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時期,甘肅的行政中心為何從隴西遷到蘭州?

隋國之冬


清朝初期甘肅行政中心的遷移主要是當時國防形勢的需要,即提防日益強大的準噶爾汗國。

明朝的時候,甘肅還屬於陝西的一部分,不過不是行政單位,而是軍事單位,這就是著名的九邊重鎮中最西邊的甘肅鎮,其鎮所在甘州,也就是今天的張掖市。甘肅處在四戰之地,北有北元(後來分裂為韃靼和瓦剌),西接吐魯番汗國,南接土默特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作為陝西的門戶,只要守住甘肅鎮,就可以屏蔽川陝,是西北的定海神針。

甘肅鎮在明朝時期是軍事單位,行政中心和軍事指揮中心是一體的


清初在甘州設甘肅巡撫,但是嘉靖年間,因吐魯番汗國不斷進犯,明朝徹底放棄了嘉峪關以西土地,今甘肅西北部的瓜州、敦煌等地陸續成為吐魯番的領土。後來吐魯番被葉爾羌汗國滅亡,這些地盤都被葉爾羌接管。所以甘州成為事實上的前線,而清王朝正忙於和南明作戰,無暇顧及西域,所以後來甘肅巡撫移駐離內地更近的涼州。

清朝初期忙於統一戰爭,而葉爾羌汗國也日益衰落,甘肅國防形勢並不嚴峻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在陝西成立左、右兩個布政使司(省級民政機構),管轄甘肅地區的右布政使司(後改甘肅布政使司)治鞏昌(甘肅隴西),增設的甘肅按察使司也駐鞏昌,這自然是因為鞏昌更靠近內地,更為繁華,也更為安全,所以把民政機構放在相對來說算是後方的鞏昌。

在準噶爾擊敗喀爾喀蒙古之前,甘肅是清王朝唯一與準噶爾接壤的前線,這決定了甘肅行政中心從鞏昌西移到蘭州


但這時準噶爾汗國強大起來,滅掉了與甘肅接壤的葉爾羌汗國,其疆域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極盛時達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在疆域面積上完全不遜於清王朝。



有鑑於此,甘肅必須尋找更有利於戰爭的治所,清政府經過深思熟慮之下,選中了蘭州。蘭州和鞏昌相比更接近前線,和甘州、涼州相比則更靠近中央政府,進可攻,退可守。蘭州本身地處陝川青藏疆蒙寧六省匯聚之處,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處渭河、嘉陵江、洮河、莊浪河、大通河、湟水、黃河多河谷交匯地帶,農業發達;處青藏高原、西域盆地、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之間的山谷通道交匯區,依祁連山、北部大漠、賀蘭山、六盤山等形成關塞樞紐,易守難攻。正因為蘭州有如此多的有利條件,康熙五年,甘肅巡撫首先移駐蘭州,三年後佈政、按察二司也搬到蘭州,蘭州成為甘肅的軍政中心。。


漫長殘酷的清準戰爭

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開始,清準戰爭持續了六十多年,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經過多次戰敗和內耗已經嚴重削弱,清政府認為統一西北地區的條件已經成熟,決定徹底消滅準噶爾,為便於支援大軍,進攻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也正式治蘭州,最終確立了蘭州的政治地位並延續至今。


海軍史研究會員


清乾隆的中期,蘭州才被確定為甘肅的省會。在清朝之前,蘭州的軍事價值大於經濟價值。那麼,清朝為何要把省會設立在蘭州呢?其實當時主要是地理方面的考慮,因為蘭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首先講一下甘肅的由來,甘肅其實是甘州和肅州合併而來的。說這兩個地名大家比較陌生,其實甘州就是現在的張掖,至於肅州則是現在的酒泉。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江蘇和安徽。江蘇是江寧與蘇州的合稱,安徽則是安慶與徽州的合稱。甘肅的很多地名都與漢朝有關,比如武威、酒泉、張掖等等,當年漢朝開闢絲綢之路,留下了這一系列榮耀。雖然甘肅這個名字在元朝才出現,但甘肅的行政區劃大體上在漢朝就形成了。

張掖最輝煌的時刻在明朝,當時由於要面對草原部落的進攻,明朝建立了九邊重鎮。張掖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當時的蘭州更像是軍事要塞。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在清朝的前期,準葛爾部虎視眈眈。張掖已經不再安全,而且隨著經濟凋敝的原因,繼續留在張掖也不太合適。就這樣,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甘肅的省會從隴西遷往了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