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了什么也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会幸福么?为什么?

慎思殊滤


老了什么也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不会幸福的。每个人都会有老了那天,身体老了的时候心不要跟着老,人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自由。不要过早的就到孩子身边,孩子有自己的事业要忙碌,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人老了身体能自理时,还是自己生活好一些。

大多数老人心里想的,我老了孩子就应该养我老,这个想法不正确,老人就应该有一个不老的心态。

有的老人身体健康时要自己好好的活着,不要总把自己看做我是老人,到孩子身边,孩子每天就应该伺候我。人老了,不要过早有这个想法,要有一个乐观心态,走自己的路,不要总在家不出门。

像那些走出门的老人学习,有的人70多岁了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技能发挥余热,为国家做点贡献,同时每天还锻炼身体了,跟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心情还好。他们其实不缺钱,每天在工作岗位上的心情和在家的心情不同,在岗位上的心情就是认为我没有老,我还年轻。

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心里过早的想,怕老了那天孩子不管他。

人老了可能心里就会想,孩子就应该养我老,这也是跟中国的传统有一定关系。老一辈的人传统就是养儿防老,老人心里想我养你长这么大不容易,我老了你就应该养我老。

这种想法不要过早地出现,这是给孩子过早的施加压力,孩子养父母老是孩子的本身的义务。但是在你还没有老到自己不能自理的时候,不要过早的去干预孩子的生活。虽然你的身体和精力都不如以前,要自由自在的自己的生活,这样各自都好。

老年人,在自己能自理的情况下,建议自己住,自己去寻找余生的快乐,不适合过早去跟孩子住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要提前做好自己老了的规划,做好金钱方面的规划。尽量能自己养活自己,就不去给孩子增加负担。

老年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每个老人都应该有几个知心的朋友,碰到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可以随时倾诉出去,不要让心情过于压抑,老年人要有几个志同道合的玩伴儿,一起打打拳、跳跳广场舞寻找自己的快乐。一个人心情好了,身体就会自然好,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就不要跟孩子同住,各自要给各自的生活空间。

人老了不要过早的去孩子家等待伺候,那样不会幸福的,自己身体能动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人也要体谅孩子,孩子也要关爱父母。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可以帮助一下孩子。在父母身体方面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孩子也义无反顾的要照顾好父母。人老了不要过早的去干涉孩子的生活,各自给各自留下生活空间,这样你好、他好、全家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