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大清帝国: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中国近代国运似乎不佳,总是在最关键的历史关头,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清末新政,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有看点:以宪政为目标,有清晰的时间表。如果朝廷能审时度势,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宪政,中国和平转型为君主立宪的几率很大。

大清帝国: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但在这关键的历史关头,碰到了载沣。

载沣是摄政王,相当于皇帝。这位满清权贵,没有洞察世界大势的眼光,却满脑子迷信暴力的思想。

1909年,载沣想撤去吕海寰督办津浦铁路大臣的职务,让徐世昌接任。此时张之洞已经重病在身,但听闻此议后,认为万不可行,于是带病入宫劝谏载沣。

载沣听了张之洞的陈述后,不以为然:这是直隶绅士们的意思。张之洞辩解道:绅士的利益和普通民众的利益是不同的,此举为了绅士的利益损害民众,恐怕会激起民变。

载沣撂下一句狠话:怕什么,有兵在!

张之洞不由得感叹:不意竟闻亡国之言。

虽然张之洞感叹“怕什么,有兵在”是亡国之言,但在载沣的心中,这却是最真实的想法:想当年,祖宗入关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遍布全国的反清暴动都被镇压下去了;太平天国波及大半个中国的烽火都被镇压下去了。现在大清的军队比以前更加强大,还怕你几个老百姓造反不成?还怕你孙中山那几个毛贼不成?!你们那几个毛贼能掀得起什么风浪!

但历史就是这样吊诡:遍布全国的反清暴动没有掀翻大清,有上百万军队的太平天国没有掀翻大清,没有组织、没有准备、仓促起事的几个新兵反而把貌似强大的大清给掀翻了。

大清帝国: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迷信暴力,迷信暴力就可以维持江山万万年是近代很多当权者的通病。中国近代总是在最关键的历史关头,选择了最坏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当权者迷信暴力,讲道理讲不赢了就用枪杆子发言。

他们不是着眼于根据天理人情来解决问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相信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问题就没有了。

例如有些人读了《法国大革命》,不是思考如何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方面把发生大革命的根源清除掉,如何通过改革避免革命,而是得出结论:法国之所以发生大革命,是因为当时的路易十六太仁慈了,残暴的路易十五时期反而不会发生大革命。所以要避免大革命的发生,就应该更狠,更残暴,更肆无忌惮地使用暴力。

大清帝国: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不过,历史是无情的,当载沣说出“怕什么,有兵在”之后不到两年,貌似强大的大清就灰飞烟灭了。

灭亡比人们预料的要来得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