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家都走出家门,开始上班了吗?感觉自己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新密王兴隆


我也开始走出家门复工了,看了朋友们的回答,我感觉和我的复工生活大同小异。

从出家门开始,先是个人防护,口罩带起来,一次性手套带起来,电梯里刺鼻的84味。小区大门每天专人值班,每天每户只能一个人出去且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我家名额被我霸占了。我的交通工具选择步行,赖床时自己驾车去公司。

公司的防控措施特别齐全,从大门开始测量体温登记,办公楼门口,车间门口同样测量体温登记。坐定,办公室值班人员自行消毒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完成后签到测量体温登记。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进入了敌占区(呵呵,原谅我抗日神剧看多了。)

生活过的小心翼翼,面对面说话的人都少了,感觉都在回避对方,其实都在相互保护,相互尊重。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我自己提的问题自己也来凑了个热闹。最后,祝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人们都早日过上正常生活。


新密王兴隆


昨天接到的公司复工通知,今天开始走出家门上班了。与从前相比,生活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

经过漫长的假期,从休假模式转换到工作模式一下子有些无所适从。

从空旷如野的农村老家回到人口密集的城市,感觉恍如隔世。

封锁在老家的时候,一日三餐都是父母来负责,饭食无忧。回到城市,得从新靠自己找食讨饭吃。午餐也不再去外面吃了,买了保温桶,自己带饭。

之前上下班,喜欢乘坐公交和地铁,现在骑上了电动车,不仅是因为天气转暖,更是因为病毒肆虐。

从来没有感觉像现在这样出门难过,四处到药店买口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疫情让我的生活养成了戴口罩的自律习惯。

从前花钱不用考虑太多,现在各项开支都要再三思考,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因为疫情的影响,收入下滑的太多。

但是经过这场疫情的洗礼,也让我懂得“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的道理,于是给自己买了份保险。有些钱该花还得花。

现实的骨感,逼迫自己寻找一份副业,闲暇之余,认真写作成了自己打发时间的主要兴趣爱好。

除了这些看的见的在外的变化,还有思想观念上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是力量和勇气的源泉。疫情困在家的这段时间,家族微信群变的异常的活跃,家人间的感情随之增进加深,虽然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平日里大家不怎么见面。

家人们都更加喜欢和善于在家族微信群表达心声,聊天八卦,这种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常伴身边,也成为我生活里最大的一个变化。


益往直前


我还没有上班,但是去了趟超市,以前去收银台交费的时候,都是人挤人,生怕有人插队,现在每个人之间都隔了一米远。

然后,平时去超市,你只要在一个柜台前面停留3秒钟,肯定会有导购员过来,恨不得拉住你的手介绍产品。

而现在都是相隔一米远,然后小心翼翼的问你需要什么帮助,每个人都带着口罩,我发现通过分辨口罩的不同种类就能判断同行的人是不是一家人,因为一家人大多都带着同一种口罩。

对我自己而言,就是每天都要打扫被孩子弄乱的屋子,每天房间都像被飓风刮过一样,现在疫情期间不让出门,学校不开学,孩子也没说要出去,但是在家里实在闷得慌,又不能总让他看电视,虽然也没少看。


松鼠家生活


生活是苦难的

复工第一天,我的自行车被偷了,证明各行各业确实都开始复工了。

复工第二天,我惊喜地接到了骚扰电话,说明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恢复。

经历一个超长的假期,不少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虽然和一个月前相比还是去一样的地点,做一样的工作,但复工后的工作生活比曾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1

以前工作日的早上,起床永远都是在闹钟响过了5分钟之后,起来简单洗一把脸,抓上一件衣服就出门了,冲上公交、地铁,正好能够赶上踩点打卡。

这样简单的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上班就如同上战场,出门前先要经过一套严格的整备流程。

起床第一件事,首先向单位、社区填报当天的身体状态,体温正常身体健康的人才有上班的资格。

紧接着要整理装备,佩戴哪种口罩可能会决定一天的状态,医用口罩佩戴舒适但耐久度低,防护能力有限。加95%毒抗性的N95口罩防护性能好,但长时间佩戴会很难受。防毒面具兼顾防护能力和舒适性,但羞耻度高。当然这只是富人的苦恼,不少人还处于担心口罩不够用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添加手套、护目镜、头盔、雨衣等,组成抗疫者套装,能够获得额外的物理防御和病毒抗性。

除了防护装备,各种辅助道具也不能少了,打火机、一次性手套、牙签、棉签,可以隔绝你不想触碰的污秽之物。酒精喷雾和擦片,能造成神圣伤害,使用后还能加一个短暂的精神力提升buff。

把所有的装备都戴上,才有底气出门,虽然这并不能能够保证绝对的安全,但至少让人心里更踏实。

2

一通折腾之后终于准备出门了,第一次踏出小区,就像第一次走出避难所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陌生和好奇。

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单位来着?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疫情期间处处都要提防传染,而原来的上下班方式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了。

过去的上班方法,是以不迟到为目标,怎么方便怎么来。平时主要坐公交,来不及的时候网约车。

但如今不迟到已经不是第一要务,人们最关心的是安全。公交、地铁会接触密集的人群,成了风险最大的上班方式。

所以人们会尽量错峰出行,要不很早出门,要不就很晚,上车之后也不那么执着于抢座了,只要离其他人远一点,站着好像也是可以忍受的了。

人们自动保持距离,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不过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复工,公交地铁上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打车上班能避开密集的人群,但也并不保险,毕竟车里是两个人带在密闭的小空间,长达几分钟之久。

有的司机用塑料布将前排和后排直接建立了隔离带,倒瞬间让人安心不少。有些司机全天候开着窗户,让2月的穿堂风一路吹在你脸上,好像是铁了心的要吹出感冒一样。

坐在后座的乘客也没有了从前的从容闲适,而是变成了一路的忐忑。

不论是公交还是打车,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的人选择购买私人交通工具,自行车、电瓶车、平衡车的销售开始火爆了起来。

对另一些人来说,共享单车成了救星,每天上班是否迟到完全取决于是路上否能够找到能用的共享单车。但这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带着口罩骑车可能会缺氧,到单位后,可能是意识模糊的。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疫情中的上班路都是辛苦且充满凶险的,但在终点等待着的,并不是安全。

3

到了单位,气氛同样紧张。进入大楼就需要经过一层层的哨卡,刚走到大门口几个全副武装的人就围拢上来,有的对着脑门来一测温枪,有的伸手讨要证件,有的监督消毒程序。

进了办公室,同事们都全副武装的坐在工位上,因为都带着口罩,办公室里的交流少了很多,周围鸦雀无声的,只能听到鼠标和键盘敲击的声音。

之前来到单位有人会习惯性的道声早,现在连平时的交流都靠心领神会了,嘴里嗯嗯啊啊,加上手上比划,传递物件都要尽量保持无接触。

公司里的零食区变得很少人光顾,反而是原本冷清的洗手台成了热门景点,万年不用的洗手液成了人气单品。

从前单位像是员工的第二个家,人们把自己的工位打造得温馨舒适,桌上摆满了植物、手办、摆饰。

这次回来公司里养的花都萎了,桌上的手办落了一层灰,被各式的洗手液、口罩和消毒剂挡在了后面。

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开中央空调,同时还要定时通风换气,导致单位的平均温度低于室外,人们把暖宝宝、小太阳拿了出来,自己躲进了羽绒服里。

还有的全天都戴着帽子,一方面是为了保暖,另一方面也怕自己在家DIY失败的发型被同事检阅。

好不容易等到到了午休时间,这原本是暂时放下工作的放松身心的好时光,现在却成了每天烦心事。

食堂、外卖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很多人选择了自己带饭。一到中午公司的微波炉就连续不停的转,之前从来不做饭的同事,个个都变成了大厨,每天晒着盒饭里的新菜式。

吃饭就要张嘴,张嘴就要摘口罩,几十个人在一个屋子里张着嘴不戴口罩,几乎是这些人一个月以来经历的最恐怖的事了。为了防止可能的病毒传播,有的公司支起了隔板,有的食堂架起了考场。

人们也学会了错峰吃饭,别人吃饭的时候戴上口罩,别人戴上口罩之后自己再吃。还有的地方专门推出了外卖病毒防护罩,让上班的人可以享受一个温馨自闭的私人午休。

虽然现在的午休要消耗花不少的心力,但它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对一些人来说,午休是他们唯一能在家以外的地方摘掉口罩的时候,呼吸到原生态的空气,也是一天工作中,最舒爽的时候。然而这种舒爽只会持续大概几秒钟,然后就会被随之而来的恐惧所取代。不戴口罩吃饭,就像不系安全绳攀岩一样,暗爽中带着惊险。

所以很多人在吃饭时并没有心情细细品味,也来不及赞叹自己的厨艺,只是一股脑的把饭菜扒进嘴里,戴上口罩再慢慢咀嚼。

4

疫情中的每一天都是艰苦的,离开了家的人们时刻都是忐忑的。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复工的人们还是要每天穿戴整齐,迎接新的太阳。

疫情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着斗争,我们也逐渐习惯了脸上的口罩和心中的不安。

人们对痛苦一点点的麻木了,反而更容易发现,周围的一些小快乐、小感动。这种幸福也许不是确实的,在一个月前可能根本算不上快乐,但如今却是我们每天坚持下去的力量。

当痛苦变成了一种常态,我们学会了在痛苦中作乐,也才明白当初的平淡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可贵。

而我们现在承受的一切,也只是为了找回那份平淡而已。


妤卿湖


您好,我是布鲁斯先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已经复工好几天了,确实有一些变化。

首先:午饭只能自带或叫外卖。以前午饭的时候,都到外面的饭店去吃饭,正好利用中午的时间走一走。现在只能带饭或叫外卖。如果叫外卖,都是放在固定的地方去拿,要避免和外卖小哥接触。楼下的饭店,都是只能外带,不允许堂吃。

其次:公交、地铁也是每天消毒。每天坐公交、坐地铁 都要量体温、戴口罩。不戴口罩、体温高于37度6的不让坐车,车上的乘客都很谨慎,尽量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三:只有超市、菜市场、药房、部分饭店(符合复工要求的)等日常必须的一些场所开门营业了,其他的公共场所都暂时停业。去超市、菜市场等也是必须戴口罩。否则不允许进入。

第四:进入小区,也必须有出入证,且也要量体温。

第五: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上厕所后、解除了口罩外面、拿完快递、摸过电梯按钮等等,都必须洗手。甚至有时候感觉有点强迫症。

以上是我的分享。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谢谢。互粉不清粉


布鲁斯先生


这是一场非常大的战疫,举全国之力围追堵截疫情的扩散。虽然抗疫已见成效,并接到开工通知,但疫情还没有彻底消灭。紧绷的弦并不能完全放松。

我是昨天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驱车上班了。临行前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大意出纰漏、忙乱出差错,一定仍要坚持防控期间所遵循的规则,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等等。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工作期间大家都带着口罩,看到好久不见的同事差点流下泪来,像是阔别已久的战友,又像是经历过大难重逢的兄弟。伸手的那一刻又缩回去,用眼神和点头相互问好。

也许这是过度警惕,可想想那些冒生命危险与病毒厮杀的白衣天使,想想各条战线为抗疫付出心血的英雄们,我们过度自律点又如何。

疫情彻底结束的日子应该不远了,自己好像突然成熟了许多。变的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


轻风戏落叶


暂时还出不了门,今天我出去,本来准备吃饭的,结果看了看所有的门店都都关门闭户的,然后大街上也没什么人吧。最主要的是现在像我住的这边,杭州这边小区啊,好,所有小区全部都是严格把控的,外面的人根本就进不去了,他厄一般来说小区他都会有两个门的嘛,但是他现在就是说把有一个门给封掉了封掉了,都会基本上都是用那个什么铁管哦,还有什么那种嗯,木板啊什么之类的全部给封死了,他就是一个门进出一个门进出,他也只是针对你这个小区的人。现在小区出租的话,一般上前前段时间还好,前段时间的话可能就要开三个证明就好了,但是随后随着这往这后面走的话好像要越来越简便一点了,这个进出入的证明,现在在我这边基本上少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进出了。这段时间也是把我逼疯了,唉,吃也吃吃不好泡面,天天泡面,天天泡面,吃到怀疑人生了,真的是,然后出去买个菜嘛,那个菜好像比平时去买菜的价格贵了两三倍。还好在今天收到公司的通知,说明天准备复工了唉,在公司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像这样这么想上班过。疫情总会有过去的那一天。我们大家一起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山河无恙,愿一起过去的那一天,我们敞开怀抱。继续迎接一个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happy。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人民加油。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众冉纱窗朱仔


坐标福建厦门:3月2日复工上班了。

  • 生活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工作日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出门,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

休息日和平时差不多,睡到自然醒,出门跑步、爬山或者看看书或者在家捣腾研究美食。

  • 工作上还没回归正常状态。

1、一些项目暂缓

一些工程项目,本来年后开工就要开始进行,因为疫情,客户还没有正常开工,所以现在都处于暂停等通知的状态中。

2、不能出门拜访客户

平时都会出门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出方案给客户等。因为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客户还没开工,所以现在只能在公司。

3、吃饭问题

现在餐饮店大部分都开门营业了,像洋快餐基本上都是只能外带,不能堂食;有的餐饮店就实行一人一桌,减少人员聚集。我们叫外卖、带餐、泡面的都有,只要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

上下班路上还是一样拥堵,车还是那么多;只是街上、商场上、公园里可以看到的人寥寥无几。

还有进出小区都要测量体温,到公司进出也要测量体温。小区物业和公司物业防范意识和消毒工作也都做的非常到位。

在公司、上下班路上,除了喝水、吃饭没带口罩,其它都带着口罩。

其实复工上班,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周边的环境及时消毒,戴好口罩,多洗手,勤消毒,一般都没什么大碍的。

以上是栋哥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栋哥说职场


我们公司是在3月2日周一开班的,开班后,由于办公室座位不满足间隔一米以上入座,公司实行错开上班,隔天到办公室坐班,其他时间在家远程协作。

受疫情影响,各地都推迟了年后上班时间,进入3月以来还有很多公司还没有正式开班。尤其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受影响最大。

这次疫情对大家的生活产生了很多影响,下面说说我目前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穿着更加保守,每个人都带着口罩

穿着上更加的保守,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多数人还带着塑料手套,尽量减少皮肤与空气接触,更不用提与人接触了。公司发了口罩,还提供了酒精,上班前有些同事先用酒精对自己的工位消毒。然后带着口罩坐在电脑前办公,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大家保持相安无事。

吃饭只能订外卖

外卖由公司统一订购,钱自己出,不允许自己出去买饭,也不允许自己订购外卖。这也就形成了选择的食物比较单一,不能自己选择哪家餐馆,好在是中午一顿饭,大家只能将就用餐。

上下班要提供复工证明,出入小区要登记,并测量体温

社区要求,每天只能在固定时间出入小区,并且登记测量体温,如果上下班超出规定时间范围,要提供复工证明,证明你不得不外出上班,才能允许你出去,最大程度上保证小区内的居民安全。

乘坐公交车要登记

乘坐公交车刷码会自动记录你乘坐公交车车次、时间以及乘坐人的个人信息,刷卡上车还需要用微信或者支付宝刷码小程序记录乘车信息。每辆公交车上额外增加一名测量体温、查验身份证的工作人员。严格限制车上乘客的数量,车上的乘客几乎没有交流,全程安静,有序分开位置乘坐。

从这次疫情之后,明显感觉到衣食住行的变化,而这个变化至少要持续到疫情彻底结束,有些习惯可能会成为惯性一直延续下去,好的习惯我们要发扬。希望这次疫情早点结束。


桔皮


已经上班一周左右了,确实发现生活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每天出入小区和公司,戴口罩量体温已经成为常态,今天小区还发了自制通行证,每个进出小区的人都必须领用。一人一证随时追踪。

其次,除了药店和部分超市等开了门在营业,街上还有很多餐馆都还没开门,感觉到有的冷清萧条。还有大部分市场也是半营业状态,大家好像都还处在等待状态。我们上班也没有之前忙碌准时。

还有公交车上也增加了防护手段,天天消毒,时时开窗,不带口罩不准上车。上地铁也是一样的,过安检增加了量体温这个步骤。

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蒙面侠,大家都很刻意的保持距离,气氛也是有点凝重。

这次疫情让大家对健康安全卫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口罩酒精成了抢手货。聚会吃饭唱歌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这么长时间蛰伏在家里不能营业工作,大家都很焦灼,未来的日子经济的走向心里都有点惶恐。

总而言之,一场疫情让爱凑热闹的中国人变得小心谨慎,人人自危。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了不少改变。线下转线上成为主流。对于理财、储蓄、购物、保健有了新的感悟。大家面对消除病毒的决心越来越大,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度时坚的凝聚力。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大家回归正常轨道。

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