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战疫情 社区医生的平凡“英雄”

四川新闻网眉山3月4日讯 在东坡区通惠街道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卫生人,他们走村入户,测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请缨,监测群众健康状况,默默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成了百姓的健康守护神。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他们都有一个自豪的名字“社区医生”。

居家“好医生”李玉平

“新冠肺炎是不可怕,可防可控又可治,不信谣,不传谣”,“少外出,少聚集,勤洗手就是最好的防护”,“体温正常,但还是要戴好口罩,待在家别出门,哪里不舒服及时告诉我,电话微信都可以,我24小时在线”,这些叮嘱,李玉平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疫情突起,有的居家隔离人员对她的上门随访监测十分不配合,感觉她的到来让自己变成了“另类”;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情绪、抵触情绪;有的闭门不见,即使开门也是骂骂咧咧。每每这个时候,李玉平总是忍着委屈,耐心解释与疏导,安抚他们的情绪。一次次地上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金石为开,“李医生,您放心,我们都不外出,现在宅家就是为国做贡献,我们不给政府添麻烦、添乱”,“感谢了,李医生,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哦!”他们也被深深感动了。

疫情突至,一时间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枪等物资成了紧俏物,N95、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更是一物难求。李玉平没有退缩,每天行走在杭州路、长安路、崇义三大社区,战斗在监测“新冠”疫情第一线,一件白大褂、一把体温枪、一个记录本、一个医用口罩便成了她的“战斗武器”。李玉平常说,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多承担点,领导和同事压力就要少一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大家的信任,比什么都强,这种感觉是最幸福的。

战疫情 社区医生的平凡“英雄”

特殊生日:社区医生孙建伟

“都这么晚了,一家人都在等你过生日,你咋还不回来?!”“还有好几位外地返乡人员的体温未测,还有一位武汉返乡人员情绪有点紧张,你们先吃,不等我”,电话那头是妻子的埋怨与无奈,电话这头他是深深的愧疚。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八日,是孙建伟的生日,知道这段时间他很辛苦,妻子早早张罗了一桌饭菜,一家人左等右盼等着他回来庆祝......然而当他拖着疲惫身体回到家里时又是深夜,家人都睡了,桌上的菜几乎没动过。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社区医生,疫情来了就该我上!”孙建伟负责新村和快乐两个农村社区,地大人稀,每天他都是早早出门,根据上级反馈的数据,挨家挨户的排查,一家一家的叮嘱,入户监测体温,宣传政策,讲解防护知识,开展随时消杀防疫工作等等......为了全身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关了卫生站,对家也不管不顾。父母年纪已大,儿子还很年幼,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妻子身上,妻子有些埋怨他也理解。他总是说,能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尽一份绵薄之力,我觉得很幸福,这么多年他们对我也很信任,有些村民还把我当成了自己的私人家庭医生,我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战疫情 社区医生的平凡“英雄”
战疫情 社区医生的平凡“英雄”

轻伤不下火线:社区医生唐洪、吴小平

通惠街道城南社区、先锋社区是东坡区的城乡结合部,几乎都是老旧小区,楼高梯窄均没有电梯,人多复杂。唐洪、吴小平分别是这两社区的社区医生,多年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使他俩都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疾病。

疫情就是命令。大年三十,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唐洪、吴小平迅速赶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们请战,您安排!”随后的防疫日子里,走村入户,爬坡下坎,入户面监测体温、送医送药、防控宣传、居家留观群众成了他俩工作的“两点一线”。有时为了赶时间,三步并作两步上下6楼、7楼,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衣服湿透,腿肿脚痛......有时为了缓解疲劳和疼痛,深夜回家偷偷喝上两小口酒,第二天忍着疼痛继续战斗。公卫科科长隆俊见他们腰椎病犯得厉害,腿脚也肿了,强制休息,他俩总说,非常时期,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能够换来了这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战疫情 社区医生的平凡“英雄”

他们之中还有人称“社区医生内务总管”的庄店社区卫生员唐生华、“农家帅医生”的平春社区医生李松林、“政务、卫生两不误”的瓦窑社区主任兼社区医生熊涛,在物资奇缺的防疫日子里,他们践初心,敢担当,立足本职岗位,用爱回报社会,无论刮风下雨和昼夜。

正是无数像李玉平、孙建伟一样的平凡“英雄”,他们每天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没有半点犹豫和退缩,用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网底作用”,积极配合基层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他们每天为外地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并及时上报监测情况,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他们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用行动谱写着村医的职责。(东坡区通惠街道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