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瑪莎拉蒂案主角譚明明,被判死刑概率分析

近日,轟動一時的瑪莎拉蒂撞飛寶馬案件開庭審理,大家都非常關心,該案的被告譚某明,將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呢?本文將分析一下,被告是否會被判決死刑立即執行,還是有可能死緩呢?

瑪莎拉蒂案主角譚明明,被判死刑概率分析


事件簡述

2019年7月,在河南永城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譚某明在酒後駕駛瑪莎拉蒂,將一輛寶馬7系撞飛,造成2人死亡4人重傷的結果。根據視頻顯示,這輛瑪莎拉蒂在撞擊寶馬前,已經發生了多起剮蹭事件並且逃逸,譚某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過160毫克/100毫升。

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檢察院對譚某明提起公訴,罪名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20年1月,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案。

瑪莎拉蒂案主角譚明明,被判死刑概率分析


為什麼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呢?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15條,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條,違反交通造成重大事故的,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最高處3年有期徒刑,有逃逸或者其他惡劣情節的,處3至7年有期徒刑。因逃逸緻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簡單總結一下兩罪的區別:危害公共安全最高可以判處死刑,交通肇事最高判7年有期徒刑。此次商丘中院起訴的罪名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為什麼呢?

根據最高法的意見,行為人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後繼續駕車衝撞,造成重大傷亡。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應依法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我們可以看到,譚某明在撞寶馬前,發生了幾起剮蹭事件,並且都是逃逸了,因此,符合最高法的意見,也就是在肇事後繼續駕車衝撞

如果譚某明沒有前面的剮蹭情節,只是在酒後撞飛寶馬,那麼她的行為可能只構成交通肇事罪,死2人的話,最高7年有期徒刑,可惜的是,已經沒有如果。

瑪莎拉蒂案主角譚明明,被判死刑概率分析


本案有哪些可以減少量刑的情節?

在《刑法》,自首、坦白、立功、取得諒解等情節,都可能會影響最終的量刑。在瑪莎拉蒂撞寶馬的案件中,筆者猜測會有以下的量刑情節:

1、坦白、悔罪: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筆者認為,譚某明應該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有坦白的情節,根據最高法的《量刑意見》,可以減少基準刑20%以下。

2、積極賠償被害人、取得諒解:根據《量刑意見》,賠償並取得諒解的,減少40%以下;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減少30%以下;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減少20%以下。

注意一下,最高法的量刑指導意見只是給法院作參考,最終如何量刑,還是由審判法院決定。根據現在的信息,譚某明已經賠償了一百餘萬給受害人,那麼本案的審判法院會認定譚某明具有坦白情節,並且賠償了受害人,但是目前並沒有看到有諒解書,因此,是否取得諒解無法判斷。

結合現在的判例預測判決

筆者提供一個最高法的判例給大家參考,案號是“(2009)粵高法刑一終字第131-1號”,該案件可以在裁判文書網中找到。

案件簡介:被告黎某醉酒駕駛,在撞到人之後,繼續開車衝向人群,造成2人死亡,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死刑立即執行,廣東省高院維持原判,後來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被告在嚴重醉酒(超過360毫克/100毫升)狀態下犯罪,屬於間接故意,與蓄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且歸案後認罪、悔罪態度較好,依法可不判處死刑。廣東省高院在重審該案後,判處被告黎某無期徒刑。

我國的刑事政策是“少殺慎殺”,一般並不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結合前面的這個案件,筆者認為,會有20%的概率判處譚某明死刑立即執行,有50%的概率判處死緩,有30%的概率判處無期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