二大哥王大,見弟弟被人欺負就和他們理論幾句,卻被嚴家打了一個臭死,把腿打折了。這樣王小二才來告狀。

還有一個姓黃的老者,也有冤無處申。這個老黃當時沒有錢,就到嚴貢生處借錢,說好了借二十兩銀子,利息每個月三分,並且寫了借條。當時沒有拿銀子,出來路上遇到一個老鄉,借給他幾兩銀子,把事辦了。

幾個月過去了,現在來嚴府拿回借條,可是嚴家問他要幾個月的利息,並說他寫了借條雖然沒用錢,但是耽誤他借給別人,生利息。哈哈,真是見識了,古代也會如此的強詞奪理。

嚴貢生,毫無人性,唯利是圖,強橫貪婪,投機鑽營,奸詐而毒辣的形象躍然紙上。

看“吝嗇鬼”一家的生活,才知道要如何對待金錢

嚴家倆兄弟


後來嚴監生的兒子出天花夭折了,趙氏不得已,就想過繼嚴貢生的小兒子。這次嚴貢生終於逮到機會,嚴監生死後留下的萬貫家財,他早就在流哈喇子了。

於是嚴貢生,就把剛新婚的二兒子,結婚接到他弟弟家裡,交代下人這是主子,不承認趙氏的地位,那趙氏自然是哭天搶地的不願意,告到官府,到最後還是輸了,把家產三七開,自己只有三成,可以維持生活。那若大的家業,都是是嚴監生口挪肚攢,沒想到最後便宜了他侄子。

不知道嚴監生九泉之下有沒有知覺,要不然也得氣的活過來,和他哥理論一番。活著就受大房的氣,死了還要受大哥的害。真不知道是不是上一輩造了什麼孽,這一輩要還?

04寫作背景

吳敬梓是乾隆年間的人,從小受家庭影響,讀了很多書,想走科舉做官的道路。早年中過秀才,29歲參加鄉試落地。看這一個個鸚鵡學舌的鄙儒高中,而和自己一樣有真才實學的人被埋沒。於是對社會更加不滿。

在吳敬梓22歲的時候,父親抑鬱而死。父親死後,家族之人欺負他家倆代單傳,他的親戚,豪奴,狎客互相勾結,來爭奪祖遺財產。使得吳敬梓的生活陷入困境,由富貴跌入貧困,使他嚐盡了人間世態炎涼。

正是因為他深有體會,才會把那些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把一張張醜陋的、陰險的嘴臉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們透過金錢的魔力,解開它神秘的面紗,就會發現錢不過是一種商品,如果喪失了那種能夠交換商品的能力的話,那麼紙幣不過是一堆廢紙,金屬幣不過是一堆廢銅爛鐵。對錢的正確態度,理解的透徹的人是不會為錢所動的。

我們對錢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既不能像晉朝的王夷甫那樣把它蔑稱為“阿堵物”,連碰都不能碰,也不能為了它而瘋狂。總而言之,我們對錢的態度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