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甘肃省被一分为四,1928年,庞大的甘肃为何会大分家?

羅日新


甘肃地处西北,在今天看来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当然在古代的也是,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甘肃事实上一个非常大的地方。在元朝的时候,甘肃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是取甘州和宿州的第一个字合成甘肃,跟安徽省比较相似,安徽省就是取得安庆和徽州两地的首字。

在元朝的时候,甘肃当时地盘非常的大,管理黄河以西七路十二州。在明朝的时候,撤省设司,把当时的甘肃分为好几个司。到清朝的时候,在甘肃设行省,以兰州为行政中心,管理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新疆等省,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最大的省新疆还要大。不过后来满清对甘肃的行政区划做了多次调整,才有了今天的甘肃。

在康熙皇帝时代,就将陕西和甘肃进行分离。满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用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西北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因为在后来的吴三桂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就曾笼络过陕西提督一起造反。不过即使如此,甘肃当时的地盘还是相当的大,进入民国时期之后,民国又对甘肃进行了多次调整。

在冯玉祥主持西北的时候,他向国民政府提议将甘肃分为甘肃,宁夏,青海三个省。当然他并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是为了方便扩军,因为每个省都有一定的军队名额,如果分为三个省,那么他的军事实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因为冯玉祥在国民军北伐的时候起过很大的作用,所以国民政府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将甘肃省分为三个省。

当然这也很合蒋介石的意,因为宁夏青海等地一直控制在马家军手中,如今分为多个省,国民政府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派更多的官员进驻这两个地方进行渗透。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把宁夏做了一部分的调整,宁夏的北部并入内蒙。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因为甘肃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从新疆开始分出去之前就算起的话,那么看看甘肃到底有多大?当时的甘肃包括了今天的新疆,内蒙古西部地区,宁夏,青海东部大部分地区,甘肃。如此庞大的一个地区能不被分吗?

甘肃一词最开始出现还是在北宋时期,当时西夏统治了河套地区,设置了甘肃军司,这个也是最出现甘肃这个名字。元朝的时候就设置了甘肃中书省。明朝设置甘肃布政司,明朝的司和元朝的省是一样的,清朝的时候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设置甘肃布政司,这个时候的甘肃就包括了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

到了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就分出了新疆,清朝设置新疆省的目的就是加强西部管理,当时中亚各国都对新疆虎视眈眈,特别是沙俄。所以建立新疆省也是迫在眉睫,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清廷也就开始筹建新疆省了。

中华民国二年的时候,当时就把甘肃境内又划分了七个道,宁夏,西宁,兰山,泾原,渭川,甘凉,安肃。也就包括了今天的甘肃,内蒙古西部,外蒙古西南部,青海北部东部地区,宁夏。到了民国十六年,撤道为省,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就从甘肃分出了青海,宁夏两省。

就这样从甘肃就分出来了四个省,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北地区本来就比较偏远,而且比较落后,加上又处在中亚,北边又是强大的沙俄,后来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对中国西北都是虎视眈眈的,所以把甘肃分开,也是为了加强对西北的管理,中央对西北更加有力的统治。也是为了提升当地的经济。各省分开发展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甘肃和宁夏分分合合关系扯不断,1950年的时候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1954年宁夏省又并入甘肃。但是没过几年,1957年宁夏又分出去设置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就这样甘肃基本上就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了,不过后来内蒙古的两个旗划给了甘肃,又把甘肃的两旗划给内蒙古,甘肃就此定型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清朝时期的甘肃省比现在要大很多,诸如宁夏、青海省会西宁,新疆东部的一部分,都属于当时的甘肃省。

而说到宁夏和青海,很多人都知道,在清末民初时,那是马家军阀的地盘,分别由马海晏的儿子马麒,马千龄的儿子马福禄实际统治。这两派相互敌视,相互不服,所以甘肃分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当然,北洋政府成立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给他们分家。由于北洋军阀懒得管,奉行只拉拢,不干预的政策。清朝当年是怎么处理的,北洋系也一样。所以甘肃分家这件事一直到1926年,冯玉祥主持西北军政事务之后才得到落实。


当时的冯玉祥,远不止是西北的大咖,他在称霸西北的同时,还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在南京相当有面子和话语权。所以1928年,他为了拉拢加控制西北诸马军阀提议将甘肃拆分时,南京国民政府直接就批准通过了——将西宁划入青海,由马麒的弟弟马麟统领;将宁夏划出甘肃,由马福禄的儿子马鸿逵统领。

当然,冯玉祥拆分甘肃,也不完全是为了拉拢马家军,他当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1928年底,军事委员会讨论裁军。按照蒋介石的意思,每个省最多只能保有三个师的兵力,超出这个限额的,都得裁撤。冯玉祥当时的地盘虽然大,但省份太少,西北合共就三个省,一个绥远省,一个陕西省,一个甘肃省,若按照三个省的限额裁军,冯玉祥的军队那得裁撤多少人?

所以冯玉祥从一开始就盘算好了,尽量把甘肃拆散,这样一来,他手头上就多出了六个师的番号。



不过蒋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早看穿了冯玉祥在盘算这个事,所以他在1929年1月正式召开军事编遣会议后,就把南京政府的裁军方案改了。按照新方案:全国300个师,淘汰250个,留下50个,每个集团军留8-10个,中央另建10个宪兵师。

这个方案一出,在场各路大佬的脸色都绿了,纷纷大骂老蒋,裁军不裁自己。

所以不久后,冯、桂、阎三派就跟蒋介石翻脸了。尤其是冯玉祥,直接辞职不干了。

蒋介石一看,你辞职不干,那正好,直接下令通缉,免了冯玉祥的一切职务。并派人到西北拉拢诸马为自卖命。

当时的马鸿逵、马步青、马麟等人,本来就是墙头草,见冯玉祥被免职了,也就暗中投靠了蒋介石。而西北也就这么被蒋介石略施小计控制了。


Mer86


今天的甘肃省似乎是中国版图上省界划分最奇怪的一个省份,它的形状好似哑铃,两头粗而中间狭长,别的省份都已山脉作为各省间的分界,偏偏甘肃省稳稳当当的将祁连山脉包裹在了省域中间。 这样奇怪的话,纷来自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甘肃省界划分计划。

一、甘肃省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变化

甘肃建省的历史十分悠久,自从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王朝就没有放弃对于甘肃的争夺,在这个时候的甘肃并不直接由中央政府控制,而是流落在诸多少数民族手中,例如蒙古西夏等。直到元朝才设置甘肃行中书省此时的甘肃,不仅包括当今甘肃省的全部辖区,并且包括当今新疆整个南部,内蒙古,四川和陕西的局地等地,面积十分庞大。

明清时期所设置的甘肃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和元朝时的设置大致没有大的变化。直到乾隆年间结束了对准噶尔的战争之后,西北地区逐渐平定。于是,朝廷为了防止甘肃省过于庞大危及中央统治单独在四川设立了四川总督,将四川分离出来。在这个时候的陕甘总督,真正名副其实变成了陕甘总督实际管辖范围,只有甘肃和陕西两省加上新疆局地而已。

直到一八七六年,左宗棠带领清朝军队收复了新疆,此时将新疆单独建省,从陕甘总督的管辖范围中剔除出去。新疆省的设立就是为了防止因俄等外部势力入侵中原。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小插曲,将新疆南部分离甘肃省,甘肃省的面积还会更大。

二、一九二八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甘肃省界划分计划

说起这一次甘肃划分计划,不得不提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历程。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收编了大量马姓家族的起义军,并且由于其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剿贼有功,受到了来自于清政府的封赏,由此奠定了马家军在甘肃省内乃至于整个西北的政治地位。清朝被推翻后,诸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盘踞西北地区的军阀。北洋政府也无法插手西北地区的任何事物。

但是历史往往就是有着这样空前的巧合,这地方出来一位大佬叫冯玉祥,他在北京事变后脱离北洋政府控制,自然而然的向自己的老家——西北甘肃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九二六年,老冯在绥远誓师北伐,将自己的部属军队改编为国民党新军,趁此时机开始了对于西北诸马的收编工作。直到一九二八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老冯已然成为了国民政府内的大佬和西北地区的霸主,为了更好的加强自己对于西北地区的掌控力度,限制诸马势力的膨胀,大致根据各位马姓军阀所处地点,将原有的甘肃省一分为四的计划上报给了国民政府。随即,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原有的甘肃省一分为四,但是同时西北地区也成为了老冯和老蒋角力的战场,外部势力开始逐渐进入,打破了之前四马分肥的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1928年要将甘肃省一分为四,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且直接导致了四马之间不和,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腹地。


实说历史


说起现在的甘肃省,我们在地图上看就是从东到西一个面积呈狭长状的省份。

虽然看上去细细长长的,不过在我国各省面积排名中,甘肃依然以45.44万平方千米排名第七,妥妥的一个大省。

除了面积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甘肃省一直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拱卫中原王朝的西部门户,在这里各种关隘遗址随处可见,比如嘉峪关、阳关;

又是中国向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而且甘肃也并非我们想象中只有大漠孤烟和荒凉隔壁,这里有水草丰美的牧场,还有沃野千里的良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在行政建制上,早在上古时期,当时甘肃和陕西就是当时的天下九州之一,被称为雍州。到了西汉时期,天下划分为十三州,甘肃的辖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了今天陕西大部、还有整个甘肃、宁夏等地。

但是过大的面积也让行政掌管可以拥兵自重,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例如东汉末年,董卓便是这一地区的军阀,后来他带兵进入洛阳,废掉弘农王,立了汉献帝。

鉴于此,到了曹魏时期,曹操将这里一分为二,大致以黄河的“几”字为界,靠近中原腹地的地区划为雍州,而西部地区则划分为凉州。之后经历了隋唐、宋元。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击败了元朝之后将雍州、凉州合二为一,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甘肃的统辖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包括了陕西大部、整个甘肃、宁夏、青海大部和新疆大部,都归属甘肃布政司统管。

不过到了清朝,陕西和甘肃正式分离,甘肃省会也在此时第一次确定在了兰州,军政上主要归陕甘总督管辖。

在清朝后期,沙俄势力在中国西北地区蠢蠢欲动,1862年,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影响,西北地区爆发回民起义,沙俄乘机扶持阿古柏和西北土匪白彦虎占据新疆,企图分裂我国,关键时机,清政府命令左宗棠挂帅西征,在经历了一系列军事斗争和外交谈判后,终于赶走了叛乱者。

但是鉴于此次危机,清政府又将新疆从甘肃分离出,成立了新疆省以巩固边防。

甘肃省正是划分成今天这个样子还要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冯玉祥将军开始统领西北军政,也对甘肃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区重建,甘肃省的西南大部地区被划分出来成立了青海省,同年,宁夏省也正式划出,从此之后,这样的版图基本没有变过。

除了建国初期,宁夏和甘肃经历了短暂的合并,不过终究还是再度分开,宁夏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甘肃,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特别是和陕西,可谓同出一脉,如今又共同引领西北地区发展,可谓是好兄弟、好伙伴。



单就甘肃今天的发展来看,也是蒸蒸日上,而融合了多民族多种文化的甘肃,也在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


策神历史


导语:1928年甘肃被一分为四之后,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甘肃政区轮廓。

如今的甘肃政区轮廓是1985年才最终形成的。

当然甘肃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最重要的一次区域整合就在1928年。

之前的甘肃省管辖区域非常的辽阔,

如果以现在的政区来说,原来的甘肃省包括了甘肃,宁夏,新疆东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西部。

有人形象地说,1928年的那次整合就像一块儿骨头被剔掉了肉。

一、甘肃省原来的区域为什么这么大?

甘肃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取自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的合称。

而张掖这个名字的由来则反映了中原王朝为开拓西域经贸之路所作的努力。

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是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音:票)骑将军霍去病,战败匈奴,置河西四郡其中就有张掖郡,武威郡,敦煌郡,还有,酒泉郡。

酒泉郡名字虽然也是此次汉武帝发动的第二次河西战役征伐所置,但其取名却十分的浪漫。

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至三国时代,大部分为曹魏所有,小部分为蜀汉所驻。

西凉马超既是出身于此。

被唐朝宗室认定的先祖西凉初代国君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李暠(音:号),也是定都于酒泉。

隋唐时期,甘肃一地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更迭占领,时反叛,时归降,时占领,分分合合,

真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直到宋朝西夏国统治该地区时,才设置了甘肃军司,甘肃,始得名。

但同时,也截断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商路。

元朝时,设甘肃行中书省,此时的甘肃省主要辖区是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到了明朝,甘肃省又改名了,改成了陕西省。

当然了,这时候不叫省了,改名叫承宣布政司,其实际权力跟元朝的行省差不多。

当然了,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这样的边境军事机构也是少不了的。

到了清朝,名字又改回甘肃布政司,而且连省会也挪地方了,就在今天的甘肃省省会,兰州。

当然中间过渡了一下,设置了陕西右布政司,等于把甘肃从陕西又分出去了。

在古代,“右”指的是地理上的西方,陕西右布政司,也就是陕西以西的地方,也就是当时的甘肃,

所以之后才把陕西右布政司改为甘肃布政司。

本来清朝是担心当地的民风彪悍,区域又太大才把陕西布政司一分为二,

结果,随着西部一系列征伐的胜利,新征服平定的地区又陆续归甘肃布政司统管。

当时的甘肃布政司下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区。

当然因为区域太大,又远离统治中心,甘肃等边疆地区管理是比较松散的。

存在着诸多问题,清朝的有关官员就曾经上折子提议将甘肃分省而治。

二、甘肃的从清末开始逐渐开始被分解。

比较大的两次动作,一次发生在清末光绪年间,

光绪十一年,设新疆行省,甘肃第一次被分解。

至民国17年,也就是1928年,西北军阀冯玉祥将军主政西北。

当时是北伐战争结束,

奉系军阀张作霖被从北京赶跑,于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刺杀身亡。

而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胜利。

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主政西北的冯玉祥将军,从1927年开始就已经在当时的陕甘地区颁布各种治理条例,

改革各种机构。

1928年,其实更准确地说是1929年,宁夏,青海省被从甘肃省分离出去。

1928年是甘肃由民国初年的七个道改为省,次年才把宁夏和青海分出去。

甚至青海省的由于缺乏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又把西宁划给了青海,成为青海省的行政中心。

甘肃省的行政区划轮廓就有了今天大致的样子。

总结:

自秦朝设立郡县制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一部分措施以来。

到汉朝时又设立类似于今天省这一级的州治。

良好的解决了大一统时的行政管理问题。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能够一以贯之的流传到今天的有力保障。

甘肃省在历史上的变迁,

既反映了中原历代王朝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及治理的需要。

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虽然有所变更,

但总体而言,是反映了中原历代王朝对当地的统治的历史延续性。


历史红尘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甘肃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甘肃在元代实行省制之时,就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省。

这样一直到清代,甘肃都是面积不小的一个西北省份。

包括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一部分、新疆一部分、内蒙古一部分。

为什么甘肃省面积这么大呢?

其实这和地方政区的设置目标有关,历史地理学讲政区三原则——边界、层级、治所。其实都是一个目标——便于管理人民。胡焕庸线以西的省份,人口少,因此就把省界划的比较大,就算是这么大的面积,人口也不一定有中原地区半个省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新疆、西藏面积大,下面的县面积也大的原因。

民国初期的宁夏省

而甘肃近代政区最大的变动就是1928年,这一年冯玉祥主政西北,开始统筹考虑西北几省的治理。特设青海省,但是青海没有像样的大城市啊,于是就从甘肃借了西宁作为首府。而后又从甘肃省分出了宁夏省,周边的内蒙、新疆,同样从甘肃借人口较多点的地。

借来借去,就把甘肃剥削成了现在这个狭长的样子,中间的一条狭长地带,正如其名字——河西走廊一样,连接着甘肃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众所周知,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虽然受制于地广人稀等区位劣势,不过这些年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之下,甘肃省已经一步步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当然甘肃省同样有着某些地理优势,就拿土地面积来说,甘肃省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4544.02万公顷,位列全国七位,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可你知道吗,其实在很多年前甘肃省的土地面积可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它和陕西省,更是有着许多不解之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早在大禹时期甘肃省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它和陕西等地被称为雍州;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将领土划分为十三州,而包含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的雍州也是其中一个,而后他又将雍州改为凉州;东汉沿用了西汉的制度,不过曾经的巡查制度逐渐演变成行政制度,这导致每一个州的州牧都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如此一来严重危害了中央的安全,所以在东汉末年出现了各诸侯割据一方的局面,此时的汉廷已经名存实亡。

再到后来曹操从这些诸侯中脱颖而出并且统一了北方,此时凉州也是属于他的地盘,他又将凉州改名成原来的雍州;不过这个雍州幅员辽阔实在难以管理,可它偏偏又是抗击蜀汉政权的关键点,所以曹丕在即位以后又将将雍州一分为二,左冯翊、右扶风、京兆、新平、陇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广魏十郡为雍州;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为凉州。

再把时间轴推到1368年,此时朱元璋彻底击败元朝建立了明朝,上位后他又将凉州、雍州合二为一,所以在明朝时期甘肃省的面积十分辽阔,几乎相当于现在西北四省的总面积。但是由于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当地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所以西北地区动不动就爆发农民起义。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甘肃、陕西再度分家,而后甘肃省的省会被确立为兰州。其实在此时甘肃省的土地面积还是很大的,它包括了当今的甘肃、宁夏的全境青海东部、新疆东部以及内蒙古的西部等地区,不过或许是嫌弃它落后的原因,中央对于这个地方一直没有怎么管,直到清朝统治的后期,新疆等地才被建立行省。

到了1928年,冯玉祥成为西北地区的领袖,对于西北地区新的区域划分开始展开,青海省由此建立。可是由于当时青海境内并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城市,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甘肃省的西宁地区划分给了青海省。

同一年,宁夏省建立,并且成为塞外四省之一,从此以后甘肃省就基本保持着现在的模样,虽然在建国初期宁夏与甘肃又重新合并,但是没过几年这一对欢喜冤家又再度被分开。如此一来一回宁夏省变成了宁夏自治区,它的省会也变成了银川,这也是从甘肃划分出来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甘肃省的命运多舛,经历了数次的分分合合,尤其是和它的老相好陕西省,两人可谓是基情满满。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甘肃省也挺好的,至少是不用依附他人的独立存在,并且有望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超过西北其他省份,这也不失为一种幸运,诸位看客,你们说呢?


执笔灬写史


甘肃被一分为四之后,依然是如今中国的面积大省,很难想象,在分家之前的甘肃该是多么的庞大,那么,甘肃为什么会在1928年分家呢?


甘肃,简称甘或陇,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市)和肃州(今酒泉市)两地的首字而成。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十二州,黄河以东地区则属陕西兴元路,这个时候 的甘肃,面积已经非常大了,七路十二州,在元朝全国设置的行省当中,已属大省。


明朝时期,撤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都指挥司,辖境与元朝大致相同。到清朝时期,甘肃的面积大到了极致,清朝在这里设甘肃布政司,兰州第一次被定为甘肃行政中心,管辖地区包括今天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诸省区部分范围,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是不折不扣的的巨无霸级行政区,左宗棠消灭倾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后,光绪十年(1884年),从甘肃析出新疆单独建省,但此时的甘肃依然拥有三省之地。


民国初期,甘肃又改省为道,省境被划分为宁夏、西宁、兰山、泾原、渭川、甘凉、安肃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民国十六年(1927年),甘肃改道为省。

经历了清朝时期的第一次分家,把面积最大的新疆单独设省,甘肃的面积少了至少一半,但仍然属于大型省级行政区,如此庞大的面积,仅仅设立一个省级行政区肯定是不够的。民国成立后,不少有识之士就意识到甘肃必须要再一次分家。但当时民国初立,各地军阀各自为政,民国政府致力于全国统一,甘肃分家之事也就一拖再拖了。


1928年,西北军统帅,国民政府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主政大西北后,终于可以腾出时间来重新划分甘肃行政区域。当时,青海是甘肃下辖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有必要单独建省,但青海面积虽然达到70多万平方公里,但毕竟是高原地区,地广人稀没有一座像样的大型城市,于是冯玉祥就把录属于甘肃的西宁划分给青海,作为青海省的首府,青海至此第一个从甘肃分家。

同年,宁夏省成立,成为塞外四省之一。不久,又以今内蒙古西部河套地区成立热河省。宁夏与甘肃分家后,两省的行政区域都大致保留到了今天。甘肃省也形成了如今两端粗,中间细,中国面积最狭长的省。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和宁夏在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还曾短暂合并,没几年又再一次分家,此后甘肃和宁夏便一直保持单独的省份建制。


1885年,清政府把台湾府从福建省析出成立台湾省,原福建巡抚刘铭传出任首任台湾巡抚。台湾成为当时中国面积最小的省。而同时期的甘肃省,面积却几乎占到了西北地区的一半,如此巨大的面积,根本不利于管理。因此,甘肃分家,重新划分省级行政区域是非常有必要的,分家后的甘肃、青海、宁夏、热河四省,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分家也大大减轻了甘肃自身的压力。


大国布衣


甘肃省在历史上被“一分为四”其实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是在清朝时期,甘肃和陕西两省分离;然后是在民国时期的1928年至1929年这段时间,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分离。由此,偌大的甘肃(陕西)才被一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康熙皇帝将陕、甘两省分离

清政府在内陆地区沿用了元朝、明朝遗留的行省制度,但是对面积辽阔、民风彪悍的陕西省很不放心。因此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在位初期,正式决定将陕西与甘肃分家。

康熙在陕西一省之内,设置了两个布政使。右布政使管理陕西地区,左布政使管理甘肃地区。以此为契机,甘肃和陕西正式在康熙7年分离为两个省。在陕、甘分离之后,甘肃省的辖区包括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东部和新疆的东部。

清朝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在西北方向用兵,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西北地区出现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

第二、冯玉祥将甘、宁、青三省分离

清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在1928年西北军将领冯玉祥主政西北时期,甘肃辖区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甘、宁、青分离。其中的“宁”不是指今天的宁夏自治区,而是指民国时代的宁夏省,要比今天的宁夏自治区大很多。熟知民国历史的人应该清楚,宁夏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热河省就是民国时代的塞北四省。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在1928年,当时主政西北的冯玉祥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交了一个方案,建议将甘肃分为甘肃、宁夏、青海四省。他把这份方案交给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薛笃弼的手上。

其实冯玉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扩军,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有规定地方上每个省上只能保留3个师的编制。如果甘、宁、青分离为三省,冯的西北军就可以合法增加6个师的兵力了。

过去,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国民党主力北伐的过程中牵制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奉军,帮了蒋介石的大忙,再加上蒋介石为了拉拢冯玉祥和西北军将领,所以勉强同意了冯的提案。就在1928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把甘肃分为甘肃省、宁夏省与青海省三个省。

不过,蒋介石这样做其实也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的。由于宁夏、青海两地一直被马氏家族(回民)控制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西北的影响力很有限。如果宁夏、青海单独建省的话,南京方面就可以找借口抽调更多的南京官员进入西北来任职,这样一来就为国民党军队渗透大西北提供了条件。

因此,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甘肃省分成了甘肃、青海、宁夏三省。新中国成立后,将宁夏省北部地区并入内蒙,南部变成了今天的宁夏自治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