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上圖是抗日影視劇當中的“土坦克”,在劇中,貌似頂幾層棉被,就可以頂住步槍甚至機槍的火力向前衝鋒。區區幾床棉被就可以擋住子彈?這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根據歷史記載,八路軍曾經使用過的“土坦克”,並不是像影視劇中那樣,隨便蓋兩三床棉被就可以的。

首先,八路軍的土坦克並不是拿普通的木板和棉被做擋子彈的盾牌,而是先找厚實的八仙桌,在上面覆蓋七八層甚至更多的棉被。其次,這些棉被必須徹底浸溼,包含很多水分,且棉被之間還填充了夯實的泥土或沙子,作為抵禦子彈的緩衝,這樣才可以保證防彈性能。最後,還要由五六名戰士抬著木桌,或者用手推車推著,才能扛得動如此重的板料,也才能扛得住子彈的衝擊力。原因是沉重的木板蓋了很多棉被,“土坦克”實際上是很重的,並不像影視劇當中那樣輕巧。而且,“土坦克”通常也不是掩護部隊衝鋒前進的,而是掩護八路軍的爆破手抵近摧毀日軍炮樓的。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日軍在抗日戰爭期間,徵集了大量民工修建炮樓。大量的炮樓卡在主要交通要道和關鍵要點,割裂八路軍的各個根據地,極大地限制了我軍的作戰行動。此外,日軍炮樓一般還設計有14個槍孔,幾乎是360度無死角覆蓋周圍。這樣的炮樓一般有8到10個日軍防守,配有擲彈筒和一挺機槍,火力很強。對於缺乏火炮的八路軍來說,是難啃的硬骨頭,所以催生了“土坦克”這樣的特色武器。

根據開國中將曾思玉回憶,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據守華北的日軍已經明白,他們是無法消滅抗日軍民的,於是使用包圍消耗的辦法,企圖使我軍無法立足,他們稱之為“鐵壁銅圍”!在小小的區域裡建了整整240多座炮樓!可謂“十里一碉,五里一堡”,形成一個連鎖防禦體系。

日軍稱炮樓為“駐紮碉堡”,往往在5米以上下,至少有兩層,直徑三四米,其中不少炮樓駐紮了一個加強排。所謂的小碉堡,總高在2米左右,能容納七八人。典型的炮樓外層,構有壕溝作掩護,修建時至少使用3噸以上的鋼筋水泥和磚石,堅固度不可小視。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八路軍正在搗毀日軍炮樓

八路軍進攻炮樓時,將多枚手榴彈綁在一塊扔到炮樓前,只能在它表面留下一些淺坑。要想打掉這樣的據點,八路軍唯一的方法就是爆破,而且要動用足夠多的炸藥。如果人無法靠近,又何談爆破。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對於這個問題,八路軍想出了巧妙的辦法,利用“太平車”做成“土坦克”:在軲轆車上放個厚實的八仙桌,桌子上面蓋上棉被,澆上水,戰士們鑽到八仙桌的底下,推著車子運動到敵人的碉堡、崗樓下,再把碉堡炸掉。

“土坦克”一步步逼近敵人炮樓時,敵人當然知道我方的意圖,猛烈的子彈射來,能聽見子彈在被子上劇烈碰撞,但戰士們依然頑強地推著“土坦克”前進。“土坦克”頂住槍彈火力,逼近敵人炮樓。隨即,炸藥包從坦克後面丟向碉堡。轟然巨響中,碉堡飛上天。

這個法子屢試不爽,迅速傳遍冀魯豫第八軍區,曾思玉的部隊也用上了這個法子。但這個辦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道路高低不平,“土坦克”不便推進;或者在戰場上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製造“土坦克”。

那麼,土坦克真的能像影視劇中那樣,抵擋日軍的火力嗎?答案是確實可以,卻有前提。如果棉被加得足夠多,是可以抵擋日軍火力的,但僅限於日軍的步槍和輕機槍。如果日軍用重機槍長時間進行射擊,“土坦克”也會被擊穿。而且“土坦克”的缺點也很明顯,除了上文所說的不便推進,還只能抵擋正面的攻擊,

如果側面被敵人襲擊,會造成很大傷亡。而且日軍在炮樓上配有擲彈筒,面對曲射火力,“土坦克”也無法抵禦。如果碰到日軍很有經驗的射手,也可能被狙殺。

所以,“土坦克”並非像影視劇那樣描述的那樣,可以在槍林彈雨中暢通無阻。如果日軍那麼好打,就用不著14年了!

區區棉被,能擋子彈?八路軍“土坦克”,管用!但有前提

【影視劇中出現的“土坦克”,可見就頂了一層棉被,而正面基本都是空的,並無實木作依託,和抗日戰場的真實情況大相徑庭。這樣怎麼可能抵擋日軍的子彈?】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