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农村,秋收接近了尾声,有的农民又该出去打工了,作为有些农民为什么要过得如此辛苦呢?

乡村见闻启示


辛苦,都辛苦,城里人一样的辛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大家都辛苦。以前的大部分农村人文化程度低,出门做的大多是力气活,但收入还是颇丰。城里人一样的上班,或坐办公室或进厂或服务业,相对来说轻松一点,但也辛苦,收入相对低一些。比如我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十多年,收入还比不上我父亲在外地做木工。总之,大家都是为了“活着”。😂😂😂


时光流逝59425011


每天轻轻松松,吃完饭,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这样的生活谁不喜欢?说到底,谁都不傻,谁也不想这么辛苦,但是现在社会压力大,逼的你必须这么努力才行。

在农村,家里大概也就十亩地,一年到头,除去喷农药、收割等必要的开支,也就剩一万左右。可是日常生活开支,孩子的教育费用,生病看病的费用,人情往来的费用……这些远远不是这一万块钱能够解决的,而且在农村也没什么赚钱的工作,只能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孩子长大了要结婚,一套房子就得好几十万,还要彩礼钱,办酒席等等,这些对农民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家庭辛辛苦苦,勤俭节约几十年,一个孩子结个婚,还得欠一屁股账,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家庭的年轻人一年到头都在外打工,留妻儿在家,这也是没办法,谁不想在家陪家人,可是想要生活的好,就必须努力,就必须要付出。

所以,对身无长物的农民来说,外出打工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老家在乡村


我们是辽宁西部,十年九旱,多数人都是靠打工挣钱供子女上学。地里收入零花都不夠,比如四口人家庭,一人5亩地,好年景一年收入2万元,指的是自己家人干活不拿工钱。有的人家顾人干活,只剩1万元,现代物价高,电费,电话费,油盐以及人情份子,有个学生,朋友们说种地夠用吗?所以说农闲家家都得找事做,挣钱添补家用。还有农老人大多都沒养老金,也不敢有病,所以说不管老少能干什就干什,也都是为了把日子过好。


福耒乐


目前适值国庆小长假中,来来来,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一定让你满意而归。











一树一世界刘


不是农民,不知道农民的苦,有的农民没有多少地,种这一点地,一年家里的花销,都不够用,有的家庭,还得供孩子上大学,孩子结婚。拿来的钱啊?不出去打工,怎么办?我们农村有一句话,活着就得干。不干不如要饭。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但是必须向钱看。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加油我的农民朋友们


东北牛人韩哥


说白了,农民种地赚不了几个钱。如果种地能赚钱,谁愿意背井离乡。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的价格突飞猛涨,粮食价格增长缓慢。除去成本,农民的收入所剩无几了。

我老表是本村的种植能手,家有良田8亩,每年都种植水稻。8亩产量差不多4000多公斤,毛收入有2万多。但是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水费和人工费用,纯收入没有多少了。农资产品一年比一年价格高,无疑增加了种植成本,对农业的收入造成巨大的挑战。


生活用品涨价就更不用说了,过日子谁能离开柴米油盐。以前吃碗早点,一、两元就摆平了,现在需要十元。无论怎么涨,农民的日子还得要过下去,土地上的收入既然那么的微薄,得从其它门道增加收入呀!外出打工就成为农民的最佳选择。

我老表家是全家上阵,他和媳妇在建筑工地干活,老表工资是5000元,媳妇在工地做饭每月工资是3000元。一年算十个月,收入就是8万元,还有两个儿子在电子厂上班,要求不高,只要他们每个每月存2500元即可,一年算十个月,也有5万元。全家纯收入就是13万。远远高于种田的收入。



农民是勤劳的,他们有的是力气,但在土地上得不到发挥,只能接受现实,被迫外出打工。


农人李哥


我是明哥畅谈!关注农村人,关注农村事!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大家!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农民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有以下这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农民自古就有朴实勤劳的优良传统,老话说的“劳碌命”,全年无休一刻都不闲着。在农村如果有人不劳动,会被大家冠以“好吃懒做”的标签。

二,农村家庭经济压力大,想过得更好些。农村家庭基本上都育有两个以上的小孩,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儿子”将来结婚更是“挥金如土”;“生了孙子”后的奶粉钱……想想这些开支费用,农民只有拼命的干,哪怕是一分钟也不敢停下。



三,俗话说,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从事经济价值不高的体力劳动工作(俗称卖苦力)。体力劳动工作薪资是以计时或计件为结算标准,多劳多得,农民唯有加倍用体力和时间消耗,来赚取自己期望的报酬。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明哥畅谈三农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请你随我来看看农村特别是内地边远地区的现状,就明白为什么很多农民秋收后就出门打工的原因了!

物价涨,粮价低。以我所在的河北为例,在一亩地夏收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1.1元/斤(按高质量小麦价格算)=1100元减去生产成本(耕地80元,种子80元,肥料130元,播种70元,农药45元(拌种、除草、一喷三防),收割70元,其它相关费用50元)合计525元=净收益575元。秋收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0.8元/斤=960元,减去生产成本(种子60元,播种70元,肥料160元,农药40元,收割80元,运输等其他相关费用100元)合计510元=净收益450元。每亩地年收入1025元,按平均每家十亩地算,年收益应该在10000元左右,但这必须是建立在风调雨顺、自己亲力亲为的基础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天旱增加的灌溉费用)或雇人劳作而产生的费用,这都让这个数字充满不确定性,另外,这是一家人的整体收入,按一家五口人算,平均每人年收入约2000元。以前,一亩三分地就可养全家。现在就算你种20亩,也照样不富裕。因为物价涨上来了,钱越来越不经花了。种地的收入微薄,聪明的人都选择抛荒,进城打工去了。


进城打工,体力劳动收入不稳定。离开土地的农民,因为缺少技能和文化,所以他们大多数选择从事体力劳动。有的进厂打工,因为找工作难或常被拒而来回奔波。遇到缺活或下雨和停工令,没有收入。 还有遇到欠薪更是一分钱也拿不到!

修房子攀比,花光一生积蓄。因为“自尊”,为不让别人看不起,修房子。因为“无奈”,为给孩子娶个媳妇,修房子。因为“精明”,为后代做个城里人,买房子。为了房子,花光一生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外人只看到光彩的外表,却不知钢筋混凝土房子下面,藏着的是憔悴的心。


购买农资、化肥、农具经常入不敷出。要问农民最擅长什么?当然是种地。所以,尽管他们也知道种地没有什么前途,但是还是宁愿相信是 “自己不行”。在购最新进的机械、用更多的化肥农药、买好用的农具的时候。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可无奈的是 “丰收高产”,钱依然不多。甚至连购买农资的钱都赚不够,实在是心塞啊!

供养孩子读书,家庭负担沉重。孩子读书到头来却没工作,白费多少心血?但是孩子不读书跟着外出打工,改变命运无望! 而对于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农 村家庭来说,供养1~2个大学生,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节衣缩食。不容易啊!

老人无退休金,养老靠子女。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仅靠那每月几十的养老钱,根本无法负担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疾病费用,尤其是大病。所以,这就是“养儿防老”的由来,农村子女讲孝道,没钱可以吗?不可以!

抽烟、电话费 “小开支” ,却积少成多。农村的男子多半都会抽烟,虽然每天看起来不多,但是一年加起来,那到了几千块了。 网络改变着世界,农民也在变,电话成为不可或缺,话费也如此,全家都话费一年下来,怎么也要一两千元(不可忽视)

农村随礼重,人情往来消费多。婚丧嫁娶,走亲访客,大事小情,都要 “随礼”和份子钱,样样都要钱,而且这些钱,好像也“物价上涨”了,不去不好,去了肉痛。

买东西 “货次价高”。因为不识货、图便宜 ,或者舍不得花的钱,常常遇到“便宜没好货”,买到的却是不能用、不好用、不经用的生活必需品!辛苦钱时常被坑。

处对象时要花钱,娶媳妇是彩礼高。处对象时要花钱,但这比不过彩礼钱,说到彩礼,每个地方的彩礼要求都不一样,彩礼不高的,就暂且不说了,彩礼高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对于农村来说,儿子娶一妻,父母半条命!


小病不能报销,大病看不起,因病返贫。尽管现在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小病的消费达不到标准,是不给报销的。对于许多农村家庭来说,小病能忍就忍,忍不了再去看,但那时已经将小病养成大病了,大病就难治了,有的因为一场大病,让家里变得一贫如洗,甚至举债。

赌钱。在农村,并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常见的就是牌局,所以很多人一闲下来,就会三五个一桌打牌、掷筛子。有赢就有输,谁都不是常胜将军,输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农民对美好生活也充满了向往,你说不辛苦不奋斗天上能掉馅饼吗?


红姐说乡村


现在农民种地也没多少利润,尤其是八零后,只靠种地的收入,就喝西北风了,一家六七口人要养活,孩子要上学,这还不敢说平常老人再生个什么病,生活是压力山大,要是能出去打工的还是好的,有的是家里有老人卧病在床,也不能出远门,在家附近干活工资又低,有时候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但是还不敢死,不能死,家里的一家老小还得靠他养活呢。


农村人大江


兄弟你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给你讲个故事:古代有位君主,大臣告诉他,百姓在挨饿,野菜都快吃不上了。他反问大臣:"没有野菜吃为啥不吃肉呢?”是不是和你这个问题很像呢,“农民都秋收完了,没啥活儿干了,为啥还要出去打工?”可笑之极!

这种肉糜心态在统治者中古今皆有,因为统治者哪里知道,当野菜都不够的时候,哪里还有肉糜吃。不光是统治者,一些报刊记者编辑,电视台主持人等等,也会不自觉的产生肉糜心态。因为他们从小优越的生长环境,长大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他们哪里知道有些人生活的艰辛。吃饱喝足以后,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进行审判。其实道德代替不了衣食,说到底,人是靠吃饭,而不是吃道德活着。

以下是某记着对农民工采访的对话:

“你们多久没有回家了?”\r

“一年了”\r

“不想你们孩子吗?”\r

“想啊,哎”\r

“你们不知道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吗,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可忽视啊!怎么就不知道在家陪着孩子,跑到这么远来打工”\r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