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父母和子女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主张父母和孩子,尤其小孩,成为朋友正确吗?

GBPSC


不建议成为朋友!在孩子未成年期,父母的威严必须有,父母如果有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的想法,这份威严就没有了,孩子对事物没有判断能力,后期很多问题就会产生分歧,随着年龄增长,就管不了了!到了父母年老体衰后,不养老就成现实了!


我一米六九


正确不正确,我不知道,我能够肯定的是,我跟爸爸妈妈做了三十多年朋友,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再漫长的时间里,我叫着他们的名字,参与家庭中的大小事情,我有着投票权和否决权。我可以跟他们说自己经历的种种,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是倾听和尊重。遇到事情,我会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但是,都只是参考,自己的事情最终自己有着决定权。我父母锻炼我从初中开始管理自己的事情,他们会从旁指导,但是给了我极大的自由。所以,在我的成为经历中,充满了爱、尊重、自由和信任。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不知道自己没有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成功的人,是否算是这种教育方式不那么美好的部分。但是,我知道自己身心健康且快乐,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拥护者~~~


阎荟安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我儿子上高三的时候曾经对我说他有3个知心朋友,其中一个就是我。我听了以后有些惊讶,但又很欣慰。他从小我就经常跟儿子有父子独处的时间,一起在外面吃饭、看电影、去游乐场。特别是吃饭时我们海阔天空无话不谈。在他人生关键阶段,我会给他建议,从来不强迫他接受我的观点,总是会给他不同的选择,让他在决定之前先想到后果,并考虑是否能接受这个后果。因此他很愿意跟我交流,把我当成朋友一样。


张哈吉ART


父母和孩子当然能成为朋友,而且可以无话不谈。前提是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跟孩子聊任何话题,从中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并帮他分析身边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跟孩子沟通自己在家庭及工作中遇到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帮着出出主意,虽然可能孩子的想法幼稚,但他会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就会像朋友一样相处。

当然,现实中,往往父母中一个人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另一人则是严厉的角色。而更多的家庭是那种高压式的管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孩子没有自己的可控时间,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在学习时“出工不出力”。但是,如果父母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双方以平等、尊重为前提,那么孩子会尊重父母的意见,父母也会为孩子着想的。

我自己和女儿就是一个例子,在她中学时期,因为他们重点班作业多到写不完,直到半夜还有人写作业,而我告诉孩子如果她会,可以不写,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已知的问题上呢?女儿告诉同学后,他们都说我是“别人家的妈妈,从外星来的”。而女儿从来没有完不成作业。在孩子的心里,只有朋友会说出不写作业那样一番话。

记得女儿第一次跟男孩子出去约会是情人节晚上,她打电话给我说晚上跟同学出去吃饭看电影,我回答她可以去,但是吃晚饭要让男孩子送回家(不用问就知道是男孩子请吃饭)。我在电话里问她,男孩子是否订好了餐厅座位?她说没有,我问男孩子有没有提前买好电影票?女儿说没有。我说,好吧,那你可能会在一个小饭馆吃饭,去看电影时可能买不到票,然后你们俩可能会在漫天飞雪中浪漫地冻成冰棍。女儿不相信,下午下课后她跟男孩子去了。我回家做饭吃饭,刚放下碗筷,女儿就回来了。她说,妈妈你为什么猜的这么准。我真快冻成冰棍了(我们北方零下二十多度)。这时候,我告诉她,男孩子如果有担当,就会提前做好一切准备,不让女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女儿貌似听懂了。第二天,晚上回家就告诉我,跟那个男孩子吹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不能跟孩子直接说不许这样,不能那样。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所以从小就要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和孩子会因为尊重而互相信任,和谐相处。




女人五十正青葱


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作为孩子一方能与自己的父亲,母亲,成为朋友,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样与父母成为了朋友,孩子在思想上就没有之前的防备,心里矛盾和逆反心理。这样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使小孩感到亲切。这样,有什么不正确的呢?要是父子,母子,以朋友相称,以哥们儿相待,对孩子的进步,成熟等各方面,都有好处。只怕是很多家庭想成为这种关系而成不了。我对这种关系持开放心里,希望达成这种关系。



项哥爱玩耍


父母和子女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主张父母和孩子,尤其是小孩与父母成为朋友,正确吗?

我们能够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父母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当然能是一种朋友关系,特别是越小的孩子,父母更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对待朋友的态度与感情和孩子交流。

以朋友的态度,更意味着是更尊重孩子。

在与朋友交流时,我们是与平等的身份和方式与之交流情感和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总是替孩子做主,不给孩子自行选择的机会,总是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略孩子的想法。这就是没有把孩子与自己一样身份平等的交流方法。

用对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更易倾听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世界去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与朋友相处中,我们会倾听朋友的意见,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同样,我们就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去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而不是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或者抱着分享的愉悦来找你时,父母一句“噢,嗯……”就打发了孩子。

而是以孩子的喜悦而喜悦,从孩子的眼中看到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们说父母要与孩子成为朋友,我觉得说的就是一种平等身份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应该要与平等的方式去孩子交流。

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嗨!我是时光小兜,在职幼儿教师一枚,多年养育实践,欢迎关注噢❤️,让我们与爱,与问题共成长!


时光小兜


父母和子女像朋友相处是最好的,尤其是小孩,小小自尊,不容忽视,也需要父母平等对待。



因为父母和子女相处像朋友,家庭更和谐,氛围更融恰。

一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犯错,父母首先不是质疑、而是相信他,心平气和坐下来和孩子交流。看孩子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先不是无休止数落,或言语打击,而是安慰和鼓励。



二是孩子的课处兴趣,跟父母想法有了冲突,会很友好和孩子讨论或商量,始终尊重孩子的想法。



三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父亲的教育不能缺位。

但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难免也有错,往往很多父母为了面子,拒不承认错。

孩子受了委屈,父母若平等对待她。及时认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这样孩子更容易和父母建立信任和情感依赖。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愿意敞开心扉,最终和父母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性格乐观开朗,更懂得感恩和孝顺。


一滩秋月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也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文明传承的责任。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关系。所谓上行下效,做父母的应严格要求自己,许多事要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个榜样,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文明的传承。有人说我也是有脾气的,但孙子、孙女都上初中了,非但没见过我和孩子们大声训斥和发脾气,而是非常愿意和我相处,每次离开回自己家时都有些依依不舍。其实,做到这样并不难。首先,老人在孩子面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许多事情要“难得糊涂”。即大事要态度鲜明,观点明确;无关紧要琐事儿,则切勿婆婆妈妈。孩子有时做错了什么,要心平气和地指出其厉害关系,讲清道理就行了,后边的事由他自己琢磨。否则,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里态度很重要。其次,要善于学习,加强沟通。循循善诱,而不强加于人。经常向孩子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讲一些精彩的趣闻逸事,参加他们的讨论等。第三,力所能及地参加他们的活动,身体力行,减少代沟。举一简单的例子:在一次署假郊游时,孙子和他的玩伴喜欢昆虫,听到山上有蝈蝈鸣叫,而他们的父亲不会逮。我亲自出马一会儿就给捉了一只,又给另一个孩也逮了一只。露了这么一手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了,从而和他们打成一片。综上所述,老人和晚辈能否和谐相处?我认为不仅应该,同时也是做得到的。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老人乐享天伦之乐,孩子茁壮成长。


友话要说


这个要看孩子的年龄段。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应该不同对待和教育。

幼儿园阶段,教养为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社会规范,有时候遭遇小朋友对抗,只是讲道理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拿出家长的威严,该管要管,不能放任,佛系的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这个阶段基本当不了朋友,或者父母当中总有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让孩子知道犯错有人会管他,有委屈了也有人可以诉苦。

上了小学之后,基本上可以培养孩子成为自己的朋友了,遇事多和他商量,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小事情上他自己做主,大的事情还是要一言堂,由父母做主。小学的孩子还是比较贪玩,会逃避学习压力,这个阶段父母要恩威并施,萝卜加大棒,确保孩子健康发展。

到了初中,基本上就就可以看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朋友了。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和观点更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让父母耳目一新,完全可以平等沟通。

孩子懂事了,会让人欣慰很多,在这个时候才会体会到生命发展的神奇,某一天,父母会惊诧于那个咿呀学语的小毛头,已经一晃成为一个心中有梦想的少年了。


无梦到徽州


当然可以成为朋友和子女们!因为这样子可以拉短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有心事会跟父母说,有困难一起面对,有好吃好玩的一起分享,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很幸福,快乐!养儿育女本来就是父母对孩子好,孩子就会知道感恩!让孩子知道感恩图报回归家庭社会,做个正能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