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把大佬發家祕史拍成電影會不會受歡迎?

浩然之士


應該會比較難吧,個人傳拍電影想有好票房是肯定不行的,第一,受眾群體必定是對個人喜歡的,然後又要在這些群體當中願意去看個人發家史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所以為票房去拍肯定是不行,如果只是為了留下個人情感和紀念錄像,人生經歷,那是可以的


曲中憶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成功者,他們也曾平凡,懦弱以及茫然,但他們堅持了自己夢想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最後才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後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倒是闖出了一點名氣。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裡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後來他成為中國乃至是世界無人不知的阿里巴巴的創始人。

劉東強拿自己前三年賺的24萬元,再加上向親戚借了十幾萬,把之前盈利的飯店盤了下來,可是不到一年時間,飯店就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為此他還欠了20多萬元。為此,劉強東仍沒有創業的信念和激情,住了5年地下室,住了5年辦公司,而且頭髮也早早的白掉。

後來,因為劉強東堅持和創業的激情,他直接從宿遷的一個農村孩子,到現在超過百億身家的頂級大佬,其背後所付出的不僅僅是智慧,更多的應該是堅持和毅力。





吊兒郎當也是種態度46


海爾不是已經拍過了嗎?而且記得我初中,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免費去看。

我以前不懂,感覺是免費電影,還美滋滋滴!!

它也洗腦成功了。品牌影響力那是從娃娃就開始抓起。都2020了,我現在腦海裡都默默認為海爾冰箱質量槓槓的,他的領導層他的艱辛創業發家史,是走出國門的值得自豪的。

可見,這類電影大佬要是為了自己長久品牌影響力拍一個,確實可行。不過估計得免費讓大多數人看,這樣才能起到宣傳效果。😅😅


白焰說娛樂


把大佬的發家成功史拍成電影會不會火首先取決於導演的拍攝水平和演員的演技,其次還和所拍攝的大佬的故事的精彩程度有關。關於這一類型的電影中外都有拍過,比如中國前幾年由陳可辛導演拍攝的《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在當年非常火爆,甚至掀起了一股懷舊風潮。到後來趙薇拍攝的《致青春》也是趁著這股懷舊風大打懷舊牌。

看過這部電影的都知道它講述的是成冬青和大學同學王陽以及孟曉駿一起合夥創辦英語培訓結構“新夢想”的故事。故事主角成冬青由一個鄉下來的草根逆襲成為上市公司的大佬,這絕對是個勵志的故事。草根逆襲過程中的努力和心酸以及無奈和誤解等等精彩紛呈,加上動人的情感故事還有兄弟三人創業過程中的相互支持和分崩離析,故事高潮不斷矛盾衝突絕對精彩絕倫。更重要的是大導演陳可辛高超的指導水平,運用了大量的懷舊歌曲,使人能快速進入那個時代。偶像小生黃曉明的演技在這部電影得到很好呈現,加上鄧超和佟大為精彩的演出。使得這部電影大獲成功。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是我國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新東方”成立前後的故事。電影中草根成冬青就是新東方的大佬俞敏洪,而王陽和孟曉駿則是俞敏洪的合夥人王強和徐小平。

眾所周知後來王強和徐小平紛紛離開新東方,當初的合夥人以解散而終。這和電影的結尾是一致的。儘管後來俞敏洪表示這部電影和自己的新東方沒有關係,但是該劇的劇本正是徐小平交給陳可辛導演的,可見這裡面確實帶有新東方的影子以及合夥人之一的徐小平的個人情懷。

再有國外根據大佬故事拍攝的電影有《喬布斯傳》和《社交網絡》。《喬布斯傳》是根據蘋果公司前大佬已經去世的喬布斯的生前經歷拍攝的,而《社交網絡》則是根據美國的社交網絡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的故事拍攝的,兩位大佬的故事十分勵志和精彩,電影也堪稱精彩。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另外對於當下,最值得拍成電影的大佬當數馬雲了。馬雲爸爸半輩子創業可謂是跌宕起伏,關鍵是創業階段還保留了大量的真人視頻,讓人看了心生讚歎。另外他也是一位金句能手,各種金句段子張口就來,拍成電影的話光是臺詞就很有意思。





然後可以


靠譜的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9b388152b184676897654f4e50dcdfe\

鋒叔說書


不會,多多少少都有投機取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