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級響應,40天杭州一個小食品店抗疫與服務故事

從1月23日到3月2日,浙江疫情防控應急響應一級維持40天,在這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艱苦戰“疫”期間,有很多人和事值得記錄。

今天看一個小人物抗“疫”故事。

杭州誠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家民營小企業,有15個員工,17年的經營歷史,主要經營快速消費品和嬰幼兒系列奶品。姚霞夫婦即是小老闆也是員工。

一级响应,40天杭州一个小食品店抗疫与服务故事
一级响应,40天杭州一个小食品店抗疫与服务故事

1月12日,姚霞騎著電動車給杭州醫院、酒店和電影院等單位送年貨,春節的氣息已越來越濃厚了。在送貨過程中,聽說武漢不明原因流感十分嚴重,她心裡咯噔了一下,聯想起2003年“非典”那年,她的公司剛開業,就慘遭“非典”疫情的沉重打擊——大量的新鮮牛奶和麵包堆積在倉庫,眼看著它們變質卻無能為力……

姚霞和先生傅建鑫最初都是杭州幸福絲織廠的國企職工,她是優秀團幹部,先生是優秀黨員。下崗後,夫妻倆自謀生路。她先給一家海外貿易行當業務員,傅建鑫在採荷自行車修理鋪給人幫忙。2002年12月國家開始提倡自主創業的號召,夫妻倆一商量,正式開啟創業之路,然而,緊接著“非典”就呼嘯而來。

經歷過“非典”,姚霞馬上電話通知所有同事,全部提前放假回家過年。公司有大量的年貨要備,這些活全部由她和老公來抗。現在看來,這個決策非常明智。

不漲價力所能及地傳遞溫暖

1月18日,姚霞在12345政府平臺及時給公司備案,利用杭州政府資訊平臺行動起來,探明各種需求。那些已經回家的員工,通過與公司合作9年的阿里誠信通,以及美團、京東到家等電商平臺,開始配合姚霞發動無接觸送貨服務。

就這樣,姚霞獨自挑起企業重擔。一心顧兩頭,既要完成公司日常的送貨,又要打理位於中大銀泰城7號樓的那家——鄰里便利直營店。

採購物品中,口罩、消毒液、食品、盒飯供應是疫情保障重點。難度最大的是口罩,到處都是沒貨。

消毒液也不易採購,在2月6日那天,她僱了一輛車,直接去了臨平的生產廠家,整個上午等在廠門口,一出貨,就可以第一時間送貨或者發貨。

盒飯,也是很多人的急切需求。她一方面通知尚在運作的廠商趕製;另一方面從其他渠道調配像自熱飯這種簡便實用的食品。奶粉、衛生巾等緊缺商品,也需要臨時找渠道進貨。在便利店營業部,她通常從早晨營業到凌晨,晚上就睡在小閣樓的辦公間,既為節省時間,也為防止交叉感染。

她經手的物資不但一分不漲,而且部分貴的商品還採用平價供貨,比如莫里斯安牛奶。商場裡售價都是59元一箱,她卻特意把價格拉到38元一盒。

從1月19日開始,中大銀泰城都關門停業。沿街的各種店鋪紛紛歇業。當夜幕降臨時,唯有鄰里便利店透出白熾燈的光芒,溫暖著夜空,是靜寂的街市上的一抹亮色。

姚霞說,“批發零售小微企業,能為社區居民、醫療機構、養老院、和工廠提供生活物資保障,是大家的榮幸。”

一级响应,40天杭州一个小食品店抗疫与服务故事

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

由於疫情突然爆發,有些人回不了家了,務工者、快遞小哥、大學生以及樹蘭醫院陪病患的家屬,他們中很多人已經“彈盡糧絕”,有的甚至連包方便麵都買不起。

姚霞就準備各種防疫物品,給周圍居民每天免費無接觸配送油鹽醬醋、快餐面和速凍食品等。她就是希望,用一己之努力,為陷在困境中的人們貢獻一點力所能及的綿薄力量。

醫護工作者是這次與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最偉大的戰士。為滿足醫院、養老院和居民的需要,姚霞採購口罩、牛奶、泡麵、自助飯、飲用水等生活必須品,隨時服務於醫院。

2月4日,姚霞收到杭州第七醫院在設備科曹科長的微信,說是接納一位來自武漢已被感染的精神病人,情況緊急。對方希望姚霞能夠安排點應急物資,她馬上答應下來。

一级响应,40天杭州一个小食品店抗疫与服务故事

但是,由於杭州尚處於一級戒備狀態,要採集完備醫院的所有物品清單,極其困難。比如對方要的是尿片和大尿不溼,德幫和順豐都沒有辦法。

姚霞一邊送貨,一邊利用手機微信與客戶群聯繫。她終於找到了一家貨運公司同意轉運,才把應急物資送到杭州七醫院。因為疫情期間運輸困難,她就高價叫車,用手推車,肩挑揹負,靠兩腳走路的笨辦法,把貨物送到。

從2月4日一直持續到2月11日,她艱難完成給杭州第七醫院的送貨重託。

誠佳公司的同事,身居祖國的四面八方,在家遠程協助姚經理,負責線上事宜。雖然都是在遠程辦公,但也經常熬夜到凌晨。大家沒有一個人掉線,體現了民營小企業的在國難當頭所能表現出的凝聚力與愛國熱忱。

無論如何要撐下去

作為企業負責人,姚霞清楚地意識到,接下去企業會更難。她一直咬緊牙關,每天連續工作20小時,希望開展企業自救的驅動力,希望決不受疫情的影響而宣告破產。

在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40天艱苦戰“疫”裡,彷彿經過一場洗禮,姚霞感覺,不僅是思想境界、經營理念已經人生觀都發生了改變,她看到了自己的平凡崗位在整個社會運營中的不可或缺,非常務實,且與民生工程直接關聯的價值與意義。她的新理念是,不僅要堅強支撐下去,而且要把企業做得越來越好。同時,會更關注於公益事業,因為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人靠事磨,企業團隊的網上協作能力也得以提升,經營方向有了新的開拓,整體發展形勢,反而積極振奮。復工後,姚霞計劃今年打算重點抓創新、做新零售、社區零售便利。因為疫情加深了她對線上零售、深入社區服務的理解,這是無接觸送貨帶來的體驗。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讓企業發展和鄰里鄉親的便利結合在一起,就是居民的便利,就是新零售,新目標。

一级响应,40天杭州一个小食品店抗疫与服务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