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一些老师说的「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

小洁


鲁迅的创作,构词刚俊,句意传神,今天来看也无人能及。创作文风犀利深刻,直劈时代陋制,高歌兴邦猛士。章章忧国,节节忧民,毫无花笔弄姿,尽是图兴肝胆。创作的伟大不是自诩,是危乱民众的公认。至于有好事者狡言鬼鬼,祸心弄盅,必遭万众唾面,千夫所指。


蜀民公社


一分为二,辩证理解。其实对老师说的这句话我们不能简单说“对”与“错”!因为我们不知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后面又说了什么内容?断章取义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错误的批评!单就这句话而言,只能说这句话说的不够严谨!

大家都知道,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鲁迅的文章不仅体现在深厚的文学修养,而且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可以说鲁迅的文章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尽管很多人上学时总觉得鲁迅的文章有点晦涩难懂,但上了年纪之后再品味鲁迅的文章,才知道越嚼越有味道,有些经典段落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那些入木三分的描述和评价直透人心,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着强烈的时代性。鲁迅生活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渴望祖国的强大,又盼望愚昧民众的觉醒,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认为医治同胞的身体远不如医治同胞的心灵更重要,所以鲁迅倡导白话文,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让千千万万同胞能够觉醒,告别愚昧,不再做没有民族骨气的“看客”,不再吃烈士鲜血蘸就的“人血馒头”,他的文章时刻在为时代鼓与呼,“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二是有着积极的革命性。鲁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王朝没落、军阀混战 、外敌侵略、国将不国的时代,政府的软弱无能、官僚的腐化堕落、百姓的生灵涂炭,期待变革、期待政治清明、期待新生力量改变现状是包括鲁迅在内的有识之士的强烈愿望,所以鲁迅的文章有着浓厚的革命色彩,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等就体现了鲁迅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三是有着鲜明的批判性。鲁迅生活的时代是国穷民弱的年代,无论清王朝、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在国家治理上问题多多,对政府的不满和对老百姓愚昧的悲哀自然流露于文章中,毫不客气的用类似匕首和投枪的辛辣文字无情的批评那些尸位素餐、麻木不仁的官僚和豪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的风骨,在鲁迅笔下多有嘲讽的语言直指封建思想和假革命的灵魂!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一点也不过分!

基于以上特点,鲁迅及其文章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时代变了,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早非昔日可比,正踏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多的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讴歌时代,当然也需要针砭时弊,批评不和谐的行为,但对学生来说主要看的是阳光的一面,因为新时代需要更多奉献、创新、和谐的正能量 。再就是鲁迅先生文章的写作风格有着高超的技巧,积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人容易掌握,也许因此有了老师那一句话,他不一定否定鲁迅,而是时代不同了,需要我们一切向前看!就如同眼下的湖北作家方方,面对举国上下的全民疫战,过多的看到并抒写疫灾中生活的悲怆一面,会让人产生误解,也担心产生误导。

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请批评指正!





文可之


写作没有固定方式,一个人写东西不是人能教出来的,比如文章大家毛主席,他上学学的东西教不会他以后写的文章,他的文章(中国)前无古人,暂无来者。要写出好文章,写作方法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积累和境界,要多学习,多揣摩,厚积才能有发。所以,老师教学生,不要拘一格,不要轻易否定和肯定,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


弹琉璃球的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顶尖级大师,作为中国新文化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这些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和建树。鲁迅的作品表达了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劳苦大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历史要求。深刻揭露伪君子们的丑恶嘴脸,无情鞭挞当时社会的极度黑暗,唤醒人民为了光明未来英勇斗争。

鲁迅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匕首、投抢直刺黑恶黑暗的要害;是进军的号角,鼓舞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战斗;是明灯,为迷茫的人民指引进前进方向。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位大师能超越鲁迅。

老师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是对祖国未来的误导。我们学习鲁迅,要学习他正直无私的精神,不畏权势,直面社会的无畏气概,有一份热发挥一份正热量的品质!


午夜阳光150212158


学习鲁迅先生,学习他的铮铮骨气,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学习鲁迅犀利的文笔,并不是你想学习就能学得来的。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你学得来吗?

鲁迅先生的杂文,被文学界誉为锋利的匕首,插进了敌人心脏。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你学得来吗?

鲁迅的杂文,唤起当时民众的觉醒,又有谁学得来呢?


黄爷30


我就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并不认同这样的一些说法。我在作文课上偶尔也会拿鲁迅的前期的文言论文和后期的杂文做例子来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我觉得这样对锻炼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好处,鲁迅常常会从各个角度来论述一个论点,思维非常严密,前期的五篇文言论文皆是如此。他后来的很短的杂文写的就太灵活了,很难学习,老师应该要好好筛选。

当然鲁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要讲清楚,要给学生讲好应试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章皆可学,首先要欣赏出其精妙的地方,然后再做出选择。


潘西方


鲁迅的写作,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做到了和谐统一。他的杂文即是匕首也是投枪,体现了战斗性,文字鞭挞抨击社会时弊和权贵丑恶。老师可能本意是希望学习少点攻击性吧!


浪君阳


这个老师的话,没有道理。学鲁迅的作品,当然要学习他的写法。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悲凉心情,多好的写法。


中考语文高分


毫无道理。《鲁迅全集》中包括:《鲁迅文学》《鲁迅书信》《鲁迅考古》《鲁迅日记》《鲁迅诗词》。写作方式繁多,为什么不学呢?


高广福204高广福204


这可能是老师对学生负责的提示,希望学生过太平日子。鲁迅先生的写作方式是要承担诸多的风险的,不是战士,一般人以求安稳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