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笨笨潮爷1


非常支持。直接在书写批注或者直接在教案书上批注。时间、人力、物力都节约了,而且感觉还更有效率。


记忆中,我刚刚进入学校,那个时候要求用手写教案,但是刚工作,也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写,但老教师们都有参考资料,参考教案,就借来参考(实际上那个时候很多都是以抄教案的方式来做的),或者直接到市场上买现成的教案回来学习,最开始自己构思,学习,设计教案,结果总会发现不管你怎么设计,买来的教案都比你写的好。开始不懂得圆滑,仍然老老实实的写自己设计的教案,但课堂用的时候却是买来的专家设计教案。自己写的教案只是拿来让领导检查的。

慢慢就明白,领导检查教案只是他们的工作之一,而我们写教案大多数是应付上级检查,写教案,变成了抄教案。

前一阵子,北京一小学女校长出名了:(可百度:北京女校长给教师减负)

北京女校长给教师减负:拒绝形式主义,不用打卡,不用写教案,有病赶紧治,拒绝道德绑架......

我们看一下她在视频中大致表达的内容:

她就是北京昌平区一校长、数学老师柏继明。她在研究学校管理时发现,99%的学校领导都要求教师按教参对课时正规书写教案,然而98%的教师抄教案,90%的人认为写的教案都没用。针对教师时间浪费,柏继明做出改革:每人每学期只交两篇精品教案,教案可以写到书上,学校不进行教案的检查和评比……

当很多学校以“严格管理教师”为由,把指纹打卡机、刷脸机器安装到校门入口,并称之为此举是打造“智慧校园”时,当某中学校长居然坐到门房亲自监督教师上下班是否按时,柏继明则更信任教师会自觉工作,她认为打卡管理教师意义不大。

很多人认为,学校管理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工头”和作坊“老板”,那些连自己都做不到却偏偏要教师做到的校长在教师眼里其实就是“无能”的管理者。然而,当有的校长想方设法想把教师“管住”时,柏继明校长提出了“让教师快乐的工作,高兴的上班,有病就看”的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

在这里,我们想重复一下柏继明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过的笑话:某次做报告,某学校校长说他们要求学生作文评语不少于300字;柏继明校长听说后道:“你们做得很好!希望你们校领导每星期也能给每位老师写出每人不少于300字的评语。”她的话声刚一落,台下顿时掌声一片!

我们为这样的校长点赞,懂得为教师减负,让教师的工作更有效率,更舒心。

目前我们已经几年前就开始电子教案,检查的形式还是要的。新进入的教师还是得要求用手写教案,有些是你学校改变不了的,比如评职称需要你拿出你最近两年的手写教案,这个就没有办法了。

希望是美好的,还得上面的要人们真的为我们一线教师都减负,别一天这个检查,那个复查,感觉在这里面工作,就是一个被各种事务折磨的过程。


杨锅来了


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个建议很不错。

我就是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的,也要求学生把笔记做在课本上。

上学期,教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推门听课,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进入课堂,那节课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的内容,我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影响了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听课。

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问我,你上课怎么没有备课本?我回答道:"我的确没有备课本,备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没有几位老师上课时拿着备课本上课,备课包括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反思,我把这些全部备在了头脑中和教科书上。我把教科书递给领导看,书上写的密密麻麻,领导认真翻了翻教科书,说了五个字:"不错,真仔细!"


第二节课开始评课,我以为教研室领导要把我当做一个典型来批评,我也准备了一些话语来应付教研室领导,首先领导让我发言,说一说这节课是如何上的?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没有?自我评价这堂课怎么样?我按照领导的提问,逐一回答完后,领导很满意。

关于备课本一事,领导很赞成我的做法,并用手机拍了照,带回去讨论后,准备全区推广,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把教案备在教科书上。


Lance课堂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我也是非常支持把教案写在课本上的。

说实话,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虽然字数很多,环节紧凑,过程也清楚,但是真的没有多少用处。

而且现在的教案都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模式去写,领导会说你的教案不符合要求,但实际上这非常可笑的一种行为。

什么是教案,就是给老师上课做准备的,老师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用同一个教案去上课,这不是很可笑吗?虽然俗话说的好,备课备课不是备课文,而是备学生,真正能够针对本班学生备课的老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很多老师的备课都是写给领导看的,以备领导检查之用。

老师没上课的时候都是拿着课本呢,如果把教学重难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上课的时候就一目了然,哪个地方该重点讲,哪个地方可以忽略不计,心中就有数了,一看课本。

明明知道备课写在备课本上是一种形式,但是老师们还是写啊写啊,领导们还是查啊查啊,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能去打破这个禁锢。

如果你不在备课本上写备课,而是在课本上标注出来,领导就会认为你没好好写备课,你上课不认真。

其实本来呢就是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形式,可是偏偏我们现在依然在走着形式,如果没有那个形式,大家都会觉得你什么工作都没做。

如果真的能够允许老师只在课本上写书头备课,我想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凡眼看红楼



跟我想在一块了,十分支持把教案写在书上。工作20多年,曾经经历过把讲教案写在教案本上,然后使用电子教案,现在我们全校的老师都是把教案在书上。

当经历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的时候我都会把 重点的内容写在书上。 因为我一直上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与数学有很大的不同。牵涉的问题很多,不管是导入语还是过渡语都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对于重点的句与段 不提前准备,是很难分析清楚的。上一节课,要备一节课的教案有时一节课都不够用。所以不管要求教案写在哪里,我都会在书上记录重要的内容。我也曾经给领导们建议过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免得我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备案(用电子教案时,要求在教案上二次备案,再写书上就是三次备案),却没有谁采纳,我也没再提过。我依然会把重点内容写在书上。



去年,我们学校换新校长。这是一位年轻校长。新校长一上任,就要求大家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下很多老师可高兴坏了。于是大家每天备课也变得积极了,因为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再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备课了(至少大部分老师是在认真备课),再也不是单纯地抄教案了。

我们学校备教案的模式被上级领导大大欣赏,还说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我们是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多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而少一些形式主义,填什么培优辅差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填了不一定做,做了不一定填。真正多钻研教材,多改作业,多辅导学生,我想广大老师会更欢迎。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一万个支持!

前面三年,我们都是用电子教案,今年又忽然要求要手写教案,感觉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不是老师的人是不知道,手写教案,最痛苦的是语文教师,上一节课45分钟,写一个课时的教案要30分钟,而且还要准备PPT。真的直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了!问题是别人不是天天登台,教师是一天要等数次台啊!

亲爱的领导,你们是不在一线不知道一线的火力猛啊!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活动,处理偶发事件,一天跟班六到,接待家长来访…………这是什么工作节奏,你真的知道吗?

记得好久好久以前,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年长的老师告诉我说,到了多少多少岁就可以在书上写教案了!可是真的有那么一天吗?

教案写在书上,真的是节约时间,而且实用。上课的时候,什么都不拿,但是教科书一定会拿。上课的时候,看教科书就会看到教案,不是比翻看教案本要好吗?

希望这个理想能够早日实现!


教师发言


利益相关。工作即将满四年的语文老师。

我们学校要求手写教案,而且要求每堂课都要有所体现,换句话说,也就是一节课一个教案。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简直就是折磨。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赶写教案上。我大概三周就会写完一个教案本,一个学期会用完6个教案本。工作四年,大概写了快50本教案。

但即使是写了教案,我也不敢保证一定就记住了内容。还是要在课本上标注。还是要制作PPT。感觉一个小时能完成备课,加上写教案,时间就被拖延了。

其实,越来越觉得写教案是种形式主义。


文史女汉子


记得九十年代,老师都是手写教案。那时,人人化大量时间用在抄写教案上。很多老师为了开学不会忙得焦头烂额,把寒暑假都用上。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两三次工作常规检查,教案必查。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学期,学校要上等级,其中有一项耍检查老师三年来的教案,有的老师把前一两年的教案弄丢了,结果惨了,竖起床板来抄写教案,苦不堪言。后来,在老师再三提案中,教育局就来个试点,允许老师用电子教案。渐渐地,满五年教龄的老师可以在书上备课、写教案,教师们才从繁琐的手抄写教案解放出来。

老师上课之前必须备课,写教案,但写在哪里更有效,我们就采用哪个方案。老师把教案写在书上,就节省了抄写在本子上时间,而且更方便有效。毕竟老师上课时,不会拿着本子去照本宣科。

老师从繁重的抄写教案中解脱出来,会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来熟悉教材,钻研教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老师多数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繁重,如果还要化大量时间抄写教案,就没那么多精力管理班级,处理事务。弄得两头不到岸。

所以,把教案写在书上是最有效的。


小荷50089601


这种想法很好,我在八十年代末长期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也是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批注在课文中,这样教起学生来就会得心应手,同时也督促学生在书本上作笔记,一学期下来老师的教本也好,学生的课本也罢,都成了涂鸦乱画的烂书了。但学生们养成了这种速记式的课堂笔记好习惯,复习备考时一本书就能搞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我89--92年连续四年所教六年级语文均在毕业会考中获全镇前一,二名,本人也因此获得荆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荣誉证书,多次被评县优秀教师。93年秋被教育总支领导直接点招到镇上初中去教语文至今。

我把自己的一点收获写出来,就是希望大学也尝试一下。我是从一位伟人读书喜欢在书本上作笔记而得到启示的。我们的毛主席从小读书就是这样持之以恒的作笔记,注解的。虽然我们成就不了伟人,但是从伟人身上获得的知识受益无穷。





laoran84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近三十年,其中十几年为学校主要领导,我认为要求教师每学年有新教案,是形式主义,是浪费时间,在老教案的基础上作修改就可以了。适当准备些不同类型的习题是要。我也知道,有老师为了学校检查,在抄教案。


手机用户70234401972


我都是只要那年书不改,我就直接抄之前的教案一遍。留着应付学校检查,改个时间就行了。上课带着就行了,基本不看。上课的时候因为那教材都讲过多少遍了,哪里该干什么都该问什么该怎么讲都烂熟于心了。除非改教材了,我才会重新写教案,写的时候就是要认真写,好好写。因为后面可能多少年都要抄。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